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 中“激趣”环节的操作分析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visiv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以下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激趣”手段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人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悬念激趣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三、情感激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授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四、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是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象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有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可可见,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无疑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五、对比激趣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六、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估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变色龙)一课,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4、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全体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唯有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滋味。
其他文献
常言道:“人生识字聪明始”,可见识字的重要。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该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物质,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胰多肽、生长抑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降钙素、胰岛素、前列腺素、突触素、血管活性肠肽等12种脑肠
我国立井施工所用凿井吊桶和绞车的型号及其系列化在全国范围内不统一,在许多矿区内也不统一。绞车和吊桶的型号虽与苏联不同,但本文论述的凿井吊桶和绞车系列伙的选择及施工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
胆酸(cholic acid,CA)为多种动物胆汁有效成分之一,分子式为 C24H40O5,分子量为 408.6的无水结晶,mp198℃,[α]D20+270 pk=6.4。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临床多用
良好的纠错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应养成及时、认真、规范改错的良好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纠错习惯要及早,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摘要: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认为农村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作为开辟一条通道,走作文教学生活化道路。  想到陶渊明,我想到的是与陶诗有着同样背景然差距甚大的农村语文教学。同样产自农村的土壤,同样每日经历着“榆柳、桃李”、田间劳作、邻里往来等日常农村生活,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往往看不到这熟悉的一幕幕,
摘要:针对职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要求和特点,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的确有一些帮助。  一、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说,传其道者,让学生重其道。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是学好该学科的关键所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实践。  1、大胆使用多媒体和新技术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活
摘要:新世纪、新时代、新教材、新课标为当前的历史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主动适合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思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新课改 教师基本素质 角色转换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反思,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摘要:“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我国越来越深入人心,被人们所接受,而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发展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来说,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旗帜下,不断创新,提高我们教育教学水平,那么,创新教育的重点在哪呢?----在课堂,我们应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探索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提问艺术  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