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aixi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地位中越来越有国际话语权,面对外界关于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世界交出了一份答卷.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方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现实证实,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探索,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在面对当今世界特殊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文章以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作背景,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梳理,为今后面向世界,感受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优越性,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具有天然的耦舍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本研究在系统分析文化与旅游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原则的基础上,以近年来内蒙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情况为核心,就其驱动力和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立足于新时代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实现路径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后,日本、欧元区、丹麦、瑞士、瑞典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政策利率相继打破“零利率下限”,全面开启了“负利率时代”.目前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总量已超全球经济的30%,“负利率”政策已逐步演变为全球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之一.负利率政策目标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欧元区、日本与瑞典推行负利率政策是为了抵抗通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丹麦、瑞士则以压低本币汇价,维持汇率稳定为目标.负利率作为创新型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挑战,究竟是穷途末路还是绝处逢生,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与考量.文
近年来,我国共享经济不断发展,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共享经济用工关系呈现出显著的特征,比如用工形态灵活多样、从业者特别是服务提供者的从属性有所减弱、对网络平台的依赖性较强等等.这些特点对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认定带来了冲击,主要表现在服务提供者与网络平台劳动关系的认定率很低、相似案件的司法实践认定结果并不统一、配送外包公司的出现使劳动关系的认定更加困难等等.本文对这些特点和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制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突发事件日益多样化,对社会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现有情况下我国社会治理机制表现出在曲折中前进、范围逐渐拓展、治理结构优化、技术助推治理升级等趋势,但隐藏于其中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文章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从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即强化制度执行能力,构筑整合性治理的“根基”;加强技术创新,为跨区域治理助力;完善治理结构,全方位实施网状治理;构建系统平台,提升多元化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