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wangha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在教学过程、实验过程、课外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社会环保做出应有贡献。对学生适当进行环境教育,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素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环境污染备课课堂教学化学实验操作装置减少废弃物成品化课外活动讲座 社会实践
  当我们走在大街小巷时到处都可以看到乱扔的垃圾。在乡间小路散步时,草丛中、小路边、四周到处都有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饮料瓶、还有许多生活固体废弃物……这些成了我们每天不得不看的“风景”。我们的周围就这样的被垃圾伴随着!人类进入了21世纪,环境恶化问题这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幽灵,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
  地球为人类提供了阳光,空气,水,土地和大量的生物及矿物资源,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这些环境条件,甚至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首先、绝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次、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命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培养每一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的我认为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为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备课,将环保知识与教材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在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有涉及环境保护的问题,但是由于篇幅所限,教材对于环保问题只能简要提及而已,不可能说得非常详细和具体。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我及时搜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将这些材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样在课堂的教学中,就可以在讲解相关问题是做到既形象又生动,有的放矢 。学生听课时就会更有兴趣,可以提高听课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够增强环保的意识性。使得学生真正感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真正感到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
  二、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化学污染物,而中学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事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的措施。例如:1、在教材《化学与生活》讲到PM2.5时,让学生了解去年发生在北京的雾霾事件:2013年1月,一场非常严重的雾霾天气袭击了北京地区。全国中东部、东北及西南地区遭受严重雾霾过程,涉及人口达8亿以上。研究表明,PM2.5是人类活动中释放污染物的主要载体,携带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呼吸过程中能深入到细胞而长期存留在人体中,会引起气管炎、肺炎、哮喘和肺癌,导致心肺功能减退甚至衰竭。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学习到,这对环保教育做了铺垫。 2、在介绍 Cl2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博帕尔地下毒气罐泄漏,造成25000人直接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渡到讲解大气污染物的严重危害。
  三、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任,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极好时机,学生对化学实验也最有兴趣。我充分利用实验手段与加强环境意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自我动手中构思、设计环保装置,让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
  1、实验操作规范化,提高环保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浓盐酸、硝酸、氨水等易挥发物质的试剂瓶不能敞口放置,否则容易污染空气。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老师操作流程或进行实验,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以防发生危险和造成污染。实验完毕放回药品时一定按要求摆放。如有机溶剂,固体化學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之化学药品更必需放置于具抽气装置之药品柜等。
  2、实验装置环保化,加强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对学生深入环保教育,让学生在设计实验中,充分考虑到环保问题。(1)、在做Cl2的实验时,在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上,做为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大胆设想,设计出减少有毒气体排放的装置,有的同学设计出NaOH吸收装置,有的设计出储气装置,从而防止了Cl2逸散空中污染环境。(2)、在学习S的化学性质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S在氧气中燃烧,传统做法是把反应后的集气瓶放到窗外,我没有这样做。我让他们思考:把集气瓶放到户外可不可以?学生们知道实验的产物是SO2,马上意识到了SO2是污染大气的三个有害气体之一,放到户外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学生设计出降低污染的装置:在盛装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对SO2进行了处理。做学生实验时,每组学生都对实验产生的SO2气体进行了处理,没有将SO2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去,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3)、在探究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以往的做法是将足量的红磷放在燃烧匙中,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充分燃烧后冷却打开橡皮夹,在此过程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产物容易污染环境,而且还会造成由于集气瓶中空气受热膨胀导致最终瓶中压强减小不足1/5的误差。由此我进行了改进:我不使用燃烧匙,将白磷放于集气瓶底部,用聚光镜聚光至白磷处,使白磷燃烧,充分燃烧后冷却打开橡皮夹,水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约1/5,这样不仅消除了大气污染,而且还减小了误差。   3、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實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3毫升的稀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的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一氧化氮的泄漏而污染空气。实验完毕,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用铁对铜离子进行适当还原,以减少废液铜离子的污染。
  4、正确处理废弃物,养成自觉环保习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空气受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结合形成酸雨,使水体酸化,使鱼类绝迹,尤其是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的形成的大面积雾霾天气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检验铵盐的不稳定性实验时,残留固体可用以施用于花、木、草、树,是良好的化肥,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也可以用来养护花卉等等。
  5、实验装置“成品化”,实现零污染
  实验装置的“成品化”,是指某些药品为有毒物质的化学实验,其仪器可用密封有该化学药品的成品化的仪器,来完成的化学实验。这种实验操作简单,仪器和药品都可以循环使用,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是最理想的化学实验。如“碘的升华”实验,就将碘装在两头密封的玻璃管来进行实验。再如“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氯化铵的分解”实验也可以用类似的装置。
  四、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开设讲座,培养环保意识
  我认为,通过开设相关环保讲座也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渠道。因此,有机会我还请环保专家来给全校师生开设讲座。同学们认真聆听了讲座后,我还指导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讲座,学生扩大了知识面,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对环境构成的影响,认识到不可以用旧报纸、旧杂志来包裹裸露的食品,平时应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2、开展社会实践,保护身边环境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它的实践性,因此,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在社区、学校,组织同学们展开保护身边环境的实际行动,不随手乱丢垃圾,方便时,更是随手捡起果皮纸屑等垃圾,爱护身边的环境。不仅是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可行的。环保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我抓起,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都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环境,才能拥有一个美丽的地球。
  参考文献
  [1]戴树桂主编 《环境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2]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浅谈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培养 广西万林中学 黄炳辉
  [4]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贵州省罗甸县平岩中心学校 吴克连
其他文献
冬季清晨,一艘科研船缓缓离开了南非海豹岛.一只南非海狗优雅地翻滚着肥胖的身躯朝海豹岛疾驶而来.突然,一头一吨重的大白鲨犹如一枚北极星导弹射出水面,两排巨齿之间夹着那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高层建筑逐渐增多,电梯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电梯运行质量对人们出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有关PLC的定义及发展进行总结,对PLC应用于电梯控制系统的优势进行分析,对电梯PLC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PLC;电梯;控制系统;安全;稳定  0.引言  如果电梯处于无负载的状态,电梯电机负载降低到最低点,此时呈现出自发电现象;然而电梯处
【摘 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采暖施工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燃气辐射采暖的方式在我国的采暖工程中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体现出了非常显著的优势,首先它可以体现出非常好的节能和环保效果,同时它还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卫生更加卫生的环境,它能有效的减少采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同时还可以让室内的温度更加的宜人,本文主要分析了燃气辐射采暖系统的节能特性,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性很深的要求,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新内容,中学物理以其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造性  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建立为“创造性而教”的信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发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构建学科网络课程,突破传统文本课程知识的陈旧、文化的保守等局限性,是构建个性化学科课程的一种新模式。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求教师应具有新的课程规和教学策略。  一、新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与局限性  1、新高中化学教材的新特点  (1)新思想: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
将游戏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本文通过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来分析二者关系,探讨其对学生知识优化的有效性。
对新时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研究,其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服从服务,方式多样,互动双赢,人性
【摘 要】地铁动力照明系统的设计是地铁交通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地铁动力照明系统把地铁里面的供电系统和大多数照明系统的最后一部分进行充分的连接。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在地铁动力照明系统设计的一个范围描述,对地铁运营成本在一定发展时期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哪些,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和讨论,为以后研究此类问题有着一定的参考实践作用。  【关键词】地铁动力照明系统;负荷;运营成本;影响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方式作为一
【摘 要】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生态园林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如何对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进行配置的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热门话题。由此,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作用以及方式。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分析  人类生存的环境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