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走进科学探究活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那么如何开展科学探究呢?
  
  一、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存在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困惑和求解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小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即便是看到了一群毫不起眼的小蚂蚁,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在地上趴半天,一边观察小蚂蚁,一边还不停地提问:“小蚂蚁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吃饭的?”、“它们待会儿认得回家的路吗?”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虽然都不复杂,甚至有的不成为“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来自于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的直接观察及感受。我们进行科学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像观察、研究蚂蚁那样,去观察、研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由此不断地、自主地去发现一个个新的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地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多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的时候,才真正地意味着学生自主探究的开始。因此,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和保护学生这种天生的探究兴趣,更要把学生的这种探究兴趣引导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促使学生的这种天生探究能力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二、动手实践是实施科学探究的关键
  
  探究要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始,这是因为学生的科学能力将依赖于他们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只有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参与、经历实践活动,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内化而形成。如果离开了实践,探究便成了无源之水。
  1.要体现探究实践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自主性就是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注意和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从而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探究活动的自主性还应表现为每一个学生从不同途径或用不同方法获得成功的经验。尽管学生资质有所不同,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但每个人都可能各有所长。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在教师大胆放手、不随意干扰的状态下,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讨论、自己表达,其主体作用都在独具个性的经历和体验中得以充分地发挥,并在独立的操作中有所思、有所疑、有所得,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条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由此可以看出,探究活动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做”字上。实际上,科学课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等,大多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和认识。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生活内容和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将一些原有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感性认识有机地贯穿和整合起来。如教学《温度》一课,在“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的实验中,对学生有如下的要求:①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②恰当把握好观测的时间(每间隔2分钟读一次温度计读数)。③及时记录每次测得的温度读数(在课本插图上描出)。④测量后,把每次测得的结果用线连接起来,并讨论、探究水温度变化的规律。这样的操作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2.要设置适合学生探究实践的良好环境。
  (1)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探究给予尊重和鼓励。
  儿童具有极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也常常表现到探究活动中来。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点拨他们在学习、探究中迸发的、哪怕是一丁点的创新火花,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探究可以不服从于教师,也可以不服从于教材,只要有充分的理由;探究学习和知识的应用,不一定要循规蹈矩,听话服从,从而给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允许学生在探究中出现失败。
  现行教材有一个明显的编排特点,即教材中一般不出现研究的结论,而把这项工作留给学生在参与和经历实践活动后自己完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勇于探索。可以告诉学生,虽然探究不一定会成功,但如果不去探究,那就一定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珍惜和激发学生那“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天性,引导他们不要怕出现错误,重要的是他们在课堂上经历了独立的探究实践,这就是成功。
  总之,作为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从“全民科学素养提高对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社会更加公正和谐、生活更加理性、自信并且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灵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创新是灵光的闪现,是智慧的象征。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质疑中求创新    “疑是思之源。”质疑是学生勇于探索、主动学习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在质疑中头脑变得聪颖,思维日臻成熟,才情生机勃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质疑中,学生的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逐步走向教学第一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本文着重从教师的角度讲述如何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
STEM教育理念和核心素养是当今国内外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本文在“新疆的绿洲农业”教学内容中选取“坎儿井”这一知识点,运用STEM模式展开教学,将STEM素养与地理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考试评价的依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怎样把高度凝练的核心素养植根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来源于对企业精神的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建立真正意义上
塔式起重机标准节斜腹杆的布置形式不同,能否对塔机整机性能产生影响。文中以QTZ80塔式起重机为例,选取两种标准节斜腹杆的布置形式,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进行了不同工况
该文着重于对LTE系统辅同步(SSS)信号检测算法研究。首先介绍了LTE辅同步信号结构,然后介绍了滑动互相关算法,对时域检测和频域检测两种算法做了理论的研究。通过仿真分析,比较
"电力电缆故障检测机器人"是一套基于Mini6410开发板开发设计的,电力公司用于监测电缆坑道及电缆故障的产品,该产品的实时性不仅取决于硬件的性能,还依赖于图像传输的速度.为了提高图像传输的速度,将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裁剪技术应用于图像的后期处理中,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该产品的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