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寓言现实主义”区分“认同”与“认知”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xy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作品中,可能有批判、有暴露、有痛惜,但绝对不能没有致敬”。正如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说的这番感慨,《平凡的世界》刻画了个人的奋斗,家族的变迁,时代的进程,将作者对于家国、社会、历史乃至于民族的严肃思考浓缩在上百万字篇幅中人物命运之中,从而创作出流传数十年经久不衰的现实主义巨作。然而时至今日,如同“生活”与“现实”常常被误解为一个东西一样,人们描绘艺术的现实主义色彩的同时,又将“认同”与“认知”混为一谈。因此,我们将以全新的现实主义观念探讨这一区别,这便是“寓言现实主义”。
  就像南开大学周志强老师在《走向“寓言现实主义”——论论“生活不等于现实”》文章中中指出的,“从经验的角度来说,任何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建立起来的“现实”,归根到底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这让诸多人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现实。于是大量艺术家、作家基于此理解,将生活中的故事盲加堆砌,美其名曰描绘生活本身,成为所谓的“现实主义”。此类表面生活要素叠加的作品,也许真的会表现出特定区域下的真实生活场景,但往往更像是一副虚有其表的空壳,脱离了时代、背景等体现现实主义重要内涵的核心成分,从而带给人们观感体验最多只是一种“认同”,即人们在作品中体会到的只是以生活为蓝本的剧情机械式冲突,可能有过相似经历或体会的读者会产生浅薄的共鸣感。但这种共鸣感无法上升至更大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读者感动之余无法引发更多对内容意义的思考。以最近热度较高的电影《老师好》为例,整部作品描绘了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冲突,它将一个典型的严肃与慈祥并存的老师和一帮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之间的故事讲述的诙谐且真实,里面诸多情节也是许多人仿佛似曾相遇的回忆。但整部作品虽然将时代背景设置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时期的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甚至脱离的中学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家长因素。导致格局仅仅只在老师与同学之间,在让人们产生“认同”的同时,无法深刻理解那个年代之下政治、社会、家庭、教育、个人命运之间更加复杂的冲突与“认知”,最终的结果也只是成为浮于表面的记事本。写的是生活事,体会的却更像乌托邦。
  恩格斯曾经说过“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平凡的世界》毫无疑问做到了这一点。周志强老师所言“要在特殊的时代里用不正常的生活景象才能呈现出现实的荒诞和真实”,作者以孙家兄弟在以中国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一充满着沉沦、变革、时代更迭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将那个迷茫年代许许多多人遭遇的命运编织在主角几个人的身上,从而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很多读者一开始阅读《平凡的世界》体会总是:主角的命运为何能够如此充满着诸多巧合与悲剧,这样的人物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遇见,这样人物剧情冲突也难以接受,这还算是现实主义吗?然而就是这主人公看似荒诞离奇的经历,既有人物的冲突与合作、竞争与排斥之中,塑造具有鲜明倾向性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有及时捕捉了巨变时代的基本走向,发现历史发展的基本流程;更有描绘历史巨变给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展现包括政治、经济在内的城乡社会生活全景式图景。我们也许无法产生对角色的“认同”感,但作者笔下“假生活的真现实”,却让更多人理解了那个时代以孙家兄弟为代表的平凡人的经历,思考出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反思,在那个特殊年代做到痛定思痛,致敬了那些在命运中艰苦奋斗,绝不屈服的平凡人。这便是“寓言现实主义”给予人们最深刻的“认知”。
  为了构建区分关于“认知”与“认同”的意识,自然需要引用一种对文学艺术的批评,结合上文中所提的寓言现实主义,可将他称为“寓言论批评”。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格奥尔格·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物化概念,所谓物化,简单概括即商品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来控制着人。卢卡奇认为,物化意识是一种虚假意识,因为它用表面现象掩盖了真实本质,用物的关系掩盖了人的关系,归根到底乃是把现实和人的关系颠倒了过来,用人的内心的生活取代人的外在的生活。我们要区分“认同”与“认知”,首先就要破除这种物化意识。在卢卡奇的思想中,现实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现实,而是正确地意识现实社会真实处境的意识,基于对现实的解放意识而将生活重组为一系列具有真实寓言意义的故事。我們了解一个文学艺术作品,尤其对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的内涵是否能囊括人们对于描绘的世界进行深层次思考,它是否能表达出作品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实,并对这些现实进行一种总体性批判。《平凡的世界》毫无疑问做到了这一点,它描绘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变革时期,利用人物的自我奋斗发展,男女之间的恋爱,接受社会变迁的不同人物的应变态度,让我们从虚构的文学形象中了解到真正现实,这便是卢卡奇的“真现实”。理解每一个故事与冲突因何发生、为何发生以及在历史的的进程中如何完成自我改造和升华,在抽象的空间中表达出作者真正思想,达到一种“认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孙少平孙少安各自奋斗的描述,还是田润叶对于爱情的理想,亦或是二叔孙玉亭的困窘挣扎,他们中间发生诸多充满寓言的曲折,都是让我们不禁自觉代入其中,体会他们在同一个历史背景下多样的思想。在特定环境特定人群下,路遥将这些人物描写的生动形象,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他自己的灵魂,即使这种灵魂是作者附加的,但照样表达了引起人们“认知”的现实,这便是寓言论批判下的《平凡的世界》。
其他文献
黄庭坚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具影响的一位书家,其草书艺术成就最为突出。通过研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宋人的尚意书风及书法表现心性的时特征。论文从黄庭坚草书渊源、草书观等几方面进行了理论性分析, 通过对比的方法阐释黄庭坚的草书价值。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宋代亦有了长足的发展。宋代帝王的喜好更加促进了这一文化现象(书法)的繁荣。无论是书学的设立,还是《阁帖》的刊刻,都影响广泛而深远。  
期刊
摘 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最出色的小说之一,是全世界经典作品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她毫无疑问是一位让人羡慕且值得人敬佩的女性,她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展示给读者的却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新女性形象,是新时代女性的楷模。她心地纯正,感情深挚,善于思考,个性倔强。敢于反抗压迫、屈辱和任何卑鄙的行为,敢于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憎,敢于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与
期刊
提起月夜,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颂其高洁美好、念其象征团圆思念。无论是杜甫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亦或是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寄托着无数人的情感,倾听着他们的情感。说到张若虚,熟悉的人可能并不多,的确,在古诗鼎盛、文人骚客无数的唐代,他无法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媲美,可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却是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
期刊
摘 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要,园林施工既结合了自然风光,又融入了生态设计,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优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供人们欣赏,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为解决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将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融入的益处,以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融入过程中应遵守的规则为依据,进而详细分析,最终得出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融入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我國是农业大国,土地资源保护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将GIS系统应用于农业土地资源管理中有助于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更高效管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GIS系统;农业;土地资源管理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总量大,土地的使用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在“十三五”期间,为了能够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生产和深加工等目标就需要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多方面的管理,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优化土地资源配
期刊
摘 要:作词是“碰到就来”?作曲是“灵感大王”?编曲是“乐器组合”?在本人多年的音乐创作中,接触过不同领域的创作者、看见过不同身份的词作者、欣赏过不同格局的音乐作品,自问尚无特别出众的作品问世,但一叶扁舟总有乘客,我愿将多年来乘客踏歌反馈的沿途风景做些勾勒与解说。有朋友问我:怎么学习作词、作曲、和编曲?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歌词、好听的旋律?如何做伴奏(编曲)?首先我得承认我的编曲没有哪位专家给过任何“
期刊
摘 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破坏,使人们逐步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是最小化减少景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的一种设计理念,达到自然生态与生产、生活全面融合,让自然生态贯穿整个景观环境,从而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品质。论文基于景观生态化设计理论,梳理城市公共设施的组成要素,归纳创新设计方法,进而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整体生态景观效应,促进城市公共场所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正在经历变革,这样的趋势下教师也需要创新教育理念,结合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为了顺应新课程理念,我们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构建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本文尝试分析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也关系到社会人力资源能否实现合理配置。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校的重要命题。基于此,本文就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业现状的成因进行深度分析,明确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环境、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给出提升就业能力的对策,以期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对
期刊
提及中国古代文学,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唐诗宋词,宋词作为一个朝代的代表基本可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古往今来,文学流派的产生,大都源于一两位风格卓异的文学家,他们别具一格的作品加之理论的阐发,遂有一群文人跟之效仿或风格接近的作家的加入,便自成流派,蔚为大观,恰如苏轼作为豪放派的领袖而后辛弃疾也卓然一家。“婉约”“豪放”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