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章光:一个发明创造亿万财富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到底有多少赤脚医生?想必谁也估算不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最出名、最富有的当属赵章光。和许许多多的赤脚医生一样,赵章光有着悬壶济世的崇高理想和自强不息的钻研精神,但和许许多多的赤脚医生不一样的是,赵章光还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商业意识。从一名自学自研医生到腰缠数亿元的集团总裁,陪伴赵章光走过荆棘、走向成功的,是他始终坚信的理念:“办法总比困难多”。
  赵章光中学还没念完便辍学回家务农。在当民间郎中的父亲的启蒙下开始接触中草药。并通过卫生系统组织的短期培训成了一名赤脚医生。自此便开始了一边从医一边自学钻研的艰难历程。历经多年的反复试验。他终于调配出了自己的“独门偏方”,而后开始闻名一方……类似这样的经历,几乎是所有相对成功的赤脚医生的成长通例。
  
  清苦试验卖掉祖屋
  
  从早年十余载的自学成才到如今的行业精英,赵章光笑称自己也是经历了101次的尝试。善于抓住创业的每一个小机遇,勇于尝试。不怕失败,拥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这样的一个赵章光,成功应该是必然的。然而。和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创业的开始只是源于一次偶然。
  赵章光出生于浙江乐清县象东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一年是1943年。由于家境贫寒。他来不及读完中学,便不得不拿起锄头,肩负起家庭的重担。赵章光的父亲赵典木是一位专攻皮肤科的乡村医生。赵章光从小耳濡目染,又自学了大量医学知识,赵章光饱读诗书后,又随父诊断了数百例皮肤病,最终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皮肤病医生,而步入生发行业却实属偶然。故事得从三位女病人说起——
  浙江女孩陈汉英,曾经有一头人人羡慕的乌黑长发。但不知何故,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一头青丝脱得一干二净。这对当时只有16岁的陈汉英来说,不啻为一个晴天霹雳。从此。她再也不愿出门见人。在度过了无数个日不能食、夜不能寐的日子甚至一度轻生之后,陈汉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赵章光。
  此后数月间,又有两位女性脱发者前来找赵章光治疗。其中一个20刚出头的邻村女孩,小姑娘本来已经与未婚夫订了婚,却突然在一夜之间患了斑秃,头上明晃晃地缺了一块头发。未婚夫见状硬是解除了婚约。另一位是当地的民办女教师。患的是全秃,一到讲台上,总有孩子指着她的假发议论纷纷。
  这三个因脱发而致精神备受折磨的不幸女孩的遭遇,给赵章光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开始向脱发研究发起进攻。虽然给了脱发女孩承诺。但是实际上生发研究却异常艰难。最大的困难有两个,第一没有钱,第二没有试验工具和材料。
  赵章光潜心钻研了很多医学书籍,包括晋代术士葛洪的《肘后方》、唐代徐州司马王焘之所著的《外台秘要》、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清代太医编选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在脱发方面积累了不少心得。他开了很多配方,需要的药材该挖的挖,挖不到的就去采购。那是一段非常清苦的日子。
  “究竟失败了多少次,试验了多少回,我没有详细记录。101次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我这个人就是这个脾气,认准的路一定要走下去……”赵章光说。
  花光积蓄的赵章光开始硬着头皮借钱。1000元、2000元……这在当时都是大数目。借到5000元,研究仍没有头绪。他的生活极为困难,家里的柴米油盐钱一次又一次被他挪用购药。资金还是不够。赵章光把爱人惟一的戒指也卖了。最后。他狠下心卖掉了一问祖屋。以后的日子更加艰难,家里只剩下两间房。父母亲住一间,他和妻子儿女七口人挤在另一间。
  生存空间原本已有限,可就是这间拥挤的房子,还同时兼作赵章光的药物试验室。不但一进屋,就能闻到刺鼻的味道。而且床前、桌前、墙角,凡是能放药水的地方,到处都堆放着他的药材、资料及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瓶瓶罐罐。
  那些日子,试验,失败,改变配方。再试验,再失败……就是赵章光的全部生活。他在自己的身上试验,在妻子、5个孩子、母亲、父亲的皮肤上试验。一次次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6年。1974年春天,赵章光终于研制出了可以生发的药水,他把这种治秃药水命名为“101”毛发再生酊。
  
  江湖奔波受尽屈辱
  
  在赵章光的人生历程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阶段,在“101”研制出来后的10年间,赵章光一直过着被指为“非法庸医”的生活。
  1974年药水研制出来后,赵章光来到乐清县卫生局,请求批准行医。但意想不到的是,县卫生局上上下下投来的差不多都是怀疑和冷淡的目光。他们早已把赵章光的名字和“假药”、“骗子”、“江湖郎中”联系在一起。负责人警告他说,“以后不准再行医骗人。否则就要取缔法办”。
  这一状况持续了6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甘心的赵章光决定出走。1980年夏天,他带上药箱,来到温州。赵章光四处寻觅当地医院同他一起合办脱发诊室,他不厌其烦地介绍“101”的功效。但遗憾的是,他等来的同样是拒绝。赵章光没有气馁,第二年。他坐上轮船北上宁波,幻想着能在宁波找到施展才能的地方。他一边挂牌行医,一边联系医院。请求合作,又遭到拒绝。最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返回乐清。
  3年后,他终于在温州鹿城区获得了个体行医许可证。1984年11月16日。赵章光首次合法地开设了第一个治秃门诊。但不久,乐清县卫生局负责人看到这一消息后,一纸公函发到鹿城区相关部门:赵章光是庸医,乐清县不批,你们为什么批准行医?结果,赵章光的个体行医证马上就被吊销了。赵章光又来到宁波。谁知公函也发到宁波。他行医到哪里。告状信就像幽灵似的飞到哪里,赵章光心灰意冷。
  
  一则广告引发轰动
  
  1984年秋天,赵章光突然发现了一点希望。有天下午,赵章光不经意发现刊登在《浙江日报》上的一则广告,只有简单两句:“本店有护发水零售批发,请广大用户购买、洽谈。”刊登这则广告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郑州市亚美商店。
  赵章光立刻给亚美商店发了封信,双方就此建立了联系。后来。郑州管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名为脱发专科医院,请赵章光当名誉院长,并为他开设了诊室,当年在郑州治疗了13000多人;医院还给赵章光以专家待遇,每天给他补贴五元的生活费。并派专人给他做浙江口味的饭菜。1986年1月27日。由河南省科委主持召集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教授、药理学专家,通过鉴定,一致认为“101生发真正是有效”。
  1986年春。郑州向阳脱发病研究所宣告成立。赵章光任所长。1987年3月底,郑州市“101”毛发再生精厂顺利建立。赵章光和他的“101”在郑州产生的一次又一次轰动传到北京。动了心的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派人向赵章光发出邀请,请他到首都安家落户,办厂开诊。北京市民政局的卢积存等人“三顾茅庐”。到郑州、 乐清邀请他进京与民政系统合作办厂。1987年4月28日。北京有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办起了北京市“101”毛发再生精厂。赵章光出任技术厂长。
  继而他又成立了101集团。“101”事业的迅速成功给赵章光带来红色大亨的雅号,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赵章光的资产已经超过亿元。与此同时。多位旅居海外的留学生也因此发财。其中,在日本创业的原北大荒知青李晓华是最突出的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在获悉“101”的神奇功效后,李晓华成为“101”在日本的总代理商。后来,李晓华成了富翁。
  除李晓华之外,北京第一豪华大别墅——玫瑰园的第一任开发商刘锡明等很多当今富豪,都曾作为101的代理商,在市场上掘出了支持自己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101也成为实至名归的富豪诞生的摇篮。
  如果今天你还在电视连续剧《上海人在东京》中看到中国留学生带101东渡日本的片段,或者在香港80年代的电影中看到“你头发怎么掉那么厉害,赶快用101吧”之类的话语时,请你不要奇怪。那不是101的广告,而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从1974年至今35年来的发展历程,每年创造数亿的社会价值,101的产品销售目前已涉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101的足迹。目前已有2531家服务中心遍布全国大江南北,每天有14000多名员工为数以万计的脱发人士提供生发服务,在国内企业中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作为一个中医药品牌,章光101的品牌国际化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而章光101在日本投资建厂,通过国际化的医药生产来加强自身的科技性,同时也是品牌国际化之路上的尝试和创新。
  对于国际市场,章光101的战略规划是:未来的10年内。分别在欧洲和美洲建立生产基地和研究中心,推进产品及品牌国际化和科技化发展的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01在日本投资建厂之际。日本某著名证券公司得知了101计划2010年上市的消息,力邀101去日本上市。希望101能够成为在日本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医药企业。
  如今,101产品已由原来单一的“毛发再生精”发展成生发、养发、防脱发和护肤4个系列的20多个品种。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脱发者的需求。在赵章光的带领下。“101”正积极开发中医药宝库,全力打造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品牌。
  目前,“101”在国际市场上已成为继同仁堂之后、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大中国品牌。而目前中国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尚不足15%,这也是中国中医药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通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优质产品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看法,提升其国际竞争地位。成为中国中医药文化的代表。”赵章光对自己提出了新的发展愿景。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早在1989年,国内亿万富翁排行榜上,赵章光就名列第八。面对这亿万家产。他首先想到的是“报答国家”。每次谈到自己的事业。赵章光总不忘“感谢改革开放”。回报国家和消费者是赵章光做企业的先行之本。
  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他积极安排闲散劳动力上岗就业。目前,14000人的厂里,一半都是下岗工人。同时,他还非常关心教育事业,向社会倾情回报了大笔的爱心捐款。从1987年到2006年,章光101先后资助北京宏志班、贵州余庆县、织金县、宁夏大学、新疆以及其他贫困地区数千名学子完成了学业。
其他文献
如今由于都市人越来越浓烈的怀旧情结,使得无数观众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手摇纺车的一幕印象深刻。我想开一家纺绣吧。让人们(尤其是女性消费群体)在温馨、恬静的气氛中抒发怀旧心绪,肯定会很受欢迎。    经营思路    纺绣吧面向的顾客以知识型中青年女性为主,所以在选址、店面装修、工具、原材料(丝线和成品布)的选购等方面都要力争能对她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我觉得现在能将民族文化和现代感结合起来的
期刊
市场需求人们都追求个性与时尚品位    相比各种百货商店在节假日里靠打折促销吸引客流而言。暗藏在许多弄堂里特色小店则显得默默无闻而细水长流。最近。记者寻访了几家特色服饰小店。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采用真材实料手工制作。表达个性、文化和时尚艺术之感。  一家名为“树”的手工皮革社设计师闫海告诉记者,商品流水线生产东西越来越不能满足^们对个性的追求了,特别是服饰用品。人们都希望自己穿戴物品是最
期刊
日本冈山市有一栋非常漂亮气派的五层钢筋水泥大楼。这栋大楼就是条井正雄所拥有的冈山大饭店。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条井当年身无分文却盖起了这栋大楼。  条井以前是一个银行的货款股长,一直负责办理饭店、旅馆业贷款的工作。十年的工作,使他不知不觉成了一个对旅馆经营知识十分丰富的人。这时他心里自然也产生了经营旅馆的欲望。为了求得更完善的方案,他实地做过精密的调查,调查结果是来冈山市的旅客。有97%是为商务而
期刊
具有大专学历的汪含主动下岗,选择了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行业:“脚病修治,”以280元起家开了一家脚病修治所。8年里,他的“店”开了7家分店,还培训了上千名的下岗职工。如今。他由一个自带徒弟的师傅,走到了山西省华平劳动训练中心的技校校长。    转变观念,主动下岗    汪含是山西省电大企业管理系的大学生。在1998年里,工厂面临困境。效益不好。常常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一些车间之所以还在生产,是为了不
期刊
我读过一本智者圣经,类似“羊皮卷”,上面说:每个人都有一笔足以改变命运的钱。不过,它接着说。没有人知道这笔钱藏匿何方。  我们来到世上,就是要寻找这个藏匿点,找得到的那拨,叫“富人”,找不到的那拨,叫“穷人”。  穷人是注定要受刺激的。穷人看着富人将自己的财富分成若干份。一部分拿去投资基金,一部分拿去炒汇,一部分拿去置业,一部分购买保险,一部分拿去周游世界……过着来历不明的生活,他们觉得上帝开的玩
期刊
有个叫张博的旅游资深策划人。由于工作关系,走遍了大江南北。身为重庆人,张博自然也喜欢吃辣椒。于是,在做旅游的时候。他把全国各地的辣椒几乎都吃了个遍。各种辣味令他的感受很不一样。也让他深深体味到了辣椒文化。  接下来,他开始“胡思乱想”,打算开一家以辣椒文化为主题的餐厅。接着,在渝北区新牌坊附近,一家名为“江山多椒”的餐厅开张了。    爱辣椒想到开餐厅    张博很好吃,特别喜欢吃辣。吃遍了天南海
期刊
是怎样神奇的一种拔罐在全国畅销十余年,越销越好,火爆全国,是怎样神奇的一种拔罐成为众多渴求致富人士走向成功的首选金牌好项目,是怎样神奇的一种拔罐使亿万患者解除病痛,拥有健康;是怎样神奇的一种拔罐使得百战沙场的多名将军慕名远道而来?在共和国的缔造过程中,我们的民族经历了硝烟战火,在枪林弹雨中,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万难,在和平年代,虎虎将风的他们……为何会选择天王拔罐治病保健强身
期刊
准则一:减少角色的模糊性    合并后的新公司必须竭尽所能去控制员工的流动——很多在并购中考虑跳槽的员工对组织和团队而言都非常重要。甲骨文公司的CEO拉里·埃里森从甲骨文公司并购仁科公司的经验看来,认为合并后的公司应该即刻着手采取措施消除与员工有关的模糊性,让员工能够知道前进的方向并立刻开展有效的工作。接下来,要积极评估协议双方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其中也包括评估保留员工的风险。惠普公司人力资源副总
期刊
做冷门生意竞争少,又有自主定价权,还能从容不迫地去打开市场,容易成功。关键是我们要去认真研究分析人们的消费需要,尤其是要注意观察人们的潜在的和特殊的消费需求,迎合了这些消费需求,就能把冷门的生意做大。  现在许多想创业的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不知道做什么生意好:搞零售,现在大卖场越来越多,小舢板根本就敌不过大舰队;搞传统服务业。早有实力强大的公司抢占商机,难有缝隙可入。  一般来说,做生意的人都喜欢“
期刊
80后的沈子凯说:当打火机满天飞,人人都在使用ZIPPO的时候,原来的个性和时尚就变成了平庸和无趣。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当大家都在玩一种东西时,这个东西往往就不再好玩了。是的,当人手一个ZIPPO时,拿着火柴的你就成了一种潮流。    卖火柴的大男孩    杭州人沈子凯是个80后大男孩,他最近正在忙着卖火柴,他的头衔是杭州吉卜力艺术创造社的市场总监。  2007年,一个做创意的朋友送给沈子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