柳江风物志(组诗)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fe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莲花小镇
  在钢铁水泥的深处
  我看见一朵朵莲绽放
  听见一朵朵莲
  花开的声音
  芬芳的莲花
  在钢铁水泥的现代小镇里
  走了很久
  在这个到处是人的世界
  找不到下一站出口
  我也像一朵朵行走的莲花
  时常在这世上迷路
  在到处都是莲花的小镇
  在花开的声音里
  一回回迷失自我
  荷苑旭日
  拱桥上挂着一颗太阳
  所有的阳光
  都在一个人的心上
  从早晨到傍晚
  照耀
  万物生长
  我像一个牧羊人
  打马跑过一座桥
  马跑得飞快
  桥上有位邻家的女孩
  女孩的目光一阵阳光
  一阵细雨
  在一阵阳光里
  我瞬间枯萎
  在一阵细雨里
  我悠悠生长
  这一生都困在一座桥上
  我躲在一湾清水里
  再也不肯醒过来
  百朋鸟笼
  我时常跑到几十里外的百朋
  带着一只鸟
  去看一只只精致的鸟笼
  鸟飞进笼子里
  在笼子里唱歌
  戏耍
  安家
  从此
  笼子就是一只鸟的天空
  籠子就是一只鸟的森林
  千万只笼子里
  飞翔着千万只鸟
  千千万万的天空
  重叠在一起
  一只只鸟笼
  向着百朋的天空
  发出鸟的叫声
  而我虔诚地
  站在潮湿的大地上
  藏在茂盛的森林
  泪流满面
  仰望百朋的天空
  进德火龙果远销海外
  谁一回回给了它们
  生命的权利
  把枝条埋在那些石头中间
  生根
  发芽
  那些石头互相碰撞
  砰砰作响
  枝条长成一棵棵树
  生出鲜嫩的叶片
  结出火红的果实
  石头同树之间
  叶片与果实之间
  是人跟人的距离
  是人跟世界的距离
  果实就这么轻易跨过去了
  跨过了人间的思念
  谁给了火龙果一张张笑脸
  在春天里绽放
  笑脸是春天的家园
  春天背井离乡
  带着青春一路奔跑
  谁给了它们一双双翅膀
  在秋天里飞翔
  飞在天空上
  天空再也不会寂寞
  那高飞的火龙果
  飞过了大洋彼岸的依恋
  我们都举着头时时仰望
  客家百家宴
  客家人总是在地图上
  走出一条迁徙的路线
  从东往西
  又从南到北
  一直到目的地
  目的地又成了起点
  起点变成了身后的故乡
  故乡在心头
  犹如月亮挂在树梢上
  星星在梦里闪耀
  一个客家人
  一生总是在赶路
  家园就在不远的前方
  一个客家人走过的路
  不比一只只候鸟飞过的路途短
  不比一只只候鸟经历的风浪少
  一个客家人一生
  在离乡时就背上了一口井
  渴了
  就饮一口井里的水
  饿了
  就回味百家宴的美味佳肴
  一个个客家人
  吃过百家宴后
  要用一生把自己打造成一把刀
  独自去劈开世界的内核
  去寻找星辰和大海的力量
  一都米
  在进德的上空
  一只只鸟飞过天空
  蓝天 云朵
  这些有信仰的事物
  打造着水稻的光芒
  一束束阳光
  进入一株株水稻的深处
  照亮稻子的一生
  这些水稻的心头
  从此无比敞亮
  田野上快活的流水
  把自己的歌声给了河流
  也给了进德的每棵水稻
  每棵水稻在歌声里成长
  唱起了歌
  跳起了舞
  进德的水稻是快活的
  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每个人
  在饱满的岁月里扬起稻花
  每个庄稼人
  打开全部身心
  痛饮进德的稻花香
  像醉汉一般卧在水田边
  他的醉话就挂在稻花上
  结成一粒粒饱满的稻子
  进德的米总带着光
  一束束光进入人的一生
  照耀身心
  作者简介
  刘月潮,多用笔名刘林,中国作协会员。在多种报刊发表各类作品多篇,入选多种选本,有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在洮州北路,存在多个族群共同参与的龙神“常遇春”信仰,“转丈人”是該信仰的重要仪式,整个仪式过程,冶力关与杓哇经历了主角的互换、杓哇主角的扮演、角色回归前的阈限、角色回归正常四个阶段。最终实现了汉、藏、土等族群在组织、行为、信仰等文化上的多元融合,以及对洮州北路地域共同体的认同。这种“文化上的多元融合与地域上的一体认同”正是费孝通先生“多元一体格局”的地方性呈现。关键词:“转丈人”;仪式;互
期刊
摘要:在此次访谈中,杨庭硕教授从自身的学术经历谈起,尤其是自己跟随江应樑先生开展民族学的学术训练,重点讲述了如何从“族源”问题的讨论逐渐拓展出对生态民族学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路径。尽管杨庭硕教授的学术之路带有个人的鲜明特点,但从中也折射出传统民族学、民族史训练出来的学者在新兴分支学科中的学科背景优势和独特视角。关键词:生态民族学;文化生态;生境;文化整体观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一  一个周末的午后,久违的阳光从窗户爬进来,落在刚沏好的一杯茶上,杯中蒸气柔柔起舞,与阳光缠绵,满眼是爱,静谧,温暖。黑不溜秋的土茶叶,泡出的茶水呈淡黄色,抿一口,清爽,悠香,微涩中有一股回甘味,还夹带着一丝丝草木的味道。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研究硕果如山,爱茶者遍布各地。而我,也是爱茶者,但不是茶文化研究者。我爱喝茶,但从来不购买茶叶,我的老家一个叫雾岭的地方长满野生茶树,有了天然的茶树
期刊
我与L君在小城相识,与其说是命运的巧合,倒不如说是时代的安排。那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正值知识青年必须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高潮,小城一下子涌进了一大批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我与L君便有了在小城相识的缘分。  小城深藏在桂西北的大山中,离省城三百多公里,既偏远又荒凉。商店、饭馆、旅社、邮电所、电影院,在这里均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初来乍到的“老九”们,便编了个顺口溜:“小小山区县
期刊
提起昭平,人们首先想到典雅清幽、充满诗意的黄姚古镇,想到渔舟唱晚、风景如画的桂江。但在这里,我却想说一说那个安静古朴的小山村——花雷。花雷坐落于昭平县东南部,距县城不足60公里,距离藤县平福乡约30公里,它原先叫花蕾寨,由雷姓人始居,建寨至今已300多年,为彰显村落的历史文化,后来便定名为花雷。  花雷的位置得天独厚,村庄顺着地势由西向东依山而建,呈“U”形分布在花雷山脚下开阔的盆地上,整个地形犹
期刊
摘 要:随着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环境公益诉讼凭借其特殊的公益性质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但由于是新兴制度,在现实应用中存在诉讼主体不明确、举证制度不完备、诉讼费用缴纳方式不科学等问题,阻碍着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对宜昌市河流污染治理具有较大可行性,但目前这一制度运用甚少,如何全面推行这一制度成为宜昌市河流污染防治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现实应用;宜昌市河流污染  中
期刊
老家那条陡峭的山路,从云端连接到山外的世界。小时候我光着小脚丫,背着书包在山路上奔走,石板被我脚底的厚茧磨得光滑油亮。参加工作后,我曾想把过去的脚印丢在身后的山村里。可在那断壁残垣中,一些歪歪斜斜的脚印,在我脑海里依然清晰可见。  后来,我来到县城工作,本以为就此与山村说“再见”了。然而,2016年5月,我被选派到都安县下坳镇加八村担任“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再次挺进崎岖的山路,千丝
期刊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三月三”前,父亲就像蜜蜂一样,风雨无阻地上山去摘茶叶,然后拿去街上卖,换取一些糯米饭回来给我们几姐妹吃,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每年三月三节,因为有父亲,我们都过得非常开心快乐!  我七岁那年的“三月三”前夕,父亲像个陀螺一样又开始忙碌起来了,白天他去生产队做工,晚上收工后,才急急忙忙上山去摘茶叶,每晚都是很晚才回到家。  有一天晚上,父亲从山上摘茶叶回来,母亲告诉他,你山外的老同(
期刊
儿时记忆中,母亲偏爱蓝色。常常穿着钉4颗手工缝制的花布扣斜边蓝色上衣(俗称“小边衣”),黑色的直筒长裤,用一块头巾将发髻围起来,蓝色鞋面的绣花鞋,典型的当地壮族妇女打扮。  这些服饰都是母亲开荒种植棉花,纺纱织布,浆染制作而成的,很烦琐很辛苦,但母亲乐此不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还很匮乏,大家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所有的土地都要种上能填饱肚皮的东西,像种棉花种蓝靛草之类,只能到比较边远贫瘠的
期刊
墩磊坡是位于壮乡首府南宁市最南端的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的一个自然坡。“墩磊”为壮话读音,是“山脚下”的意思。这里其实并没有太大太高的山,只有一个高坡,全村40户人家所有房子均沿着它富有节律地往上建。我很少见到这么有规则的村居:统一坐北朝南,村中走道横平竖直,井然有序,条理十分清晰。它们显然传承了祖辈崇尚自然的形制法度,在古代,这样既利于居室采光,还被认为“此位最尊”。墩磊坡之所以引人注目,是从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