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熊胆19号对动物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观察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ibo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熊胆历来是名贵中成药的主要成份,但天然熊胆奇缺。1984年辽宁省药物研究所合成了人工熊胆,并经动物实验认为具有与天然熊胆相似的镇静、抗惊厥、抑菌、利胆、解痉和解热作用。本文从整体和离体两个水平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观察了人工熊胆19号对动物心血管
其他文献
对96例先心病婴幼儿行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手术死亡12例,其中体重10kg以下8例,手术死亡率12.5%,其余84例效果良好。讨论提出:婴幼儿先心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严格掌握手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AP),分析了12名胆总管结石行“Ⅰ”管引流胆汁多种元素,发现术后第1日、第7日和第14日引流胆汁各元素间浓度变化较小。尿液排出的元素浓度以第
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先心病患儿手术前后血浆心钠素(ANP)的含量。结果,术前为766.24&#177;76.15pg/ml,术后为339.02&#177;26.60pg/ml,两者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术前
应用皮肤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指、趾纹内皮肤微循环血管动、静脉交界处三维构筑特点。发现在每条皮嵴的内部有浅、深两种形态不同的微循环血管。浅层为两排方向
应用基因特异性探针,通过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分析五种有代表性的人肝癌细胞系基因组DNA中癌基因hst-1、int-2和c-sea等的结构。在所分析的肝癌细胞系基因组DNA中,未发现上
<正> 我科近十年来在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时除了用5氟脲嘧啶(5-Fu)与更生霉素(KSM)药物外,对一些病例还加用或因耐药而用了氨甲喋呤(MTX)并在
测定胃癌患者胃癌与非癌组织、腹腔液及血清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并检测了胃组织中酸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氨酶活性。认为,此三种酶可做为生化指标用于辅助胃癌诊断,β-G可做为
<正> 细胞动力学是研究细胞群体内各部分细胞活动规律的学科。目前主要研究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动,并将实验中总结出的规律用于指导肿瘤化疗及放疗的实践。50年代兴起
<正> 多胺(Polyamine)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及动植物体内的一类直链小分子有机碱,包括腐胺(Putrescine)、精脒(spermidine)和精胺(Spermine)。1674年Leeuwenhoek用他发明的原始显
<正> 近年来,我们将Golgi、铃木、Bielsehoweky等镀银方法,应用于神经胶质瘤的单层细胞培养,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成功地显示了神经胶质瘤细胞在不同的增殖周期中,细胞形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