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巩固课堂知识的手段。提高作业的设计水平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教学技能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应以实际教学情况为依据,并在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结果评价,单纯以最终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把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业设计与布置能够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使得教师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并集中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文对作业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作业设计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课后作业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以练习题等形式对当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查,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的作业设计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在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仍存在部分问题。
(一)作业设计过于死板、与实际生活脱离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规则性与逻辑性,其知识点也常以例题的形式出现,部分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只是对例题进行讲解并布置相似题型,这种机械化的作业设计方式使得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无法打破例题思维,未将数学知识发散性的特点体现出来,也不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求。此外,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体验不到数学知识的趣味,实践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作业设计内容过于机械
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观察、验证及动手操作等数学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与演绎能力。在作业设计中仅仅呈现简单运算与机械式的演绎题目,虽然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书本知识,但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单一的作业内容不仅降低了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三)作业设计针对性与侧重点不突出
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问题,不同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具有一定区别。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未重视这种现象,在作业难度、数量等设计中缺乏针对性,层次较为单一,相同的题目无法同时满足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学困生的实际需求[1]。
(四)未发挥出作业的反馈作用
作业的过程是要让课堂的知识点进一步内化,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如果作业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将无法强化所学知识,纠正不了错误认识,降低巩固的效果。此外,小学生一般都爱表扬,当他满怀信心地做完作业交到老师那里以后,他就开始期待大大的红勾,满满的100分。如果他的作业上交后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那么他期待的心就会在等待中变凉,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会在老师的怠慢中磨灭。
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对策
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时,需要以数学新课标中针对数学素质的要求为基准,将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与数学情感。
(一)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基于日常生活
数学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数学是与人们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当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当基于真实的日常生活,设计出一些较为实用的题目。这有利于加强学生面对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满足数学新课标的要求。让数学教学扎根于真实的日常生活,让数学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并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例如,在完成三年级的方向辨别学习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作业:在放学学生回家后,让学生与父母同去市场购买东西或者去家附近的公园,然后与父母共同将路线图简单绘画出来,并标出课堂上学习的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以及西南八个方向。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应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对自己所学习的方向辨别部分的知识进行检验,还能够有利于学生面对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
(二)作业层次应基于学生需要
数学新课标中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着更好的要求,教师需要基于不同学生相异的需求来设计、布置作业。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数学水平都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教师设计、布置作业时,必须分层次地设计、布置作业。
例如,教师可基于班上学生不同的数学能力,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对于数学基础较好,且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些有难度并需要较强综合能力的作业;对于数学基础较好,但其数学思维能力还不够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些解题模式不复杂、难度适中的作业;对于数学基础较差、没有理解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些难度较简单的作业,并注重巩固基本的概念、知识。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采用分层次的方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这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作业数量应科学、有效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作业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作业质量的高低。所以,教师需要按照数学新课标中的要求,避免布置机械性的重复式的作业,而要为学生设计一些高质量的作业。这有助于学生在面对数学题目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师在完成“乘法”的相关课程后,可按照以往常见的题型为学生设计一些更贴近生活、更新颖的题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相关知识与其应用方法,在面对新题型时也不会手足无措,这对于学生拓展数学思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如果设计作业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仅仅给学生布置数量繁多、重复性高的“乘法”运算的题目,那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与对于“乘法”运算知识的掌握就无法产生有效的效果[3]。
(四)积极对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作业进行积极反馈与评价,发挥出作业对课堂教学的服务、补充与促进作用。传统的作业反馈中教师仅仅以“优良差”等级批阅学生作业,未能发挥出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还促使部分学生投机取巧,对待作业的态度不端正,过于简化的评价方式也不能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因此,教师应转变评价模式,重视对作业的反馈与评价,可以通过评语式评价以及符号式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并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其中运用评语式评价时可以有侧重点地将学生作业中完成较好的部分点出来,以“思路很好”、“十分用心”等简短的话对其进行肯定,同时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与不足可以用“审题是否准确”、“请检查格式”等评语较为婉转地提示学生自主进行检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生活、变换题型等方式优化作业设计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提高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并积极探索设计途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将作业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吕生同.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结果评价,单纯以最终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把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业设计与布置能够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使得教师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并集中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文对作业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作业设计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课后作业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以练习题等形式对当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查,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的作业设计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在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仍存在部分问题。
(一)作业设计过于死板、与实际生活脱离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规则性与逻辑性,其知识点也常以例题的形式出现,部分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只是对例题进行讲解并布置相似题型,这种机械化的作业设计方式使得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无法打破例题思维,未将数学知识发散性的特点体现出来,也不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求。此外,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体验不到数学知识的趣味,实践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作业设计内容过于机械
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观察、验证及动手操作等数学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与演绎能力。在作业设计中仅仅呈现简单运算与机械式的演绎题目,虽然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书本知识,但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单一的作业内容不仅降低了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三)作业设计针对性与侧重点不突出
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问题,不同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具有一定区别。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未重视这种现象,在作业难度、数量等设计中缺乏针对性,层次较为单一,相同的题目无法同时满足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学困生的实际需求[1]。
(四)未发挥出作业的反馈作用
作业的过程是要让课堂的知识点进一步内化,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如果作业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将无法强化所学知识,纠正不了错误认识,降低巩固的效果。此外,小学生一般都爱表扬,当他满怀信心地做完作业交到老师那里以后,他就开始期待大大的红勾,满满的100分。如果他的作业上交后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那么他期待的心就会在等待中变凉,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会在老师的怠慢中磨灭。
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对策
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时,需要以数学新课标中针对数学素质的要求为基准,将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与数学情感。
(一)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基于日常生活
数学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数学是与人们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当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当基于真实的日常生活,设计出一些较为实用的题目。这有利于加强学生面对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满足数学新课标的要求。让数学教学扎根于真实的日常生活,让数学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并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例如,在完成三年级的方向辨别学习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作业:在放学学生回家后,让学生与父母同去市场购买东西或者去家附近的公园,然后与父母共同将路线图简单绘画出来,并标出课堂上学习的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以及西南八个方向。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应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对自己所学习的方向辨别部分的知识进行检验,还能够有利于学生面对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
(二)作业层次应基于学生需要
数学新课标中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着更好的要求,教师需要基于不同学生相异的需求来设计、布置作业。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数学水平都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教师设计、布置作业时,必须分层次地设计、布置作业。
例如,教师可基于班上学生不同的数学能力,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对于数学基础较好,且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些有难度并需要较强综合能力的作业;对于数学基础较好,但其数学思维能力还不够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些解题模式不复杂、难度适中的作业;对于数学基础较差、没有理解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些难度较简单的作业,并注重巩固基本的概念、知识。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采用分层次的方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这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作业数量应科学、有效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作业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作业质量的高低。所以,教师需要按照数学新课标中的要求,避免布置机械性的重复式的作业,而要为学生设计一些高质量的作业。这有助于学生在面对数学题目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师在完成“乘法”的相关课程后,可按照以往常见的题型为学生设计一些更贴近生活、更新颖的题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相关知识与其应用方法,在面对新题型时也不会手足无措,这对于学生拓展数学思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如果设计作业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仅仅给学生布置数量繁多、重复性高的“乘法”运算的题目,那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与对于“乘法”运算知识的掌握就无法产生有效的效果[3]。
(四)积极对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作业进行积极反馈与评价,发挥出作业对课堂教学的服务、补充与促进作用。传统的作业反馈中教师仅仅以“优良差”等级批阅学生作业,未能发挥出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还促使部分学生投机取巧,对待作业的态度不端正,过于简化的评价方式也不能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因此,教师应转变评价模式,重视对作业的反馈与评价,可以通过评语式评价以及符号式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并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其中运用评语式评价时可以有侧重点地将学生作业中完成较好的部分点出来,以“思路很好”、“十分用心”等简短的话对其进行肯定,同时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与不足可以用“审题是否准确”、“请检查格式”等评语较为婉转地提示学生自主进行检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生活、变换题型等方式优化作业设计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提高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并积极探索设计途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将作业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吕生同.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