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民航大学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第二年,班主任向同学们宣布了历年都有的航空公司招飞计划。和往年不同,这次特别强调“男女不限”。一时间,招“女飞”成了校园里最热门的话题。
“女同学们都怂恿我去试试,说我条件不错。”抱着就当免费做次全面体检的想法,王峥报了名。一轮接一轮地淘汰刷人,没想到她成了站到最后的女应征者。
这时,王峥才想起该向父母汇报这件事。“拨通家里的电话,妈妈在那头没说话。我知道他们的顾虑,他们是觉得女孩子当飞行员太辛苦,也不安全。”和她要好的朋友、同学中,有的反对,有的支持。
想一想这是民航首次从科班招收女飞行员,再想象一下当女飞行员是一种多么具有挑战性的人生,王峥被诱惑了。她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作为“大(学生)转飞(行员)”的女学员,开始一年国内基础课和一年国外飞行课程的学习。
在美国学习飞行时,透过驾驶舱开阔的玻璃,她第一次看到灿烂的银河系,第一次看到划过天空的流星。
“碰到夏天打雷下雨的时候,暴雨在很远的地方下着,飞机两侧会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光电表演’的雷和闪电,很漂亮。”至于日剧《Good Luck》中展现的灿烂夺目的云海红日,则是最司空见惯的。大多数时候,执行飞行任务的过程单调、乏味、辛苦,并不像电视剧那般浪漫、有趣。
2005年圣诞节,王峥完成学业回国,分在国航浙江分公司,2006年10月开始跟飞。2010年3月,她以第一副驾驶的技术等级,调到公司总部,成为飞行总队第九飞行大队唯一的女飞行员。
“整个大队都是男性,怕她不适应,专门安排一个中队干部带她。结果呢,她很快很主动地就融入进来了。”九大队王书记说,“其他方面,我们对她的要求和男飞行员一样,没有特殊照顾。”
2010年7月,正式晋升为机长时,王峥还不满28周岁。王峥的带队风格是做一把温柔的尖刀。每次执行任务,机组成员都是SOC电脑排班随机组合的。她说:“把握一个原则:我们是一个团队,既然今天一起出来飞,就要尽量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我不会跟副驾驶吹胡子瞪眼,会和颜悦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事我们好商量,就不会那么激烈了。”
王峥将要晋升为带队机长了,她已经承担一部分指导飞行学员的工作。
当飞行员之前,王峥觉得自己很小女人,但是,“身边的朋友跟我说,我一旦穿上飞行制服,感觉就像变了一个人。说话的声音、眼神都不一样了”。
王峥说:“我肯定哭过,也需要情绪宣泄,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在单位里,在工作时,我是不会让任何人看到我哭的。生活中,我也不可能在父母面前哭,因为父母会担心。我会在酒店,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候哭。”
“最美最年轻的女机长”一夜成名是一个意外。2010年年底,国航的内部杂志新一期內容正为寻找新意而发愁,有内部人士推荐说,我们这里有一位年轻女机长,形象气质都很好。为配合公司的工作安排,王峥第一次接受了拍照和采访,成为当期杂志的封面人物。
那些英姿飒爽的照片和采访文章流传到互联网上,王峥的名字和“最美女机长”、“最年轻女机长”的称号一下子火了起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报纸、杂志打到国航总公司、飞行大队想联系采访她的电话络绎不绝。
网络的曝光和媒体的热情,让一向不爱抛头露面的王峥倍感压力。她开始学习调整和应对一夜成名:在工作间隙,接受经公司筛选、安排的媒体采访,有时也和大队领导们开开玩笑——要求为她发“特别工作津贴”。执行飞行任务时,中途去洗手间,她也会和头等舱或公务舱里的乘客遇上,“他们都会很热情地向我打招呼,我也会回个微笑”。
除此之外,王峥小心地防守着自己的小小世界,不让媒体、公众的好奇心与热情越过界限半步。她说:“大家给我的头衔并不是很重要,做好分内的工作才是最实实在在的。当然,我也不喜欢外界压力给我造成工作、生活上的不便。”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11期图/傅树清)
“女同学们都怂恿我去试试,说我条件不错。”抱着就当免费做次全面体检的想法,王峥报了名。一轮接一轮地淘汰刷人,没想到她成了站到最后的女应征者。
这时,王峥才想起该向父母汇报这件事。“拨通家里的电话,妈妈在那头没说话。我知道他们的顾虑,他们是觉得女孩子当飞行员太辛苦,也不安全。”和她要好的朋友、同学中,有的反对,有的支持。
想一想这是民航首次从科班招收女飞行员,再想象一下当女飞行员是一种多么具有挑战性的人生,王峥被诱惑了。她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作为“大(学生)转飞(行员)”的女学员,开始一年国内基础课和一年国外飞行课程的学习。
在美国学习飞行时,透过驾驶舱开阔的玻璃,她第一次看到灿烂的银河系,第一次看到划过天空的流星。
“碰到夏天打雷下雨的时候,暴雨在很远的地方下着,飞机两侧会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光电表演’的雷和闪电,很漂亮。”至于日剧《Good Luck》中展现的灿烂夺目的云海红日,则是最司空见惯的。大多数时候,执行飞行任务的过程单调、乏味、辛苦,并不像电视剧那般浪漫、有趣。
2005年圣诞节,王峥完成学业回国,分在国航浙江分公司,2006年10月开始跟飞。2010年3月,她以第一副驾驶的技术等级,调到公司总部,成为飞行总队第九飞行大队唯一的女飞行员。
“整个大队都是男性,怕她不适应,专门安排一个中队干部带她。结果呢,她很快很主动地就融入进来了。”九大队王书记说,“其他方面,我们对她的要求和男飞行员一样,没有特殊照顾。”
2010年7月,正式晋升为机长时,王峥还不满28周岁。王峥的带队风格是做一把温柔的尖刀。每次执行任务,机组成员都是SOC电脑排班随机组合的。她说:“把握一个原则:我们是一个团队,既然今天一起出来飞,就要尽量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我不会跟副驾驶吹胡子瞪眼,会和颜悦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事我们好商量,就不会那么激烈了。”
王峥将要晋升为带队机长了,她已经承担一部分指导飞行学员的工作。
当飞行员之前,王峥觉得自己很小女人,但是,“身边的朋友跟我说,我一旦穿上飞行制服,感觉就像变了一个人。说话的声音、眼神都不一样了”。
王峥说:“我肯定哭过,也需要情绪宣泄,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在单位里,在工作时,我是不会让任何人看到我哭的。生活中,我也不可能在父母面前哭,因为父母会担心。我会在酒店,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候哭。”
“最美最年轻的女机长”一夜成名是一个意外。2010年年底,国航的内部杂志新一期內容正为寻找新意而发愁,有内部人士推荐说,我们这里有一位年轻女机长,形象气质都很好。为配合公司的工作安排,王峥第一次接受了拍照和采访,成为当期杂志的封面人物。
那些英姿飒爽的照片和采访文章流传到互联网上,王峥的名字和“最美女机长”、“最年轻女机长”的称号一下子火了起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报纸、杂志打到国航总公司、飞行大队想联系采访她的电话络绎不绝。
网络的曝光和媒体的热情,让一向不爱抛头露面的王峥倍感压力。她开始学习调整和应对一夜成名:在工作间隙,接受经公司筛选、安排的媒体采访,有时也和大队领导们开开玩笑——要求为她发“特别工作津贴”。执行飞行任务时,中途去洗手间,她也会和头等舱或公务舱里的乘客遇上,“他们都会很热情地向我打招呼,我也会回个微笑”。
除此之外,王峥小心地防守着自己的小小世界,不让媒体、公众的好奇心与热情越过界限半步。她说:“大家给我的头衔并不是很重要,做好分内的工作才是最实实在在的。当然,我也不喜欢外界压力给我造成工作、生活上的不便。”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11期图/傅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