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 :高等建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不仅在实际工程领域有着极强的应用价值,而且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文章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论述了BIM技术在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沈阳建筑大学近几年将BIM技术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给出解决困难的方案,并介绍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表明:BIM技术不仅可以完全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而且将BIM技术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已势在必行,且效果明显。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类课程;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TV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16104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被誉为建筑业变革的革命性力量,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1-3]。该技术利用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整个周期过程中进行数据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4-5]。除此之外,BIM还可以为开发商、设计院、施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筑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得到建筑业界的广泛认可。
  建筑类高校如何将BIM技术引入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BIM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对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以目前的教学方式培养人才,在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很难满足现在建筑工程的要求,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将BIM技术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的特点,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6-8]。
  将BIM技术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本身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但如何将BIM技术融入目前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探索。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沈建大)为例,详细介绍BIM技术在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阐述在改革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及心得体会。
  一、BIM技术在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制图是一门具有很强實践性的课程。就其学习内容而言,并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深奥的理论。要教好这门课程,教师应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较好的空间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未引入BIM技术之前,沈建大和许多高校一样,都是采用与AutoCAD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授这门课程。在学习和使用AutoCAD的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国家制图标准的掌握能力。但使用AutoCAD建模耗时长、精确度也不高,学生在学习期间主要是运用AutoCAD软件来绘制建筑和结构的二维图纸。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上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通过对沈建大学生学习成果的调查发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训练之后,学生阅读平面图的能力还不强,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平面图,学生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很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形。
  为此,沈建大积极开展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首先对讲授相关课程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然后以研讨会的形式制定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最后逐步将BIM建模技术引入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从授课质量角度来看,在建模过程中,Revit三维建模软件比AutoCAD软件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并且在精确建模的基础上,Revit建好的模型与模型的二维平面图完全对应,这使得看似“枯燥”的二维图纸变得生动起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他们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因此,将BIM建模技术引入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使学生对识图建模的学习效率更高,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
  二、BIM技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其中包括房屋各个组成部分的组合以及构造方法等。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抽象复杂,并且知识点零散繁多。该课程在沈建大的开课时间是大学二年级,这个时期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很难消化吸收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
  沈建大过去把房屋建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两方面。其中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讲授知识点。就讲课内容顺序而言,这种方式合情合理,符合建筑的建造顺序。同时在讲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记忆当堂课所讲的内容。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较大的缺点,授课教师一般用二维图形来讲授房屋建筑学相关的知识,通过二维图片以及课本上所讲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三维模型。这对专业知识储备较少,工程实践经验不多的大二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此外,沈建大同大多数高校一样,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时间较短,一般为一个星期。这对刚接触设计的学生来说,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
  近年来沈建大将BIM技术引入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课堂上授课教师通过使用Revit建模软件将所讲内容以一个三维立体的模型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了课堂上对房屋建筑学相关知识的储备,以及之前应用Revit的操作使用,学生就能较顺利地而且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从而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说,沈建大将BIM技术引入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BIM技术在钢结构课程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  文章从基于“四会”目标的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基本构架,实施的基础、理念和态度,实施的保障体系,实施的监督体系,实施所取得的主要成效等六个方面,对该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旨在提高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力求研究生的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关键词:“四会”目标;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市政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3;TU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
期刊
摘要:领导特质是管理者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连贯的个体特征的综合体。对565名在校“90后”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1)“90后”大学生期望的未来直接上级领导特质包括人格特质与能力特质,且对二者偏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不同“90后”大学生对未来直接上级的领导特质期望具有明显一致性;(3)与其他特质相比,“90后”大学生更加看重未来直接上级对下属的培养力特质;(4)“90
期刊
摘要:  为提高土木建筑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协作创新精神,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图形表达、团队协作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文章结合传统的建筑类制图与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构建了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类工程图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并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表明,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类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新体系,在加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期刊
摘要:  立足云南传统民居的现实,改变传统毕业设计只用图纸或模型的表达方式,引导  学生真正接触建造实践,真题真做,帮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会分工与合作,使毕业设计真正可以付诸实践,切实指导村庄规划与建设。  关键词: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实践教学;研究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TU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16503  一、教学背景:对传统建筑教育
期刊
摘要:  文章介绍了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中的“双盲”答辩方案,包括答辩组织和实施过程,以及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办公室、答辩秘书等在答辩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该方案已经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4年、2015年的硕士研究生答辩中得到初步推行。文章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全面扩招的背景下,推行“双盲”答辩的可行性及其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双盲”答辩
期刊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资讯传播速度的加快,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同一化趋势,导致地域文化受到冲击。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结合当前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地域文化元素开展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以餐饮空间设计为例,探索基于地域文化因素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室内设计
期刊
摘要:  在对比国内外高校相关毕业设计模式的基础上,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团队协同能力为目标,对该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协同性任务选题、协同设计和双团队协同机制等理念,并阐述建立一套综合考评体系对该模式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的必要性和具体的做法,为进一步提升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协同设计;团队合作;灰色聚类  中图
期刊
摘要:  研究生培养是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  从培养目标、培养平台、培养机制、培养体系、学位资格、利益协调六方面分析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点,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结合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对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生培养;学位类别; 集体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  探讨了雨洪管理新理念,提出提升中国雨洪管理教育能力的相关措施。通过分析中国雨洪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雨洪管理教育的现状,剖析当前雨洪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挖掘提升教育管理的新举措。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熟练掌握并运用发达国家城市雨洪管理的经验知识,以自主创新的精神探索适合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的教育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牢固的专业知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并搭建与教育质量保障措施并轨运
期刊
摘要:  结合存量时代背景下的行业转型需求以及地方高校的教学目标,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城市设计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了本科分层教学的探究模式和研究生分类教学的情境模式,并对教学实践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以期对地方高校的城市设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存量发展;城市设计;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