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新素材就在你我身边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x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幸福指数需要正视“烦恼指数”
  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纷纷打起“幸福牌”,人们对“幸福指数”已经不陌生了。然而最近,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招聘机构进行调研,推出了全国28个大中城市的“烦恼指数”。数据显示,各城市白领平均指数为48.22,普遍“比较烦”。
  此次北大推出的“烦恼指数”,总结出工作任务重、人际关系欠佳、角色模糊和冲突、职业发展焦虑等六大压力源,反映了当前人们工作和生活面临的困境、思想和观念上存在的困惑。
  专家提醒,于个人而言,学会调整心态、释放压力,在追求物质成功的同时也注重心灵成长,在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也重视与他人的合作共赢,在批评社会弊端的同时也对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有所认识,才会让心灵逐渐和谐、言行趋于理性。于整个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而言,正视“烦恼”背后的社会问题,大力维护劳动者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舞台,拓展个人全面发展的空间,积极改善民生,缓解物价房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生活压力,才能有效疏导公众情绪,为涵养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提供坚实的土壤。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5月6日)
  材以致用
  城市白领的烦躁,到底在烦什么呢?有的为工作得不如别人好,有的为没有好房好车,也有的无私人空间……可见,烦躁更多缘于“争强好胜”,源于内心的“不示弱”,成为纠结人们的一把“枷锁”。无用于事,有用于心。什么叫做点无用的事?用白岩松的原话讲,现在中国人太专注于做有用的事,只要做的事跟升官、发财、成名没有关系就便没用了,“做点无用的事”,生活其实没那么多困扰。烦恼没了,便是幸福!
  适用话题
  “烦恼”“幸福”“快乐”“心境”“民生”等话题。
  要荣誉的 “最美环卫工”更真实
  2012年4月23日,南京一家网站进行了一项调查,内容是:“南京‘最美环卫工’沈现台讨要荣誉证书,你怎么看?”
  事情的起因是,被媒体冠以“最美环卫工”称号的沈现台,向媒体叫屈,讨要荣誉证书。据悉,沈现台给该网站编辑发了一条短信,内容是:“你们媒体肯定了我们的事迹,可没有任何政府、单位承认我们,不要谈什么奖金,连一本荣誉证书也没有见到,还从何谈得起‘最美环卫工人’。那不是一句空话吗?让我们如何继续发扬我们的成绩?”
  也许有人会以“献爱心做好事不是为了荣誉更不是为了奖励”为道德圭臬来质疑沈现台的动机,认为沈现台“大笔”捐款是爱慕虚荣或另有所图。也有人以为,我们大可不必犯“道德洁癖”。如果沈现台真的有一些私心杂念,那么,他的捐款行为根本就没有一个确凿的“回报”预期——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1600元捐款只换一纸证书,岂不“亏”大了?事实上,就像把单位给的见义勇为奖金留着“自己花”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要荣誉的“最美环卫工”沈现台更真实,更自然,更食人间烟火。
  (摘自《皖江晚报》2012年4月25日)
  材以致用
  沈现台向媒体索要“荣誉证书”和“奖金”,会影响到她在公众心目中的“最美”形象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在她从微博的收入中挤出1600元捐款时,难道她就为了一纸无用的证书?为了预知的奖金?显然,一些舆论显得更为虚假了。让好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让英雄在某个时刻表现出英勇,而在其他的时刻回归一个普通人,回归一个真实的人的角色,赞扬但不苛求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有可能涌现出更多的“最美”。
  适用话题
  “真实”“荣誉”“奉献”“私心”“平凡与英雄”等话题。
  “最美护士”的最美心愿令人感动
  五四青年节前夕,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人民医院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一幕。一名护士突然遭到失去理智的患者殴打,晕倒在地,头部和肘部多处受伤。醒来的瞬间,发现患者正准备跳楼,护士奔上前去,死死抓住已经爬出窗外的患者衣服……头破血流的护士挽救了一条生命。她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人们纷纷把最美的鲜花、最美的语言、最真挚的祝福,献给这位24岁的最美护士——何遥。
  何遥在遭到失去理智的患者殴打晕倒醒来的瞬间发现患者正准备跳楼,能够拼死救助患者的医患“事件”,不仅感动了患者家属,温暖了“观众”,更在医患关系紧张、频发流血事件的当下,对缓解已降至冰点的医患关系有着非同一般的社会意义。更感动世人的,相信还是最美护士那句留言,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最美的愿望:“与患者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消除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心愿。请大家相信我们,我们会做得更好。救死扶伤,职责所在!”
  (摘自“湖南经济网”2012年5月5日)
  材以致用
  好一个“救死扶伤,职责所在”!正如最近热播电视剧《心术》中的一句台词所言“作为—名医护人员,首先,你要有仁心,其次才是仁术”,是呀,相信何遥的勇敢行为,定能赢得患者的理解、尊重与信任;相信在最美护士的感召之下,会有更多最美护士、最美医生加入其中,就像最美妈妈、最美叔叔、最美老师、最美司机……用他们的真善美感动社会,并影响更多的人向“善”。
  适用话题
  “最美”“感动”“愿望”“生命”“善良”等话题。
  《舌尖上的中国》何以走红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
  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气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什么都不缺,却唯独少了真实;什么都尽心尽力,却唯独没有真诚。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5月21日)
  材以致用
  作为一部纪录片,首先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天南海北的奇珍美味,其采集、捕捞、播种、收获、制作的过程,无不令人感动;这还是一部最佳爱国主义教育片,每个人的舌尖都是一个故乡,中国有多美,我们就有多爱;还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点首先体现在饮食上,作为做饭好吃的民族,我们没有理由不自豪……
  适用话题
  “爱国”“温情”“文化”“真诚”“民以食为天”等话题。
  “地铁孝子搂老父睡觉”感动网友
  2012年5月28日一新浪微博用户发布的“地铁上的孝子”搂着老父亲睡觉的照片,感动了许多网友。有的网友看到后表示“被治愈了”“国人应该支持传统美德,孝道是大道”。
  “地铁上的孝子”照片被网友“@非成勿静”于5月28日21时发布在新浪微博上,到目前为止,这条微博已有超过3800次转发,逾600次点击。
  不少网友看到后非常羡慕这对父子之间流露出的感情。并以“感动、值得赞扬”为题转发了这张图片。“百善孝为先!很感动!祝福所有的父亲和母亲一样幸福、健康!”也有人表示“感动,但一般父子之间羞于表达”。
  (摘自“新浪网”2012年5月29日)
  材以致用
  这张“地铁孝子图”,一个儿子再平常不过的举动,却让那么多人感动得一塌糊涂,也让更多忽略“亲情”的人惭愧。“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将孝道作为道德之始,孝敬父母是子女的责任,希望大家都能有机会,像地铁孝子那样,给自己的父亲这样一个拥抱。
  适用话题
  “孝敬”“亲情”“责任”“感动”“幸福”等话题。
  王澍:“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
  2012年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于5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该奖项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中国建筑师49岁的王澍,获得了的普利兹克建筑奖,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这一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中国人。
  王澍获奖,是因其作品的杰出特性与品质,也因为他始终致力于建筑的坚定与责任,这份坚定与责任出自于一种特定文化及区域的归属感。王澍表示:“这真是个巨大的惊喜。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荣幸了。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摘自《中华建筑报》2012年5月30日)
  材以致用
  正如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的评审词所言:“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有世界性的建筑。”王澍的成功非是偶然,在于他自身坚持,坚持自我的个性,坚持职业的责任。源于这种坚持,坚信我们将收获一个又一个的“诺贝尔奖”。
  适用话题
  “坚持”“责任”“坚定”“荣耀”“付出”等话题。
其他文献
QC:是怎样的动力或是创作灵感,激发你写作吸血鬼题材小说?且是如此一部大规模的系列作品?  H:我喜欢吸血鬼文化很多年了,早在12年前的2000年,我就开始在网络上创作吸血鬼题材的短篇小说。但是当时国内对吸血鬼文化并不了解,由于自己对哥特文化的热爱,我一直继续创作,2006年在国内创立了吸血鬼联盟,同时给各大杂志写介绍性的文章,参与吸血鬼书籍的翻译和引进。现在喜欢吸血鬼文化的朋友越来越多了,除了自
期刊
时间和生活浸过的地方,都是深渊……  顶针:一生的戒指  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和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戴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一般是右手的中指上。  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
期刊
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随着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下闸蓄水,并且河床式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嘱托,终于有了一个实质性的答案。  当我站在万里黄河干流3122米的长龙上,面对30平方公里浩瀚的水域,胸中顿生万丈豪气。好像母亲河巨大的气势扑面而来,一时让人加快呼吸而透不过气来。我知道,那是母亲河千曲百难、终于以排山之势冲向平原的豪迈。像母亲激动着留在儿子面颊上清晰的
期刊
参加南戴河举办的荷花节,看惯了映日荷花的我忽然心有闪念:这满园盛荷在一片风雨中,当是何等的风姿呢?  几天后的一日,天还没亮,我被窗外的一片雨声吵醒了。走到湖边,我的心一下子被强烈地震撼了:只见湖中那一丛丛荷花儿,仿佛是一排排战士、一个个团队,靠着集体的力量,顽强地抗击着风雨的摧残。在湖水的涌动中,在雨滴不歇的敲击中,每个团队周边那些硕大的荷叶,不停地在水中起伏、在风中翻卷,越到团队的中心,那起伏
期刊
初春时节,湖南省炎陵县神农谷,山雾轻笼,赖在溪滩的两岸,不愿离去。空气有些湿漉漉的感觉,闻闻,有些青草的气息。太阳刚从山峁上,露出笑脸,天空就现出赤紫的颜色,山谷里浮出乳雾,山林呀,溪流呀,竹屋呀,一切的一切,都染上了青黛的色彩。一丛丛映山红,火红火红的,在有点清冷的晨光里,乐呵呵地笑着。那些冬茅草,在溪滩里发出窸窸的声响。那声响有点润涩,舒缓而凝重,细一听,又丝丝如铜韵般颤响。那些锯齿草,叶片碧
期刊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幼在山里长大的人对自然山水依旧情有独钟。再说,整天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于是,我的心就有了一种飞翔的企盼,应文友之邀,欣然前往万绿湖,走进大自然。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新丰江水库),湖区面积16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湖面最宽处12公里,最深处达116米,因这里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取名为“万绿湖”。万绿湖与浙江的千岛湖堪称“姐妹湖”,又是珠江三角
期刊
镜泊湖,是一万年前一次火山激情迸发的结晶,是炎炎烈火中涅槃的凤凰。一万年了,她就这么静静地伏卧在牡丹江这片神奇而又肥沃的土地上,用她那超凡脱俗、冰清玉洁、风情万种的美,有如人间仙境,吸引着那么多人的心,牵动着那么多人的情,让见过她的人儿,魂牵梦绕,悱恻缠绵。  镜泊湖的春天是生机盎然的。当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湖畔婀娜的杨柳时,积雪融化,冰面裂开了缝隙。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眠与调养,舒展了腰肢的镜泊湖更加
期刊
终于得到机遇,我走进了青藏高原,行进在可可西里。青藏高原不愧为地球的第三极。浩然天地,只受上帝支配,未经人类改造,保持着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态。这里之所以神秘,是因为人类对它太陌生。知道的东西就不神秘,不知道的东西永远神秘。可可西里袒露在这里,却始终让人类难以接近,它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也就成了神秘之地的核心区。这当是地球上最后的原生态。我的第一感觉,也是最终印象,可以概括为:地老天荒,宁静高远。  
期刊
在我的老家,把一个人最早的老师叫“发蒙”老师。一个人学有所成后,应该去好好感谢自己的“发蒙”老师。  谁是我的“发蒙”老师呢?我想,应当是我少年时代使我识别真正的人生之路的老师。我应当在小学的几位老师中寻找。  印象很深刻的是四年级时一位姓郭的数学老师。原来我们班纪律最不好的课是数学课,可是郭老师来后,课堂纪律竟出奇地好了。每次上课,他总是先给我们讲一段故事,多是间谍、案件之类的。虽然郭老师每次用
期刊
熊猫:从那两只浓重的黑眼圈不难看出,熊猫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  壁虎:患有间歇性失忆症,常常会丢三落四,发病严重的时候,甚至将自己的尾巴都会弄丢。  猴子:天生患有害羞病。无论见到谁都会心跳加速,不仅脸会害羞得发红,连屁股也会害羞。  鸠:有先天性暴力倾向,喜欢干入室抢劫的勾当。尤其热衷打劫“鹊”,甚至将它的家都给抢占了,鸠占鹊巢,天下皆知。  老鼠:近视眼。从鼠目寸光一词不难看出它近视得相当厉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