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wo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进行研究。首先,简单分析回归生活与回归生活教学的基本概念,回归生活教学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得出结论:教育教学活动与生活相脱离;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均衡个体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均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最后提出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即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坚持六大原则,需创设具有生活性质的教学情境,需开发生活中的基本教学资源,需形成涵盖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型,需具有涵盖回归生活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 回归生活 初中体育 教学策略
  1.回归生活与回归生活的教学
  1.1回归生活与回归生活的教学的概念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体育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我们应当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体育学习的桥梁,让体育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和希望。回归生活成为教学的重点,回归生活教学就是具有生活性质的教学,让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2回归生活教学的理论基础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活动回归生活成为教育教学活动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改革过程中探讨的热点,其理论基础非常坚实。例如,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说,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生活教育观”,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宵”说,胡塞尔提出的“生活哲学”,等等。回归生活教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有意义学习说和建构主义理论。
  其中,有意义学习说核心观点: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学习者自身因素等。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三观,即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其中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而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2.初中体育教学与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2.1教育教学活动与生活相脱离
  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学选用的教材,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及规律,过于强调学科的内在联系及逻辑结构,难、繁、偏、旧,学术味很浓而与学生的生活脱离很远。另一方面,教师的教仅仅是摘选某些章节知识,要求学生知道一些体育知识、会做一些体育动作,而这个教与学的过程是依“认知—应用”的步骤进行的,教师反复地教与学生反复地练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再到练习的循环中进行的。例如,为避免敏感话题,教师在教学中不会开展共同学习“学生身心发展”的章节,常常让学生自学或不学。
  2.2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均衡个体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
  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均衡个体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主要体现在,教师误解性地开展回归生活的教学,教学活动更重视个体经验、生活经验,而忽视社会经验。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会列举一些学生日常锻炼的动作,很少涉及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的经典动作。
  2.3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均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均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主要体现在,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例如,初中体育教学需要让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并引导学生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学习间接经验,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两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3. 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3.1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坚持六大原则
  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坚持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体育味”性原则等六项基本原则。
  3.2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创设具有生活性质的教学情境
  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创设具有生活性质的教学情境。第一,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第二,开展体育锻炼的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项目竞赛。
  3.3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开发生活中的基本教学资源
  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开发生活中的基本教学资源,形成教学资源体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资源、校园资源、社会资源三个方面的资源。
  3.4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形成涵盖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型
  形成涵盖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型,具体为:第一,选择典型的案例或问题设置教学导入与教学引导;第二,引入多形式的教学模式;第三,将体育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之中;第四,开展课堂练习的活动,变换教师所讲知识的应用形式。
  参考文献:
  [1]温小军.学生生活经验概念的必要澄清[J].当代教学科学,2012,(8).
  [2]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和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J]广两社会科学,2004,(9).
  [4]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 (1).
  [5]刘铁芳.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园林绿化事业已步入生态造园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更加重视对园林绿化功能的研究,运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新的生物技术注入园林
以工作实践的切身体会,论述报纸编辑必须树立记者意识和读者意识,进而把报纸办活,达到更好的舆论宣传效果.
期刊
本文从打造系统型校园物质文化、建立激励型校园制度文化、形成创新型校园行为文化和构建价值型校园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对接路径的设计,力求使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
大学生就业难,但是近几年参加各种考试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没有缓解,反而就业心理危机问题出现的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三江学院法律系8届毕业生的数据统计分析,构建高效毕业
期刊
摘 要:在现在的社会对艺术设计相关的人才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并且需求量也是极大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将会有很大的就业市场上的需求潜力。如何很好的教授和把握高职艺术设计的教学方式将是我们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重大问题。为了能够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就应该从教学的形式上入手,将传统的教学形势下加入创新意识,通过课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巩固,真正的培养出独具创新和创造性思维的设计师。  关
《史记》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自然应该发挥其人文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选读》对学生人文
期刊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