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东方最古老的瑜伽和中国传统养生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瑜伽在中国兴盛的原因分析,提出中国传统养生普及和推广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瑜伽 传统养生 对比
瑜伽集养生、健身与宗教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人类活动,近年作为一种健身方式风靡全世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拥有很多同等元素的中国传统养生却被国人所冷落,笔者想通过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的比较思考其出路,使其为人们的健身养生服务,为人类的健康促进及健身工作提供参考,旨在抛砖引玉。
一、瑜伽及其被受人们喜爱和参与度极高的原因分析
《瑜伽经》中定义:瑜伽是对心作用的控制。现代瑜伽一般指练功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拉、伸、挤、拧并结合呼吸,帮助人们调理内脏,伸展筋骨,加强人体机能。瑜伽也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宗教修行通常用瑜伽来帮助入静,因此瑜伽也可以帮助修心养性。[1]瑜伽以呼吸、体位和冥想为锻炼手段,溶以轻柔优美的动作、神秘的意念色彩和古朴的乐曲,为世界风行的健身潮流所接受,并迅速的传播于世界[2]。
二、中国传统养生及其与瑜伽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而且深受世界医学界的重视。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不管在运动形式上、还是在调解人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品质、增进体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融洽社会情感等方面都有着现代健身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的许多保健养生形式与传统养生术有着一定的渊源[3]。
(一)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历史文化背景比较
中国与印度在文化上均属东方范畴,有相当多的共性.诸如重精神而轻物质,重集体而轻个人,重和谐而轻竞争,重义而轻利,重农而轻商(在这些方面恰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正如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一样,瑜伽也是印度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二者同为东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自然不乏共通之处,但二者仍然存在质的区别[1]。中国传统养生的根源是传统文化哲理。《易经》与中华文化思想的两大支柱:儒家和道家思想。传统养生就是以孔孟之道为中心,以老庄思想为大用,加上佛禅之学、医理、兵法等而融合为一。瑜伽修炼者首先着眼于身体的强健、然后要求身心融合为一。在此基础上,引导修持者进入无上完美的境界。各种动机和目的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从感觉到精神、从感性到理性,最后使自我同内在的精神世界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
(二)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健身原理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都是一种提倡静养的运动,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中重和谐思想的实践写照。事实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静”法。中国传统养生提倡外柔内刚,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动以养形,静以养心,形神兼备。而瑜伽确是静态的,用“静”来统领整个运动过程。动作缓慢、让身、心都处于一种超自然状态,只有从内到外的静才能臻至灵性世界。印度民族有静默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又是与神俱来的。
(三)养生理念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认为养生就是为了“合于阴阳,法于数术”,充分体现了高级简单的科学内涵。瑜伽受到印度古代盛行的“苦行主义”思想的影响,修炼的人文教化意义是:非暴力、真实、节欲、无欲,是修持者首先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外净化为端正行为习惯,内净化为根绝人性恶习。
(四)健身效应的比较
在健身效应方面二者是根本一致的,除了瑜伽在形体塑造方面特点更为突出外,都具有共同的健身功效。主要概括为:促进各个系统发挥正常功能。加强内分泌系统功能。按摩和强化各部器官,使其机能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升心理、精神能量。身心双修,内外兼顾。
(五)练习人群的比较
练习人群方面二者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瑜伽由于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和调整,现今世界各国习练瑜伽的人群较为广泛,主要以白领和青年人居多,除此之外,母子瑜伽,孕妇瑜伽,老年人瑜伽等不同内容的练习者成员不同,年龄跨度较大,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均有参与。而中国传统养生修炼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
(六)健身练习特点比较
中国养生的修炼方法有很多,如行气、导引、内观、房中术、存想、服食、药饵、外丹术、内丹术、按摩、刮痧、点穴功、拔火罐、足疗等等,其要在于动静结合、少思寡欲,其旨在于保持健康、长生不老。中国养生术的修炼方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作为健身练习常见的有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等。
瑜伽术的修炼分3大阶段:1.前期准备:①练习遵守戒律;②品德训练;③体位法;④控制呼吸;⑤收回感官感觉。2.直接准备:①集中注意力;②冥想;③灵性的心醉神迷。3.高阶练习:运用非凡力量和高水准的冥想练习。而作为健身练习以体位练习为主。
三、中国传统养生的出路之我见
从瑜伽的盛行原因分析及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的比较不难看出二者有相当多的共性.如:练习形式多样、健身价值、历史文化背景中重和谐而轻竞争、健身养生注重内外兼修等共性(在这些方面恰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养生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瑜伽盛行看我国传統养生的出路。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与时俱进,对传统养生方法进行整理和研发,使之适应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潮流。
(二)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使传统养生的健身方法以良好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激发人们参与热情的重要前提。
(三)遵循美学原理,加强服装与练习副产品的研究,进行适度包装使之自然而时尚,更具普及与推广的魅力。
(四)有效监督,净化健身环境是中国传统养生健康发展的保障。
(五)合理营销,使中国传统养生以多样有效的传播方式在最大范围内健康的传播。
(六)技术有待于资源整合,人才有待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旺华,高河永.太极与瑜伽的比较研究——兼论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 谭琳,田雨普.对瑜伽热的冷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3] 赵宗跃.中国传统养生法的健身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2.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东方最古老的瑜伽和中国传统养生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瑜伽在中国兴盛的原因分析,提出中国传统养生普及和推广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瑜伽 传统养生 对比
瑜伽集养生、健身与宗教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人类活动,近年作为一种健身方式风靡全世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拥有很多同等元素的中国传统养生却被国人所冷落,笔者想通过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的比较思考其出路,使其为人们的健身养生服务,为人类的健康促进及健身工作提供参考,旨在抛砖引玉。
一、瑜伽及其被受人们喜爱和参与度极高的原因分析
《瑜伽经》中定义:瑜伽是对心作用的控制。现代瑜伽一般指练功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拉、伸、挤、拧并结合呼吸,帮助人们调理内脏,伸展筋骨,加强人体机能。瑜伽也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宗教修行通常用瑜伽来帮助入静,因此瑜伽也可以帮助修心养性。[1]瑜伽以呼吸、体位和冥想为锻炼手段,溶以轻柔优美的动作、神秘的意念色彩和古朴的乐曲,为世界风行的健身潮流所接受,并迅速的传播于世界[2]。
二、中国传统养生及其与瑜伽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而且深受世界医学界的重视。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不管在运动形式上、还是在调解人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品质、增进体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融洽社会情感等方面都有着现代健身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的许多保健养生形式与传统养生术有着一定的渊源[3]。
(一)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历史文化背景比较
中国与印度在文化上均属东方范畴,有相当多的共性.诸如重精神而轻物质,重集体而轻个人,重和谐而轻竞争,重义而轻利,重农而轻商(在这些方面恰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正如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一样,瑜伽也是印度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二者同为东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自然不乏共通之处,但二者仍然存在质的区别[1]。中国传统养生的根源是传统文化哲理。《易经》与中华文化思想的两大支柱:儒家和道家思想。传统养生就是以孔孟之道为中心,以老庄思想为大用,加上佛禅之学、医理、兵法等而融合为一。瑜伽修炼者首先着眼于身体的强健、然后要求身心融合为一。在此基础上,引导修持者进入无上完美的境界。各种动机和目的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从感觉到精神、从感性到理性,最后使自我同内在的精神世界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
(二)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健身原理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都是一种提倡静养的运动,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中重和谐思想的实践写照。事实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静”法。中国传统养生提倡外柔内刚,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动以养形,静以养心,形神兼备。而瑜伽确是静态的,用“静”来统领整个运动过程。动作缓慢、让身、心都处于一种超自然状态,只有从内到外的静才能臻至灵性世界。印度民族有静默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又是与神俱来的。
(三)养生理念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认为养生就是为了“合于阴阳,法于数术”,充分体现了高级简单的科学内涵。瑜伽受到印度古代盛行的“苦行主义”思想的影响,修炼的人文教化意义是:非暴力、真实、节欲、无欲,是修持者首先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外净化为端正行为习惯,内净化为根绝人性恶习。
(四)健身效应的比较
在健身效应方面二者是根本一致的,除了瑜伽在形体塑造方面特点更为突出外,都具有共同的健身功效。主要概括为:促进各个系统发挥正常功能。加强内分泌系统功能。按摩和强化各部器官,使其机能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升心理、精神能量。身心双修,内外兼顾。
(五)练习人群的比较
练习人群方面二者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瑜伽由于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和调整,现今世界各国习练瑜伽的人群较为广泛,主要以白领和青年人居多,除此之外,母子瑜伽,孕妇瑜伽,老年人瑜伽等不同内容的练习者成员不同,年龄跨度较大,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均有参与。而中国传统养生修炼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
(六)健身练习特点比较
中国养生的修炼方法有很多,如行气、导引、内观、房中术、存想、服食、药饵、外丹术、内丹术、按摩、刮痧、点穴功、拔火罐、足疗等等,其要在于动静结合、少思寡欲,其旨在于保持健康、长生不老。中国养生术的修炼方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作为健身练习常见的有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等。
瑜伽术的修炼分3大阶段:1.前期准备:①练习遵守戒律;②品德训练;③体位法;④控制呼吸;⑤收回感官感觉。2.直接准备:①集中注意力;②冥想;③灵性的心醉神迷。3.高阶练习:运用非凡力量和高水准的冥想练习。而作为健身练习以体位练习为主。
三、中国传统养生的出路之我见
从瑜伽的盛行原因分析及中国传统养生与瑜伽的比较不难看出二者有相当多的共性.如:练习形式多样、健身价值、历史文化背景中重和谐而轻竞争、健身养生注重内外兼修等共性(在这些方面恰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养生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瑜伽盛行看我国传統养生的出路。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与时俱进,对传统养生方法进行整理和研发,使之适应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潮流。
(二)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使传统养生的健身方法以良好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激发人们参与热情的重要前提。
(三)遵循美学原理,加强服装与练习副产品的研究,进行适度包装使之自然而时尚,更具普及与推广的魅力。
(四)有效监督,净化健身环境是中国传统养生健康发展的保障。
(五)合理营销,使中国传统养生以多样有效的传播方式在最大范围内健康的传播。
(六)技术有待于资源整合,人才有待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旺华,高河永.太极与瑜伽的比较研究——兼论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 谭琳,田雨普.对瑜伽热的冷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3] 赵宗跃.中国传统养生法的健身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