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不足视觉训练回顾性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yx77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集合不足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情况以及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0年10月到2011年2月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接诊的集合不足患者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8~33岁,平均(14.12±5.77)岁.所有患者眼科检查均排除眼科疾病,矫正视力≥1.0.所有患者进行视疲劳主观问卷调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和散瞳验光,确诊为集合不足,并进行视觉训练.采用描述性研究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集合不足患者屈光度范围为-6.88~+0.50D,均数为(-2.87±2.13)D,其中高度近视5例(15.2%),中度近视例11(33.3%),轻度近视13例(39.4%),4例(12.1%)为正视.症状问卷得分≧16分者为20例(60.6%),平均得分为(21.13±10.81).远处隐斜位平均值为外隐斜-4Δ,近处外隐为-11.7Δ,远近隐斜差值为7.7Δ.10例(30.3%)患者无立体视,23例(69.7%)有立体视.计算性AC/A平均值为2.85Δ/D.15例(45.5%)患者正相对调节(PRA)≦1.50 D,11例(33.3%)患者负相对调节≦1.50 D.所有患者进行视觉训练,训练后有2例患者失访.23例(74.2%)患者在训练后3个月内症状明显缓解,问卷得分均<16.比较视觉训练前后的体征变化发现,患者眼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看远跟位为外隐斜-1.7Δ,看近眼位为外隐斜-3.48Δ,远近差值明显减小,为1.59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8、P=0.001,t=-8.154、P=0.000,t=-6.868、P=0.000).无立体视的患者中有5例(50%)恢复了立体视.AC/A(t=-7.821,P=0.000)、正相对调节(t=5.639,P=0.000)、负相对调节(t=-2.449,P=0.020)明显改善.结论 集合不足患者屈光度范围集中在轻中度近视.视觉训练后患者控制眼位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近处外隐斜减少,半数无立体视患者恢复了立体视.同时调节功能也得到改善,集合不足症状明显减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对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密度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患者136例(189只眼)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9例,女77例.年龄51~91岁,平均年龄(71.3±8.6)岁.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90例(180只眼)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68.9±7.4)岁.受检者抽取静脉血
患者男性,25岁,某机械厂工人.自诉不慎被粉尘溅入左眼,出现疼痛、畏光、流泪.因"左眼疼痛5h",于2009年8月3日早上9时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史:幼时有癫痫病史,近2年来未服用药物,无癫痫发作.
期刊
目的 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测量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前房相关参数并分析其变化.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应用Allegro Oculyzer系统分析39例(77眼)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及手术后7d角膜后表面曲率、前房容积(ACV)、各象限房角(ACA)、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ACD)等变化.采用Wilcon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LASIK术前角膜后
例1患者女,71岁.因右眼视力渐进性下降20年,加重伴胀痛2个月入院.既往:30年前曾有急性发作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5,左眼:0.8.眼压:右眼:24mm Hg(已用噻吗洛尔滴眼液1周),左眼:22 mm Hg.右侧颜面部及上、下睑皮肤可见明显色素沉着(图1).右眼:球结膜充血,巩膜表面散在斑块状色素沉着,前房浅,虹膜纹理模糊,较左眼色深且基质隐窝少,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
期刊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调整术后眼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常规小梁切除术中严密缝合巩膜瓣,术后获得正常深度的前房,根据术后眼压情况,采用532激光切断巩膜缝线,适度按摩眼球达有效标准.结果 50只眼小梁切除术病例,术后浅前房0只眼,18只眼术后实行激光断线术联合适度按摩,其中切断一根缝线14只眼,切断二根缝线4只眼.术后半年眼压8~20 mm Hg 39只眼,21~25 mm Hg5只眼,26
目的 探讨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07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16例(25眼),行连续环形撕囊后,完成晶状体吸除、晶状体囊膜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Artisan IOL前房虹膜夹持固定和虹膜周边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
目的 探讨青壮年近视患者玻璃体后脱离(PVD)起始部位与形态特征.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305例(607眼)青壮年近视患者的PVD进行检查,并对其中的1期PVD 141眼进行玻璃体视网膜2D和3D图像分析.结果 141眼1期PVD患者中,一个象限、两个象限、三个象限PVD的发生率分别为26.95%、59.57%及13.48%;单纯一个象限PVD中,上方方位发生率
目的 探讨明视负波反应(PhNR)与视网膜厚度分析(RTA)是否能够诊断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其各自特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对照研究,通过对早期POAG组30例(52只眼).正常对照组40例(80只眼)进行PhNR与R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各项指标在早期POAG检测中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对照组和早期POAG组的PhNR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文中表应按统计学的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在表格设计方面应注意以下内容。1.表的横、纵标目间应有逻辑上的主谓语关系,主语一般置于表的左侧,谓语一般置于表的上侧。采用三线表,如有合计行或表达统计学处理结果的行,则在该行上再加一条分界短横线。
期刊
患者,女,11岁.10年前发现右眼视力低下未行任何检查及治疗.半年前突然右眼视物不见,于2009年11月17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足月顺产,平素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无眼部外伤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