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建筑物施工中造成的外观缺陷的补救措施

来源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建筑行业随着科技发展不断进步的今天,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混凝土施工建筑的问题也逐渐增加,随着风吹日晒和温度变化混凝土的强度会降低,其内部也容易出现裂纹,外观上也容易变形,影响工程和形象因此本文针对混凝土结构建筑外观产生的问题浅谈几点处理经验。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外观破损、应对方案、工程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68-0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大多数是在露天环境下施工,面临众多环境问题,日照、风吹等问题都会影响到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质量,另外环境因素容易导致裂纹裂缝,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不稳定,再加上长期暴露在外环境下容易造成混凝土变质脱落,露出内部钢筋,从而影响工程外观质量,加之钢筋结构长期腐蚀更会出现结构安全问题。其它混凝土建筑外观问题大约有以下几种:钢筋结构裸露、混凝土表面破損、上色不均匀、着色脱落等。
  1、混凝土裂缝导致建筑结构表面缺失
  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类建筑表面会出现的问题是由很多种类的,但是影响建筑工程外观的问题大体为三四类,钢筋混凝土外表面气孔,钢筋混凝土蜂巢式、钢筋混凝土外表面粗糙麻面,这类问题是由于钢筋混凝土浇筑之前的混凝土搅拌工作进行的不到位,想要解决这类建筑外观问题就需要在混凝土搅拌工作上下功夫,混凝土搅拌工作要均匀进行,这样就能避免在建筑施工阶段的不规范导致建筑后期的使用出现外观问题。
  首先,对于麻面的缺损现象来说,笔者认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个方面导致的:一是由于混凝土的内部配比问题,即在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掺杂进了过多的气引气剂,或者是引气剂的质量不合格导致的。二是由于混凝土的调配过程中,水乳类脱模剂的投放时间不及时,从而导致了混凝土的表面凝结速度过慢,因为产生了表面麻面。
  其次,对于混凝土表面的气泡来说,笔者认为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浆的集比过小,从而引起了混凝土内的水浆和泥浆的体积不平衡,导致二者之间的空隙过大,易形成气泡,也可能是因为其他辅料的原因,如粗骨料配比不合理、外添加剂的化学成分不合理等等。此外,混凝土材料的振捣时间的控制对于防治混凝土表面的气泡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对于混凝土表面的冲蚀现象来说,笔者认为其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的对水量和水流速度的控制不当导致的,即如果水在模板和混凝土浇筑面之间渗透时,水流速度过快,将会引起混凝土材料中的泥浆的流失,从而引起冲蚀痕迹的产生,但是如果水流速度过慢,将会导致水浆的凝结,也会一定程度上产生冲蚀痕迹。
  最后,对于混凝土材料表面形成的各类鱼鳞斑的斑纹现象,笔者认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同冲蚀现象是非常相似的,即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处理水流同混凝土模板之间的关系,如果混凝土的模板的刚度不够,将会在浇筑过程中由于受到冲刷力的形成形变,因为会产生斑纹。
  2、钢筋外裸露影响美观
  钢筋混凝土的第二种常见的外观问题就是钢筋裸露问题的产生,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典型的互补型建筑结构,钢筋承受拉力的能力很强,能够有效的阻止混凝土结构由于受拉力作用而产生的变形、断裂问题,混凝土工程强度大适合做建筑的主体承重结构,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不论是高层性居住建筑还是桥梁道路都经常出现裸露钢筋的外观性问题。
  排除不可抗拒因素单独分析施工问题,钢筋混凝土钢筋裸露问题有两个方面:
  第一、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结合不紧密混凝土脱落。
  第二、钢筋混凝土内钢筋不牢固发生位移。
  钢筋混凝土内部出现的问题导致混凝土与钢筋结合不紧密,最终由于钢筋的变形或者扭曲导致外层混凝凝土脱离主体,造成钢筋向外裸露的问题,这首先要求浇筑钢筋混凝土时钢筋的选择和混凝土的配比正确,以及后期浇筑施工时操作规范。这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建筑施工,所以需要施工人员是负责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浇筑施工操作的要规范,相关浇筑技能过关。
  另外一方面是要在钢筋捆扎方面注意,捆扎必须要牢固,否则浇筑混凝土后内部钢筋还在微小扭曲,导致钢筋自主弹性恢复性位移,最终的结果就是钢筋位移导致钢筋混凝土裸露钢筋问题。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必须要禁止的,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某些浇筑方法和施工人员的失误直接导致钢筋未被包裹在混凝土中,这是错误的施工。
  钢筋混凝土钢筋裸露问题问题不致影响美观,还会造成长时间钢铁腐蚀导致建筑主体结构出现稳定性降低、安全性减弱的问题。
  3、建筑结构裂纹
  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大都是因为收缩而产生的,主要有两大类:①、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干缩而引起的;②、由于混凝土硬化时水化热使混凝土产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
  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往往因为外界气温较高,空气中相对温度较小,表面蒸发干缩,而其内部仍是塑性体,因塑性体收缩产生裂缝。这类裂缝通常不连续,且很少发展到边缘,一般呈对角斜线状,长度不超过30cm,但较严重时裂缝之间也会相互贯通。
  对于较深层的混凝土,在上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会在自重作用下不断沉降。当混凝土开始初凝但未终凝前如遇到钢筋或者模板的连接螺栓等东西时,这种沉降受到阻挠会立即产生裂缝。特别是当模板表面不平整,或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时,模板的摩擦力阻止这种沉降,会在混凝土的垂直表面产生裂缝。
  对于浅层裂缝的修补,通常是涂刷水泥浆或低粘度聚合物封堵,以防止水分侵入;对于较深或较宽的裂缝,必须采用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
  4、混凝土着色不均匀的问题
  施工中想要混凝土表面颜色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因素都会引起混凝土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比如原材料的种类、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养护条件、混凝土的振捣情况、脱模剂的使用情况、模板的表面结构、模板的吸附性能等,还有拆模时人为造成的颜色变化,都会给人的感官上带来不悦。
  决定混凝土颜色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或掺加的矿粉、粉煤灰等粘结料,一旦粘结料的品种或粘结料的用量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混凝土颜色发生改变。当混凝土和易性欠佳,或在下料过程中混凝土粗细骨料发生离析,或振捣不均匀等,导致某些部位粗骨料集中,某些部位砂浆过丰富,待混凝土硬化后颜色不一致。
  在拆模时,由于一些人为的因素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颜色发生变化。对于颜色不均匀的混凝土表面首先考虑的处理方式是采用稀释的酸性溶液进行清洗,然后再将处理后的表面用水彻底冲洗。当清洗确实无法产生明显效果时,在考虑使用表面涂层处理。
  在钢筋混凝土的表面由于一些材料问题经常会出现斑点化情况,这些斑点的产生原因和颜色问题各有不同,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黄色金属锈蚀斑点,这是由于混凝土成分问题所导致的外观凝固斑点,是混凝土混合成分内含有铁盐或者辉铜矿的现象,铁与混凝土内部硅酸成分作用加之空气温度与湿度的作用发生锈锈蚀反应,建议相关处理工作是要用低酸性溶液对表面进行清洗,再用清水洁净之后晾干再考虑外部涂层问题;第二类白色斑点,这类斑点一般是由于钢筋混凝土局部先凝固、或者受到日照所产生的,一般属于操作失误,不影响涂层问题;第三类属于杂斑,一般混凝土表面色纹斑纹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其产生原因再决定处理方案。
  结束语:在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外观问题上绝对不能忽视,在建筑外观上出现问题上最浅一层的表现是影响建筑美观性,降低建筑城市美化作用,其深层含义更多反映的是建筑工程施工时的一些技术和操作问题,因此一旦建筑的外观出了问题就要研究其相对的实用性与安全性问题,这也是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规范操作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潘志才.后浇带施工中质量问题的防治[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14)
  [2]陈玉彬.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J]. 硅谷. 2009(03)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0105N基因(rs 41557518)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哈族)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
我们采用“单证组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地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急性期患者进行干预,观察该治法对该地区ICH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
期刊
就目前建筑行业而言,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它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引起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力建筑物的美观,还
目的总结近年来日常工作中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和归纳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结果阿奇霉素已广泛用于临床,主要的
为保证检验科出具的检验报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必须建立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基础管理,使专业人员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消灭过失误差,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248例,进行肝炎病毒指标研究包括乙肝5项(HBsAg、抗-HBs、HBeAg
【摘 要】该文简要论述了项目建设方(业主方)的项目进度控制的目的、任务以及在工程管理中可采取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进度控制 目的 任务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54-01  1 概述  众所周知,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满足质量、安全及投资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目的是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IVIG)防治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 CA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倒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气管粘膜出血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因各种原因造成气管切开患者气管粘膜出血50例,在雾化吸入中添加肾上腺素.结果 50例粘膜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