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汤阴点色剪纸艺术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d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汤阴点色剪纸保留了中国乡土社会原生态文化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出乡土美、民俗美、心灵美。丰富了基层民众的文化生活,展示了豫北基层民众的向善、向和谐、向美的情愫,以及民众高超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才能。
  关键词:汤阴 点色剪纸 艺术
  一、历史渊源
  汤阴点色剪纸的起源以其传统技法推测,应当在唐代之前。一是汤阴点色剪纸作品用毛边纸剪刻出来之后,再用点染法上色,其外观与唐三彩用色有很多相似之处;二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人日即事》中寫道:“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其中人日,是正月初七,称作人庆节、或人胜节;“金圣”“翦彩”即为当今的点色剪纸。
  二、艺术特点
  汤阴点色剪纸具有独到的艺术特点:一是色彩鲜艳,红、黄、蓝、绿、粉、红等色搭配巧妙,使作品中的花草、水果、动物等活灵活现,逼真可爱;二是各种颜色之间并非直接过渡,而是凭借自然浸润,由绿到黄,或是由红到粉,耐人寻味;三是作品名目繁多,各有名称,且多是人民群众喜爱的吉祥、祈福、开心、有趣的命名。如《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比较全面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艺术元素。
  汤阴点色剪纸是用直刀镂刻而成,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毛边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作品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夸张,寓意深刻,线条粗犷,豪迈奔放,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保持了传统技法。
  三、题材种类
  点色剪纸作品有鸟、花草、猫、木瓜、枇杷等,它们有好听的名字,譬如《喜鹊登梅》《狮子滚绣球》《凤凰穿牡丹》《莲生桂子》《鱼吮莲》等,这些名称中,无一不寄托着祈福、吉祥、恩爱、生育的美好愿望。
  四、基本用途
  (一)祈禳
  祈禳也就是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的一种祭祀行为。每年春节前,人们把“金圣”“翦彩”请回家,张贴在屏风、床帐,或是靠近床、炕边的窗户上,迎接正月初七这个人日,或人庆节、人胜节的到来,它既是对人类创世的纪念,也带有生育巫术的痕迹,隐含了先民的生殖崇拜思想。人们从商家手里把这类剪纸作品取回家的行为叫作“请”或是“接”,而不称“买”,足见对祈禳活动的虔诚。
  (二)实用性
  1.窗花。窗花粘贴在窗户上,称作“花窗棂”。这缘于民居中的木质窗棂,旧时汤阴境内的民居窗棂横竖多为5行,构成25个方格。上方第一行粘贴“亮方”,这种“亮方”严格地区分可为“活动亮方”“不动亮方”。“活动亮方”是在第一行靠两端的方格粘贴的,方格正中悬挂一个纸制的彩色风葫芦,呈“8”字形状,微风吹过,风葫芦轻轻转动;“不动亮方”是在上方第一行中间3格粘贴,用红、黄、绿3色彩纸剪成的图案,镂空部分透气。这样第一行不仅是一排美妙的观赏品,而且是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道。窗棂以下4行皆裱糊白纸,然后在第二行的2、4格上粘贴用彩色毛边纸或拷贝纸剪成的狮子、虎、大公鸡等吉祥禽兽图案,左右对称。第3、4、5行,除两边的2格留空,其余9格皆粘贴用毛边纸或拷贝纸剪成的点染剪纸图案。这种花窗棂世世代代沿袭下来,成为最早流传至今的剪纸艺术形式之一。
  2.鞋花。鞋花在点色剪纸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具体制作方法是以纸折叠后剪出各式各样的花形、图案,拓在鞋面上,再用各色线绣成,俗成“绣鞋”,穿绣鞋的人除女性外,还有十岁以下的男孩,有少数娇养的男孩直到十五六岁还在穿绣花鞋。因为绣花鞋面上的绣花底稿是剪纸,所以人们习惯地称这种形式为鞋花。
  3.枕花。枕花是可与鞋花并重的一种艺术形式,制作方法是将点色剪纸制作出来的图案、花形粘贴在棉布、绸布等布料上,用花撑绷紧,再用各色绣线绣成。其图案有反映男女恩爱的“鱼吮莲”“莲花”“石榴”等;有祝福老人长寿的“松鹤万年”,有祝福人们吉祥的“丹凤朝阳”。这种形式沿袭至今。
  4.肚兜花。肚兜花制作方法与枕花类同,主要用于孩童、青年女子经常穿戴的肚兜。其图案有瑞草、鱼吮莲、牡丹、云纹、喜上眉梢等。
  每年春节前,年轻的姑娘们把各式样的“剪纸图案”请回家,闲暇时当做底稿,刺绣成鞋花、枕花、床帏花、肚兜花等,把人们消除灾殃、去邪除恶、生育崇拜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传承与发展现状
  汤阴点色剪纸艺术承载着豫北地区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信息和历史技艺,是研究豫北地区民众习俗和生活情况的主要根据,在民俗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保留了中国乡土社会原生态文化的艺术形式,丰富了基层民众的文化生活。
  但随着当代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点色剪纸作品失去了传统的实用价值,窗花不再具有主导作用,各种新兴的表现方式和传播手段,使点色剪纸作品中的鞋花、枕花、肚兜花等不再拥有广泛的市场,导致老一辈传统艺人减少,出现后继无人,技艺濒临失传的现状。
  (作者简介:王宇翔,男,硕士研究生,安阳市群艺馆,馆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不同设计人工晶状体的前房稳定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单片两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SN60WF人工晶状体,Alcon,USA)和单片四襻型非球面及球面人工晶
摘要:本文将详细分析文化馆的含义,并联系现阶段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情况,分析在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文化馆发挥的作用,以期在日后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将文化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妥善解决以往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促使群众文化活动效率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文化馆 群众文化活动 作用  一、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民族当中,文化都是其血脉,
摘要:文化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提升广大群众文化水平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文化馆作为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公益机构,直接影响着群众综合文化素养是否能有效提高,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相关管理。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馆 作用  一、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内容和组织  创建文化馆,对于创新和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摘要:戏曲艺术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今的社会发展大潮中渐趋边缘化,为挽救戏曲艺术等传统优秀文化,开展好戏曲进校园活动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戏曲 校园 传承 发展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戏曲艺术,在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受到新兴媒体和新型娱乐形式的冲击,传统戏曲艺术演员断层,无人学戏,面临传承丢失的状况。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影、电视
摘要:我国的戏曲知识博大精深,是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将戏曲知识有效融入群众文化当中,有利于大众文化修养的提高,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将对在群众文化中如何更好地实现戏曲知识的普及推广以及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詞:戏曲知识 群众文化 普及推广 实践  一、戏曲知识与群众文化发展  (一)地域局限性。目前,有些城市设立了如剧院等专门性的戏曲活动区域,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戏剧活动。受到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重视文艺教育的风气在全社会逐渐形成,而文化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以及群众文化辅导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群众的物质基础已经得到了基本满足,但是在物质日渐丰盈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文化建设却较为匮乏。  关键词:文化馆 培训 辅导  一、文化馆的概念及作用  (一)文化馆的含义  文化馆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在依托文化的基础上,以群众审美需求为基准,组织文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它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在创作中,意境的创造是其艺术美的关键要素。正是由于山水画独特的意境,才进一步丰富艺术作品的内涵,受到广大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本文将对美术山水画课堂中可视化表征的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美术 山水画 可视化 表征  视觉形象是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