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瑜伽热思考中国传统养生的出路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188667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东方最古老的瑜伽和中国传统养生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瑜伽在中国兴盛的原因分析,提出中国传统养生普及和推广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瑜伽 传统养生 对比
  瑜伽集养生、健身与宗教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人类活动,近年作为一种健身方式风靡全世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拥有很多同等元素的中国传统养生却被国人所冷落,笔者想通过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的比较思考其出路,使其为人们的健身养生服务,为人类的健康促进及健身工作提供参考,旨在抛砖引玉。
  一、瑜伽及其被受人们喜爱和参与度极高的原因分析
  《瑜伽经》中定义:瑜伽是对心作用的控制。现代瑜伽一般指练功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拉、伸、挤、拧并结合呼吸,帮助人们调理内脏,伸展筋骨,加强人体机能。瑜伽也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宗教修行通常用瑜伽来帮助入静,因此瑜伽也可以帮助修心养性。[1]瑜伽以呼吸、体位和冥想为锻炼手段,溶以轻柔优美的动作、神秘的意念色彩和古朴的乐曲,为世界风行的健身潮流所接受,并迅速的传播于世界[2]。
  二、中国传统养生及其与瑜伽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而且深受世界医学界的重视。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不管在运动形式上、还是在调解人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品质、增进体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融洽社会情感等方面都有着现代健身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的许多保健养生形式与传统养生术有着一定的渊源[3]。
  (一)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历史文化背景比较
  中国与印度在文化上均属东方范畴,有相当多的共性.诸如重精神而轻物质,重集体而轻个人,重和谐而轻竞争,重义而轻利,重农而轻商(在这些方面恰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正如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一样,瑜伽也是印度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二者同为东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自然不乏共通之处,但二者仍然存在质的区别[1]。中国传统养生的根源是传统文化哲理。《易经》与中华文化思想的两大支柱:儒家和道家思想。传统养生就是以孔孟之道为中心,以老庄思想为大用,加上佛禅之学、医理、兵法等而融合为一。瑜伽修炼者首先着眼于身体的强健、然后要求身心融合为一。在此基础上,引导修持者进入无上完美的境界。各种动机和目的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从感觉到精神、从感性到理性,最后使自我同内在的精神世界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
  (二)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健身原理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都是一种提倡静养的运动,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中重和谐思想的实践写照。事实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静”法。中国传统养生提倡外柔内刚,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动以养形,静以养心,形神兼备。而瑜伽确是静态的,用“静”来统领整个运动过程。动作缓慢、让身、心都处于一种超自然状态,只有从内到外的静才能臻至灵性世界。印度民族有静默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又是与神俱来的。
  (三)养生理念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认为养生就是为了“合于阴阳,法于数术”,充分体现了高级简单的科学内涵。瑜伽受到印度古代盛行的“苦行主义”思想的影响,修炼的人文教化意义是:非暴力、真实、节欲、无欲,是修持者首先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外净化为端正行为习惯,内净化为根绝人性恶习。
  (四)健身效应的比较
  在健身效应方面二者是根本一致的,除了瑜伽在形体塑造方面特点更为突出外,都具有共同的健身功效。主要概括为:促进各个系统发挥正常功能。加强内分泌系统功能。按摩和强化各部器官,使其机能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升心理、精神能量。身心双修,内外兼顾。
  (五)练习人群的比较
  练习人群方面二者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瑜伽由于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和调整,现今世界各国习练瑜伽的人群较为广泛,主要以白领和青年人居多,除此之外,母子瑜伽,孕妇瑜伽,老年人瑜伽等不同内容的练习者成员不同,年龄跨度较大,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均有参与。而中国传统养生修炼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
  (六)健身练习特点比较
  中国养生的修炼方法有很多,如行气、导引、内观、房中术、存想、服食、药饵、外丹术、内丹术、按摩、刮痧、点穴功、拔火罐、足疗等等,其要在于动静结合、少思寡欲,其旨在于保持健康、长生不老。中国养生术的修炼方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作为健身练习常见的有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等。
  瑜伽术的修炼分3大阶段:1.前期准备:①练习遵守戒律;②品德训练;③体位法;④控制呼吸;⑤收回感官感觉。2.直接准备:①集中注意力;②冥想;③灵性的心醉神迷。3.高阶练习:运用非凡力量和高水准的冥想练习。而作为健身练习以体位练习为主。
  三、中国传统养生的出路之我见
  从瑜伽的盛行原因分析及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的比较不难看出二者有相当多的共性.如:练习形式多样、健身价值、历史文化背景中重和谐而轻竞争、健身养生注重内外兼修等共性(在这些方面恰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养生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瑜伽盛行看我国传統养生的出路。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与时俱进,对传统养生方法进行整理和研发,使之适应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潮流。
  (二)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使传统养生的健身方法以良好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激发人们参与热情的重要前提。
  (三)遵循美学原理,加强服装与练习副产品的研究,进行适度包装使之自然而时尚,更具普及与推广的魅力。
  (四)有效监督,净化健身环境是中国传统养生健康发展的保障。
  (五)合理营销,使中国传统养生以多样有效的传播方式在最大范围内健康的传播。
  (六)技术有待于资源整合,人才有待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旺华,高河永.太极与瑜伽的比较研究——兼论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 谭琳,田雨普.对瑜伽热的冷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3] 赵宗跃.中国传统养生法的健身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聊城市社区开展羽毛球运动的现状入手,找出聊城市区羽毛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为聊城市区社区羽毛球运动更好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社区体育 羽毛球 现状 调查研究  一、选题依据  本文通过对聊城市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对于这样的目标,才会吸引人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  关键词 洛克定律 目标 挑战 行动  洛克定律: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埃得温·A·洛克。  点评: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  要想成功,就得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田径运动在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培养意志品质为目的的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对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进行讨论,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田径运动 体育教学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目光转向健康这一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獻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吉林省十所普通高校足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 吉林 高校 足球 教练员  随着世界足球水平的不断提高,足球比赛对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赛的胜负不仅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意志等,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阳光体育、新课程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育,使体育能和德育、智育、美育与劳育共同的发展,让学生的体质健康有质的飞跃。本文以荣怀学校高中三年级的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加以思考。  关键词 学生 体质健康 分析思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北京部分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中与管理者、教练员、文化教师和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走访调查,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足球 后备人才 培养  足球后备人才培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青少年是国家体育事业的未来,青少年培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比赛作为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程度往往代表着一国体育的发展程度,本文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比赛的现状规模进行调查研究,希望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比赛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英雄总是有出生牛犊不畏虎的气势。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扬名世界,也是中国的一大国粹。现代的教育更多的强调是升学率,兴趣班,特长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性格教育,特别是英雄教育,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中国文化的传承。《英雄少年》武术操便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将学生的英雄教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