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与唯物史观派学者在古史观上的分歧

来源 :云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hw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期,唯物史观派学者郭沫若、吕振羽等运用民族学理论与神话传说互证的方法构建了唯物史观派的古史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承认中国古史中存在后世传说中的禅让制。顾颉刚不认可唯物史观派学者构建古史的方法,他以禅让制存在与否为突破口,对唯物史观派的古史观做出了一定的回应。双方在古史观上分歧的原因是:古史建设的依据不同,对神话传说的解释思路不同,重建中国文化自信的路径不同。
其他文献
丁文江是民国时期身跨学术和政治的高级学者和政治文化名人,被誉为"欧化最深的人"。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于中西文化都在他的思想上留下深深的烙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投入汽车购置的浪潮之中。但是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诸多因素而影响正常运行,需要做好汽车维修和护
大众创业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创造性活动需要社会信用和人力资本的支撑。基于中国200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及系统GMM方法,对社会信用与人力资本于我国大众
玻璃酸钠的溶解方式方法有很多种的,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但在高温下玻璃酸钠存在降解的可能性,降解会使其含量及黏度均有所变化。
进入新时代,中国更加主动、更加深化、更高水平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逐步形成,正在构建全面开放新体系,包括要素与产品自由流动、产业及公共领域开放广度与深度、经济主体的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中国迈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和新格局。在由富变强的历史语境中,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电工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学好专业的前提,注重教学方法是指导学生学好专业的关键,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学生才能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问题的关系错综复杂。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佛、道、儒三种宗教或准宗教信仰形态存在,利弊相掺。近代以来,
摘 要:“学讲型”课堂重新回归了教育理念,使教师在课堂的地位和立场得到重新界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角;使教育方式从‘学会’转向‘会学’。实现了课堂高效的教学目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  关键词:“学讲型”课堂;自主学习;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40-01  “学讲型”课堂模式改革是徐州市教育局开展的,大型的课堂改革
基于接触碰撞理论,建立了火箭武器发射过程中弹管接触碰撞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该碰撞模型充分考虑了影响碰撞刚度和阻尼的因素,尤其是碰撞速度较高时速度对碰撞刚度的影响不能忽略。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通过一般试验方法较难测试到的碰撞接触力及火箭弹在管内的复杂运动情况。仿真结果为火箭武器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