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形式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新的课堂教学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进行新课堂的教学评价,如何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本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落实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推进,评价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对学生的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评价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同时,还对学生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要求。发展目标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新课标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因此,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它不仅仅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的表现,还包括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及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
  二、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
  如何来评价新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至少要进行四个重点转向:
  1.由过去评“教”转向评“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服务于学生的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会是好的教学,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由过去评“双基”、“能力”,转向既评“双基”、“能力”,更要评学生的情感态度。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科能力,无疑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中有机联系的整体,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的落实倾向,应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关注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3.由过去评教师的讲授水平转向评教师的“导学”水平。要把过去注重教师语言清晰流畅、教学思路清晰有序、板书工整合理的评价,改为重点评价课堂是否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否能恰当地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否落实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民主教育环境,让课堂更民主一些、更宽松一些、更 粗放一些,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学习的生成空间。
  4.由过去评“教法”转向评“学法”。过去我们往往关注教师带领学生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程序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关注教学内容是否深刻到位,忽视了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新的课程改革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看成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因此,课堂教学评价首先应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如何充分地自主、亲密地合作、深入地探究的,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态度及有效学习的程度,看学生是如何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的,看教师是怎样指导学生去学习,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
  三、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做法,落实新课堂评价的三大措施
  1.落实新的备课要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要改变传统的备课理念,为学而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组织形式;改变备课内容,既备教法更备学法,指导学法过程具体扎实;改变教学手段,尽可能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电教媒体;改变教学环境,坚持教学民主,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改变备课精细严密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学习生成的空间。
  2.落实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新的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我们需要努力学习新课标的精神,重新修定课堂评价表,以新的课堂评价表引导教师进行新课堂的探索与尝试。
  3.落实课堂质量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课堂质量评价以一张试卷定优劣,突出甄别和选拔,关注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可以进行分层评价,即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学生的知识基础、个体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无任从哪一方面我们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学生都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因此,实行分层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新课堂教学,需要有新的评价体系相匹配。新的课堂评价体系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索、去實施,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走得更远,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为了一切的孩子。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国家课程,它把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必须深刻理解科学课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学科和内容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好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有效的观察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营造良好的观察氛围。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把杯底
期刊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选择能吸引学生的艺术作品,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断臂的维纳斯》是学生熟悉的世界闻名的雕像,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
期刊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对我们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中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觉得初中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本为本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开展广泛的专题阅读、加强整体感知能力训练、传授科学的解题思路、教给学生有效的答题技巧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综合理解能力  近几年,无论是高考还是中
期刊
几年前就看到过一则报道,一个日本儿童夏令营到中国来,领队带着孩子们来到天安门以后,讲清了再次集合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孩子们就地解散,各自活动了。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老师竟然如此安排,真的让中国的老师和家长们目瞪口呆!我们的教育有这个胆量吗?  相信在目前的环境下,谁如果有如此举动,肯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在当前的独生子女政策下,每一个孩子就是家长们的天,是家庭一切的未来和希望,无论孩子的将来怎样
期刊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自学的方面是一个最成功的典范。他说:自学能力是人终生相伴的最好老师。教书,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人,当成学习的主人,尊重他、理解他、原谅他、关心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为学生的前途着想,给学生一生相伴最好的老师——自学能力。自学能力,顾名思义就是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可以自己进行独立而有效学习的能力。自学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既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也是一种个性特征。
期刊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學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数学,它的抽象和严密,几乎让人觉得,数学就是这么呆板吧。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也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
期刊
一、人格塑造策略。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马克思早就提出了“创造与人的本质和自然的本质的全部丰富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写作、学习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对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语文能力、发展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开发创造潜能和激发创造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兴趣的激发、情感领悟、量的积累、多元化的评价几方面入手,对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 小学语文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
期刊
美术课程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门意义重大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化,绝大多数高中都设置了相应的美术特长班,这不但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举措,也是对新型高中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美术特长班的美术特色教育,不但要体现出应有的整体性和基础性,还要彰显其现实性、时代性以及超前性;不但要实现以美育促进智育,还要实现以美育促进德育等教学目标;不但教师需要在有限的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能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特别当前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更需要学生具有自学能力。新课改教学大纲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