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游戏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师应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来促进教学目的的达成。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46-1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热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同时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谁都不愿因自己的行为失误或行动迟缓,而破坏全队的成绩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令全队受处罚或取消资格。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话,整个课堂就会变得一团糟。
在游戏选择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是被百般呵护,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离开家庭后,则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甚至导致性格的孤僻。有些时候他们的游戏兴趣也不是很高,所以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角色任务法。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形成善于与人相处的性格特征。对活泼调皮的学生,通过在群体活动中犯规受到的指责来修正他们的行为,自然养成有秩序,守纪律的作风。对他们的出色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其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从中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评价,以此来认识自己和自己与群体的关系,逐渐克服以个人为中心的习惯和离开家庭后的狐独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2.创设情境法。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新异有趣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来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遵从学生好玩的天性,教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参加集体活动的方式,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承受外来冲击和打击的锻炼,并产生积极情感,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来逐渐了解群体活动的各种规则,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3.自创游戏法。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多彩。在体育项目中有些项目比较枯燥。针对这些项目,体育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本来枯燥乏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比赛法。团队荣誉是一种合作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如“舞蹈”、“攻守堡垒”等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的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促进其付出更多努力。在这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这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和严密组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组织纪律性放在第一位。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地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2.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儿童另一个特点是: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趣时,他们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性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表露出来。同时,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此外,教师应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学生的兴趣与体力的平衡,过度的兴奋使学生不惜体力,这样学生很容易疲劳,会影响到下节课的上课质量,也不能达到体育煅练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情绪不高,游戏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达到上课的目的。
3.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他们对游戏感到心满意足,并且不感到疲劳时,就是停止游戏的最好时机。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46-1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热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同时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谁都不愿因自己的行为失误或行动迟缓,而破坏全队的成绩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令全队受处罚或取消资格。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话,整个课堂就会变得一团糟。
在游戏选择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是被百般呵护,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离开家庭后,则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甚至导致性格的孤僻。有些时候他们的游戏兴趣也不是很高,所以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角色任务法。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形成善于与人相处的性格特征。对活泼调皮的学生,通过在群体活动中犯规受到的指责来修正他们的行为,自然养成有秩序,守纪律的作风。对他们的出色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其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从中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评价,以此来认识自己和自己与群体的关系,逐渐克服以个人为中心的习惯和离开家庭后的狐独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2.创设情境法。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新异有趣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来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遵从学生好玩的天性,教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参加集体活动的方式,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承受外来冲击和打击的锻炼,并产生积极情感,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来逐渐了解群体活动的各种规则,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3.自创游戏法。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多彩。在体育项目中有些项目比较枯燥。针对这些项目,体育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本来枯燥乏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比赛法。团队荣誉是一种合作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如“舞蹈”、“攻守堡垒”等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的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促进其付出更多努力。在这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这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和严密组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组织纪律性放在第一位。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地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2.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儿童另一个特点是: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趣时,他们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性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表露出来。同时,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此外,教师应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学生的兴趣与体力的平衡,过度的兴奋使学生不惜体力,这样学生很容易疲劳,会影响到下节课的上课质量,也不能达到体育煅练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情绪不高,游戏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达到上课的目的。
3.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他们对游戏感到心满意足,并且不感到疲劳时,就是停止游戏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