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时间窗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时间窗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送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0例(入院时间为1h内)与对照组50例(入院时间为4~10h),对照组接受普通急救处理,观察组利用应急通道,创伤急救中的“黄金时间”及根据患者创伤部位采取急救措施,最后分析患者急救效果。 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救治时间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于“黄金1h”内进行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处理,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时间窗
  [中图分类号] R605.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8-9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trauma patients with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first-aid time Windows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s Our hospital treated 100 cases of trauma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 clinical data,according to hospital time 5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dmission time for 1h)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dmission time is 4-10h),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ordinary emergency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with emergency channel,trauma prime time an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emergency measures,in the final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first aid effect. Results The mortal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rescue,such as blood pressure,heart rate,blood oxygen saturation change index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Observation group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complication rate was 8.0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4.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time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rauma patients with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has a decisive impact on the"gold 1h" within the timely and effect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raumatic patients with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can reduce patient mortality and improve patients prognosis.
  [Key words] Trauma blood loss;Shock;Emergency time window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外界剧烈的打击造成组织器官损伤[1],产生组织灌注不足,引发一系列细胞代谢与功能发生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时间窗”是指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间隔[2],只有在这个时间段内救治才是效果较好的,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救治效果就会降低。因此,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必须采取高效的救治措施,重视“救治时间窗”的应用[3],掌握最佳的救治时机,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本院将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急救时间窗进行急救处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送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43例,女7例,年龄17~68岁,平均(42.2±3.4)岁。损伤原因:交通意外伤32例、高空坠落伤11例,其他7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7例,年龄为18~69岁,平均(43.2±3.8)岁。损伤原因:交通意外伤33例、高空坠落伤10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普通的急救处理,观察组利用急救时间窗采取急救措施,具体如下。
  1.2.1 时间窗分析 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筛选出危重缓急患者,按救治时间窗的要求[4],直接进入抢救室或送入相应科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面临着严重的救治时限问题,必须救治时间在最佳的时间窗内,遵循争分夺秒的抢救原则,为手术赢得时间。
  1.2.2 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常规补液 首先开放呼吸道及供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处理外露伤口。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必须积极供氧,保证合理的血氧浓度。及时建立两条有效的静脉通道,选取限制性补液和小容量复苏,选用7.5%高渗氯化钠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等,以确保较高的静脉通道效果。2条静脉通道中,应有1条通道使用输血器,为术中输血做好充足准备,另外在对患者进行快速补液时,当出现止血彻底以及血压回升等休克症状缓解的趋势后,应对输液速度进行适当控制,避免出现输入液体过量而造成患者发生肺水肿、心衰等。
  1.2.3 加强病情监测,及时止痛 在抢救中,运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严格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通过尿量、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气分析,综合判断有效血容量、酸碱平衡及心功能状况等。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因为剧烈疼痛而加重休克程度,在抢救中可给予适当止痛。
  1.2.4 早期并发症创伤防治措施 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必须加强管理,预防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尽早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周围血管阻力(TPR)等,以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加强液体复苏指导。在单位时间内加强尿量观察,若每小时尿量<20mL[5],必须防范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对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所造成的止血不良,可给予其使用适量的液体复苏,以控制机体凝血功能。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死亡率、救治成功率;记录抢救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等生命体征变化;分析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取x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抢救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观察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6,P<0.05)。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常见于一些遭受严重损伤的患者,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6]。血浆或全血丧失至体外,加上损伤部位的出血,从而减少使循环血量,导致受伤组织逐渐坏死,产生组织胺、蛋白酶等具有血管抑制作用的蛋白分解产物[7],不断增加微血管扩张和管壁通透性,有效减少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加剧组织缺血状态。患者遭受创伤后出现失血过多,若无法在1~2h内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出现失血性休克[8],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遭受创伤之后的60min内救命为主,这1h又被称作“黄金1h”[9],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最佳时间窗内,严格遵循“救命第一、保护器官第二”原则[10],进行评估病情、供氧、保持呼吸通畅、包扎固伤口定、常规止血、适当补液、监测生命体征等,为手术处理赢得时间。
  急救时间窗中具有三个死亡高峰:第一死亡高峰是指患者创伤后的60min内[11],此阶段内死亡率占总数的1/2。尤其是严重颅脑损伤、脊髓高位损伤、大血管破裂、主动脉破裂、呼吸道严重阻塞等患者死亡的几率相当高。第二死亡高峰也被称为早期死亡[12],是指患者遭受创伤后的1~4h内,此阶段内死亡率占总数的1/3。主要是患者合并严重损伤,引发的失血过多,途中转运以及救治措施的落实影响到最终的抢救结果。第三死亡高峰也被称之为后期死亡[13],是指患者创伤后的1~4周内,此阶段内死亡率占总数的1/5。主要原因为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性休克等[15]。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在急救时间窗中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实施常规补液,且对患者病情实施全方位的监测对策,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在临床救治中,通过分析急救时间窗,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常规补液,加强病情监测,采取及时的止痛措施,实施早期并发症创伤防治措施等,以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抢救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应用创伤急救中的“黄金时间”,对症处理相应的创伤部位,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通过加强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管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产生机能代谢障碍。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应用急救时间窗,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刚,兰观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29):145-146.
  [2] 何忠杰.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时效性与时效值[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2):97-99.
  [3] 李政军,邢向娈,黄琳,等.“小容量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成功率、输液量和时间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17-518.
  [4] 卢欣华,梁鸿.18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及并发症处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57-258.
  [5] 乔着意,韩鹃,王兴志,等.3%和7.5%高渗盐水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5):496-500.
  [6] 梁振中,吴华林,王彬,等.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时间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7(19):2470-2472.
  [7] 易立勋,曹少雄.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时间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26-128.
  [8] 卢欣华,梁鸿.18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及并发症处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57-258.
  [9] 田兴杰.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151-152.
  [10] 刘传辉.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体克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11-12.
  [11] 李兴革,张巧利,罗学斌,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与急救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154-2156.
  [12] 姜嘉赢.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59-161.
  [13] 宋维.创伤失血性休克54例患者的急救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114-115.
  [14] 朱跃礼,张建华.探究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3(12):6834.
  [15] 高永珍.创伤失血性休克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设计与实践[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1(32):86-87.
  (收稿日期:2015-03-2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支架植入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有适应证的45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支架组),未行支架治疗的35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药物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来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8例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晚期结直肠腺癌患者,行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化疗,方案:伊立替康150~180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雷替曲塞3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21d为1个周期,21d后再重复给药,每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评估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
期刊
[摘要] 目的 采用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一步法及孕期管理,加强母儿监护后,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妊娠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Ⅰ组)与同期120例健康孕妇(Ⅱ组)的妊娠结局。 结果 采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后,分娩人群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占9.14%,经过孕期健康管理,应用胰岛素的孕妇占妊娠期糖尿病孕
期刊
【新医改之战系列报道之二】  医改能不能成功,关键要看分级诊疗能否真正实现。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单独把一家医院办好了,反而可能产生虹吸效应,把更多的患者“吸”走,应该以市、县为主开展综合改革,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或者医疗集团,采取更多便民、利民、惠民的措施,主动为老百姓服务,特别是要搞好预防,实现基层初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帮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刘延东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辅助生殖技术(ART)后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治方案。 方法 对我中心2014年1 ~ 6月ART后特殊部位异位妊娠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诊断为异位妊娠后均及时进行了腹腔镜手术。 结果 8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异位妊娠,其中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双侧输卵管同时妊娠1例,腹腔妊娠1例。术后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患者4例术后均未发生流产,其中1例已分娩,新生儿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结合Bobath技术对痉挛性脑瘫儿康复影响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90例痉挛性脑瘫儿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Bobath组和神经节苷脂结合Bobath组,治疗后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表面肌电、三维步态,评定治疗效果。 结果 三组患儿治疗后RMS、iEMG、AEMG、CR值均有改善,但神经节苷脂结合Bobath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神经节苷脂组、
期刊
[摘要]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广、实践性强的学科,根据其课程特点,设计综合创造性实验,在理论教学中结合使用PBL、实例、互动式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者配合,以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药学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综合创造性实验;教学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护士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的认知管理。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3例。观察组通过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了抢救快速绿色通道管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就诊方法;对两组管理前后患者滞留时间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急诊滞留的时间情况比较,观察组滞留时间短的例数多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3例腹股沟疝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均给予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对象。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方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T细胞免疫指标变化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炎患儿95例,包括细菌性肺炎35例,支原体肺炎32例,病毒性肺炎28例,同时选取正常体检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T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 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