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分析

来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h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预后,并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结果 8例EG患者多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低热或腹胀、便秘等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EG的内镜检查表现没有特异性,多为黏膜片状糜烂、浅溃疡、散在充血斑或出血点,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结论 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
其他文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常见的免疫性肝病。临床上也常发现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段或病程中存在PBC和AIH
目的探讨西甲硅油在胃镜检查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将进行胃镜检查的受检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查前20min研究组给予西甲硅油15mL口服,对照组不服用消泡剂。根据内镜下视
射频消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方法,其治疗小肝癌的价值已得到公认。近年其设备及治疗方法均有长足进步。多数学者主张,射频消融与其他疗法,如经导管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治疗、氩氦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协办的国家级脂肪性肝病诊疗进展研讨会于2010年4月23日~25日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近1
目的探讨青少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西地区1995年~2004年12所三甲医院的461例30岁以下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04%患者为男性;2000年~2
新辅助放化疗已经成为Ⅱ/Ⅲ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与术后放化疗相比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增加患者的保肛率,减轻了患者的毒性反应,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随着更多有效的药物
目的 研究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前后防御素(HNP1-3)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确益生菌对UC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防御素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益生菌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