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众对重大动物疫情风险感知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来源 :世界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中国重大动物疫情公众认知与行为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公众对重大动物疫情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进一步使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众个体特征对其风险感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在重大动物疫情期间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可显著提升其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而知觉行为控制则可有效降低其风险感知.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规模在部分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年龄较大的公众群体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更易受到主观规范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较低的公众群体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受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的影响更大,规模较大的家庭其知觉行为控制将显著降低其风险感知程度.最后,本文从政府、行业、公众个体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制定相应的重大动物疫情风险管理策略提出相应依据.
其他文献
智能坐便器产品标识主要通过图形符号来表示,其正确应用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可理解性、便利性以及安全性.目前,市场上智能坐便器图形符号复杂多样,易使用户产生混淆或难以理解等情况.2021年制定的团体标准《智能坐便器用图形符号》(T/CBCSA 38-2021)或将为避免以上情况提供有效手段.
蛇簧是现代沙发中常用的一个重要结构部件,其质量是沙发产品整体质量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使用有限元分析技术重点分析了两种常见蛇簧结构:平状圆形等节距蛇簧和平状矩形等节距蛇簧,分别比较了两种蛇簧结构在受到相同压下量工况时轴向力和剪切力的大小、最大应力位置,以便为蛇簧的制作和沙发的整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基于商用航空发动机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过程的探索和实践,围绕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展开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原则,明确建设目标和体系框架的建设内容,同时对建设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背景rn2019年2月7日,美国白宫发布《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报告,强调美国将主宰四大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信息技术和5G通信.此后,四大未来产业进一步扩大到十个,增加了生物医药、半导体、网络安全、先进能源技术、先进材料科学和减灾.未来产业是对美国政府重点突出“未来”和“新兴”两大特征的未来新兴科技领域的统称,侧重于通过攻克未知的新兴领域为未来做准备.
期刊
本文依据1999—2019年高细分度农产品贸易数据研究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对进口来源地水资源可获性的影响效应,从演变轨迹、产品结构和进口来源地结构三个维度对中国进口农产品水稀缺足迹展开特征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因进口农产品获得的节水效应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因进口替代缓解的水资源压力小于带给进口农产品产地的水资源压力,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在水资源要素上存在着类似于“列昂惕夫悖论”的现象;2014—2019年中国进口农产品水稀缺足迹排名靠前的农产品种类主要包括棉花,碾磨谷物及谷物加工品,水果及坚果,畜禽肉、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芬兰政府于2022年1月10 日签署协议,将联手加强各国森林资源和数据管理能力,非洲国家将受到重点关注.新协议将为项目金额700 万美元的多捐助方项目提供支持,旨在提高森林数据的准确性、可及性和透明度.这一项目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森林资源评估和国家森林监测小组联合实施,为期四年,其中芬兰的初始捐助金额为230万美元.
期刊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不断延伸和扩展,农村价值显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作为增强内循环能力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战略支点,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排头兵.然而,农业农村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的过程中,存在着供需错配导致国内经济低效运转、产业根基不深导致农业产业升级难以启动、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导致“四链”难以加速、要素流通不畅导致城乡融合道路受阻、农村改革“内卷化”导致经济发展航向偏离、开放新高地建设滞后导致“双循环”连通不畅等
当前中国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的政策叠加期和历史交汇期,探索两大战略的相互关系和互融程度具有战略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本文基于所构建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衔接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西南五省份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西南五省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耦合衔接的时空分异显著,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从2011年的初级协调过渡至2019年的高级协调;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耦合协
构建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同机制是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欧盟交叉遵守机制的历史演进和运行机制的系统分析,探究其作用机理,明确政策运行特征,评估其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①欧盟交叉遵守机制具有条件性、支付基础广泛、法规要求宽松、监督检查处罚机制严格、配套措施完善等特征;②机制对提升欧盟农业用地环境管理水平,改善环境政策执行效果,为欧盟农业支持提供合理化依据起到重要作用;③机制增加了行政成本和农民负担,且设定的仅是最低环境要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针对中国面临的如何协调
本文通过指标体系法对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进行综合测算,明确其空间差异特征,同时借助泰尔指数法分解其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性识别.结果表明:①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省际来看,山东农业经济韧性均值最高,西藏最低.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最高,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明显低于其他地区.②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总体差异、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均呈不断缩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