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气副词“最好”溯源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w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好”始见于两晋时期,是由极性程度副词“最”与性质形容词“好”组成的状中短语。起初“最好”可作谓语、定语、补语等,用来对其前后的话语内容进行客观的评价。唐代出现了构式“最好VP”,“最好”在句中充当主语,具有指称性。在主观化、音律规则、VP的语义变化、使用频率等因素的推动下,“最好VP”发生了重新分析,由主谓关系重新分析为状中关系,“最好”表达主观意愿、希望或建议,在宋代开始词汇化为一个语气副词。
其他文献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外宣报道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汉语文化负载词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但其本身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往往在翻译过程中失真,未能达到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举债办学以及债务管理日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重要工作之责。研究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有关债务管理规范,并提出完善高校举债机制的路径
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容易忽视的施工夹缝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隐蔽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并提出处理方案及防止此类问题发生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陆世楷是澹归禅师的浙江同乡,他于康熙元年(1662)与澹归结识于广州。同年,澹归于丹霞山开始兴建别传寺,得到了陆世楷的鼎力帮助。陆世楷不仅从财力上给予澹归大力支持,从精神上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