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素质存在的问题与高校师范教育改革定位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tryer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师范生在专业思想、教育理念、科研能力、操作能力、爱的能力方面存在问题与明显缺陷,与现今教育有脱节之处,这需要高等学校教育模式有相应转变,师范教育改革需准确定位。
  关键词: 中学教育 中学教师 高校师范生 差距 改革
  
  现今,江苏省中学对所招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其中绝大部分压力来自于江苏省中学招收教师标准的提高,此类中学对教师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要求均颇高。面对此现象,“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应该随着基础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以适应江苏省中学教育发展的要求。”[1]
  一、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师范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2010年7月到8月,我们对盐城、苏州、淮阴、镇江、南京、南通、扬州、徐州等8处地方的8所相关的高等学校的师范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这上述八市的具有代表性的35所高中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现今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师范生存在如下问题。
  1.在“三字一话”方面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对中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中学教师的“三字一话”的操作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但在此调查中,高校师范生在“三字一话”方面的优秀的人才很少,大部分都集中在“还行”程度,且粉笔字较于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偏差的人数更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据了解,高校师范生学习毛笔字、粉笔字和钢笔字的时间大都只有一个学期,时间较短是高校师范生在“三字”方面没有明显进步的重要原因。关于普通话,很多人认为这和九年中积累的基本功有关,普通话说得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同学反映,由于小学拼音课没有上好,导致一路走来,拼音基本功都不过关,甚至对拼音有惧怕心理。尤其是对普通话中的翘舌平舌、前鼻音和后鼻音会混淆。而综观高等教育,并没有涉及普通话方面的纠正课程,《现代汉语通论》只是对国际音标方面的知识进行说明和补充。
  2.普遍缺乏爱的能力。
  具体为:不知如何从心理上体恤学生。现今师范生由于受到充斥物质资料的社会影响,往往表现出相对的急功近利,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缺少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关注学生的“适应”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关注学生的排名。原因有许多,包括:在高等学校接受“中学教育概论”、“中学生发展”课程时对其基本精神、思路掌握不到位,没有真正用心领悟,显然这与“中学教师是中学教育实践的主体”,“中学教师的教育品质”(其指教师的态度(对教育)、价值取向(职业价值认识)、情感(对学生)、道德(教育活动中的规范)、交往方式等等)[2]的要求是违背的。其次是学生的分数,这是教师评职称、获得薪酬的重要依据,这给许多师范生一个假象:“分、分、分是老师的生活、工作之本”。
  3.缺乏教书技巧及教学经验。
  在中学生参与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4.8%的学生认为这些老师上课缺乏课堂互动,或者是不知道如何进行课堂互动。这导致中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获取知识,听课效率大大下降,41.2%的高校师范生在实践期间往往是“满堂灌”,一课到底,这样导致学生无法反馈给老师其是否及时掌握所讲的知识的信息。而41.1%的学生认为实践期间的高校师范生缺少知识拓展,也间接性导致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不到提升。
  4.缺乏较好的表达沟通能力。
  高校师范生因为较少接触到社会,难免显得有些青涩,缺乏较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这由几方面的因素构成:(1)怕生,这是缺少和同学之间的交流的重要原因,但一旦混熟了,却更容易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2)不自信,由于初出茅庐,没有工作成绩来肯定自己,因此站在讲台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当中,比如“我讲得对不对”,“有没有出错的地方”,“我是不是声音不够响亮”,这些自我怀疑与否定,影响了高校师范生的教书质量。过度的不自信,会使自己讲话变得缺乏逻辑;(3)紧张,紧张有时也会使高校师范生在上课实践中缺乏逻辑,表达能力也会因为紧张而大大下降。明明备课时准备得比较充分,但是因为紧张而导致想好要说的,竟然说得前言不搭后语,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4)教书经验的缺乏,这是导致高校师范生表达沟通能力缺乏最重要的原因。很多明明懂的东西却无从表达,无法说清。
  5.在上课时缺乏控场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也相应缺乏。
  高校师范生普遍具有亲和力,缺少威严感,在学生之中很难树立威信,因此学生表现为不太听从这些老师的安排,班级纪律无法控制,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在实地采访过程中,我们询问了一些青年教师,这些老师反映刚开始自己无法投入到正常的教学中,当面对学生乱成一团,特别是学生打架情况时,自己无法应对。
  6.缺乏必要的科研能力。
  中学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科研素质,这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教学迁移的要求。而在教育实践期间的高校师范生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
  (1)具有扎实的专业方面的知识,但是缺乏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知识的广泛性。
  (2)具有一定的钻研能力,但是缺少搜集材料、开发信息的能力。不太清楚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摘录和综述,往往是觉得个个都是重点。
  (3)缺乏独立设计一堂精彩课的能力,往往需要在具有经验的教师的帮助下完成。
  (4)缺乏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敏锐性,往往不善于总结教学问题。
  中学教师如今较多地缺乏积极主动进行自主研究和不断扩充自己的态度与能力,同时也缺乏对实践的规划及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等等,这对教学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7.缺乏课程生成能力。
  “课程生成能力的内核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能力”[3],师范生实施课程往往只是通过手边的教材,利用教师“教”,学生“无条件学”的模式,却忽略了结合学生的智慧、情感和认知进行课程实施。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高校师范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专业思想不牢固,缺少危机感。现今大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现象:考上理想大学之后,自己的使命就基本完成,大学基本上是混个文凭,拿个证书。因此,就存在对待专业课程马虎,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的现象。且大学生大部分不能正视就业难的现象,没有教师职业危机感,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时光。
  (2)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是指“具备高度的专门知能以及其他特性而有别于普通的职业或行业而言。”[4]。随着现今社会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教育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层面上而非商业层面上的专业性决定了其工作的非营利性和高度技能性。一方面,教师“在专业自律范围内,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5]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作为实践对象,需要运用“高度理智性技术”,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成长性,这显然,在毕业的师范生中明显缺乏。
  (3)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太扎实,综合能力比较薄弱。现今师范教育领域出现了“重学术、轻师范”的现象,体现为师范课程中教育学之类的课程占的学时比较少,且存在重理论讲解却轻实际技能训练的倾向;学校教育的实践环节比较薄弱;部分高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够,师范生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明显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4)师范生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要求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八项。而师范生所欠缺的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这三个方面。
  2.教师方面。
  (1)有经验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所保留。当高校师范生在实践期间遇到挫折时,或者是教学过程不顺手时,部分有经验的老师并没有及时和这些高校师范生进行沟通,将自己的经验或者是意见传授给这些师范生。
  (2)师范生的指导老师除学校内的专业老师外还有实习中的实践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对师范生实践机会的安排会影响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越多,反思、操作能力越强。相反,实践越少,自我缺点暴露越少,提高有限。此外,指导老师的指导方法也是原因之一。
  3.学校方面。
  (1)在大学期间缺乏对师范生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实践方面,安排的实践机会较少。对“三字一话”安排的课程比较少,大部分学校对“毛笔字”“粉笔字”安排的是一个学期,而对“普通话”吐字课程,“钢笔字”课程则没有安排。
  (2)对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指导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尤其是重理论轻实践。目前,高校实践操作方面的讲座培训涉及得比较少。整个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面对的是毕业生群体而不是针对毕业生的个性特征展开的。
  (3)缺乏对师范生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目前在高校开设的思想教育课程主要涵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缺乏针对专业进行相应的有关职业道德的思想教育,这不利于师范生在从岗之后对在职职业进行全面认识。
  (4)高校对师范生的教育课程门类单一,学生缺乏自主性。高校在对师范生教育课程上更多地侧重“教什么”,而非“怎么教”,这使得对师范生的教育体系缺乏完整性。往往是必修课占主导,学生自主选择权缺少,这影响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
  (5)高校对于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与中学教育需求存在脱节之处,表现为:师范生缺少走出学校,踏入中学实践的机会,并且师范生相关的教育课本也没有根据教育进步或者是改革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高校师范教育改革定位
  综上,如今的高校师范生与中学所需的教师之间还存在差距,下面作进一步的总结。
  (1)高校师范生在基本功方面与所需的中学教师存在差距:比如三字一话、说课、讲课、评课的能力,也包括担任班主任的能力。
  (2)高校师范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所需的中学教师存在差距:比如班级管理能力、控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即所说的解释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3)高校师范生缺乏专业知识、专业思想。现今沪宁一带的一些中学招收研究生担任教师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认为研究生更合适于这一岗位,原因主要是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思想更加牢固,经验也相对比较多。这对于本科的师范生来讲,等于敲响了警钟。
  存在这样的问题,高校应该进行教育形式教育目标等的调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所需的人才也在不断更新,各高校需要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6]
  “教师在当代是帮助人成长发展的专业工作”,随着教师角色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做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师的角色任务,还要具有教师的专业角色素质,更好更全面地为学生服务。
  “教师的专业角色素质从素质结构的内容来分析主要可以分为:教师的人文素质、学科素质和教育素质”三方面,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意见。
  1.高校需加强对师范生的培养强度,进行集中式培养。
  现在有一些师范院校专门开辟属于师范生的学院,例如教师教育学院,这样更有针对性地对师范生展开相应的教育,这是很可取的。坚持师范特色,增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更多地给师范生展示的平台,使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走上讲台,秀出自己,进行说课、讲课和评课。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学基本理论的教育,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学[7],走进中学课堂进行教学,进行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师范生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
  将师范生集中在同一学院进行培养,在教育学理论、技能方面的关注度可能会超过相应专业的学科知识,这就存在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摆正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的位置。
  2.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素质。
  “教育素质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品质。”[8]
  (1)教育思想是教师素质的第一要素,只有知道教育是为了什么,教师才能摆正心态,认识到教育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以至于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而全力以赴。因此,在刚接触教师这个专业时,教师就应该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更具有其社会责任,每一个师范生都应该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这也是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在教师职业理解上的不同,师范生要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2)教育知识是指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也就是赫尔巴特所说的“传授知识的科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不可少地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何开展活动,如何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这些不是理论所能讲通的,需要师范生亲身体验,这也就要求高校提供更多的观摩机会和实践机会,实践出真知。
  (3)教育实践能力的强弱是师范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教师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现在高校对师范生的培养,可以明显地看出缺少关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高校针对师范生“瘸腿”现象应调整课程设置,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知识宽厚的师范人才。
  ①在课程安排时间上,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师范生除了一般的实习外,还应当在实习之前进行一段时间的见习,在充分了解课堂的细节之后再付诸实施,并给予见习以充分的重视。
  ②在引导学生的实践方面,要注重师范生“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协同发展。将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求传授基本的教育理论,又要求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将听、看、行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从最初的模仿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培养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主要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八项。
  (1)加强师德教育,培养高校师范生的“乐教、善教、勤业、善业”的精神。
  目前,高师院校对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主要是针对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对于师范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来自于对马恩主义,毛泽东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学习,还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上,对学生开展“师德”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少。这使师范生在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时,缺乏对教育的热爱,缺乏对学生的热爱,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师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工作,而不是仅仅看在“教师与公务员差不多的”现象上才选择教育事业。
  (2)培养师范生团结协作,合理分配的工作能力。
  教师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它有着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团体,对学生课程的选择和安排都会经过同一年级老师的讨论。因此,每一师范生都应认识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合理协调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关系,与年级的课程进度保持一致,所以培养师范生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强师范生的学科素质。
  (1)在教学内容上,合理调整学科的比例。加强“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在坚持师范特色的前提下,系统开设艺术修养的课程。例如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陶冶情操,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质。
  (2)除师范生这一身份外,语文师范生还要注意语文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学习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各类知识的合适的学习方法,以自身经验为基础进行总结、提炼。
  面对现今高校师范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仅仅师范生需要从自身方面寻找解决途径,高校对师范教育体制也需要改革和进一步定位。以强化教育改革实践,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范人才为己任来适应教育改革后的新形势和社会基础教育发展要求,进而兴教育、育人才、促发展,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师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与高师教育目标的调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VOL3,(2).
  [2][7][8]李学农主编.中学教育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施平.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师范教育急需培养的专业能力.教育与职业,2011,(3).
  [4]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0.
  [5]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温家宝.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其他文献
介绍了焦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运用典型实例,进一步说明了诊断技术对保证安全生产,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同时降低维修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动力厂汽轮鼓风机润滑油使用寿命过短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欧元的启动和欧元区的形成,独联体国家对货币联盟更为关注,表现出组建货币联盟的强烈愿望.2000年3月"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在访问俄罗斯时曾经指出,区域一体化组
去新疆石河子市采访之前,我们通过互联网做了较为充分的前期资料准备,头脑中形成的对石河子市的印象是一些抽象的文字和一连串的数字.通过对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9家企业的实
高等职业教育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本科院校的教学有所不同,本文以"室内设计实务"这门课程为例,分析一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加强实践教学
欧洲,作为人造板的发源地,其人造板经销独特的营销模式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一直是我国板材企业亟欲了解和借鉴的。而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欧洲人造板论坛,更是国际人造板行业的盛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已经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其成效受到教育对象、教育媒介、教育者等因素影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效应把握“三结合”原则,通过创新教育方法、
分析了Х165mm直缝焊管机组操作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有关因素的正确调整,确保管材质量。
英国:今年第2季度粗锯材和刨切针叶锯材进口比上年同期增长8%,达141.8万m^3。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其中124.2万m^3来自欧盟国家,增长4%。来自瑞典和拉脱维亚的进口分别增长6%和5%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小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家电下乡"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冰箱、电饭锅、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农村居民家中,加之农村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