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近诗歌与学生的距离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ry_pup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很多学生感到中国古典诗词离自己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
  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高中生的古典文学底蕴为什么变得如此贫乏?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对古典诗词的亲近感?
  1 兴趣引导法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象的相去甚远。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学生却一脸漠然,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更是“深恶痛绝”。学生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变小,阅读品位变低。加上古典诗歌内容大多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比如《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消除学生对诗歌的陌生感。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2 重造意境法 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题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常感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无从下手,或不知所云,答非所问。这就是对诗歌的意境把握不准确。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反复揣摩,体味意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赏析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告诉同学们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完诗歌内容我请几位同学加入合理想象来画画“山林清泉图”;上柳永的《雨霖铃》,我问:“在词人和心上人别离的图景中,他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再让学生结合全词和生活经验来谈谈他认为离别的场面是什么样的。同学结合诗的内容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感受,谈的真切、精彩!这一步骤需要花几分钟时间,但对学生而言,学古典诗词不再仅仅是抽象的识记,而是变成形象有趣的活动,人人都可以参与,学生对诗歌的陌生感荡然无存。
  通过再现再造意境,学生对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
  3 二度创作法 传统教育以老师讲解为主,许多学生虽然也参与讨论,但学生还不够自主。新课改十分注重体现学习主体性,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阅读和交流。教学中让学生对学习的古典诗歌进行自主二度创作,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诗人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达到知识共享、智慧公享、情感公享、以至古典诗歌世界的精彩与美妙的公享。
  如在教叙事诗《陌上桑》时,学生提议由各小组采取不同的形式展开自主创作,把它改成其它形式。合作学习,而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中有的小组用戏剧表演的形式对诗歌加以诠释;有的小组把配乐朗诵和传统的分角色朗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有一个小组竟把《陌上桑》改为了古体诗的形式;而在创作中,罗敷这一美的形象也永远走进了同学们的心中。那一节课,学生对诗词进行个性化解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位同学下课对我说:“我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体会过诗歌,那种厌恶感没有了!”
  以上是笔者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一点思考和尝试,有些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相信,只要我心中时时装着学生,以新课标为指导,把古典诗歌的教学当作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一定能改变过去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单一、枯燥的局面,使古典诗歌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学生也一定会心驰神往,沉浸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可以与古典诗歌亲密接触。
  收稿日期:2009-06-16
其他文献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创新教学途径,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课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创新精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用精练的语言、祥尽的图片,把如何用U盘安装windows系统描述的  非常祥细,让读者一目了然。内容总共分三步:一制作启动盘;二、设置CMOS;三、安装系统。  【关键词】U盘;安装;系统    Explain using U disk installs the windows system Well Rouded  Shi heng  【Abstract】The author o
期刊
今年,手足口病的广泛传播,很多婴幼儿染上了疾病,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为了减少传染机会,很多幼儿园不得不停课放假,这无疑是给我们的家长、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重重的敲了一下警钟,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增强体制?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深的思考--。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途径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改变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和道德风尚也有及其深远的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从而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文教学; 运用    合作学习已成为《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学记》中也明确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的都是这种合作学习精神。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
期刊
【摘要】怎样教好英语,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长期以来困扰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问题。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此我们应从听、说、读、写,预习及复习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听;说;读;写;预习;复习    How to Develop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students study habits  Li Yu  【Abstract】H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也使多媒体作品在课堂中的使用成为一种趋势,但使用多媒体作品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吗?本文就多媒体作品制作中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作品;画面;文字;图形图像和动画视频;音频     Multimedia works produced by Reflection  Nie Zhiyuan  【Abstract】Infor
期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民族地区特别是青海青南牧区实施素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这里的民族教育基础差、底子薄,民族教育发展不平衡,整个教育还处在非常落后的现状之中。可现实的教育却不尽人意,大量的学生都在“封闭式”的教育中饱受煎熬。父母或老师为学生制定着一个又一个“
期刊
【摘要】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为教师和学生互动搭建了有利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具有它独特的优势。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环境;有效性    Integrated whiteboard technology to enhan
期刊
【摘要】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语文水平尤其是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这些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健康发展,真正使语文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语文学科;培养发展;素质教育    Languag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how to implement quality e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教者提问,学困生一般反应冷淡,准确探究学困生答问心理,采取措施启发诱导,对于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其转化是颇为重要的。最近,我以问卷形式对本班的十多名中下生的答问心理进行了调查分析,颇有收益。    1自卑心理“老师问话刚停,别人都举起了手,而我还没有转过弯来,我的脑子太差了”;“老师提问,有时我也知道一点,就是讲不出,只怪我太笨”;“我们是差,还是少说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