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指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古诗词是生命的歌唱,是美丽的化身,是永远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教师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進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掌握以下几项策略。
  一、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把握基点中生情。一是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人,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自已感情之深;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二是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我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抓住关键教学,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作者心情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常常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和肌理,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一是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八个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这些景物(如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惊叫的乌鸦等),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教师描绘意境: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学生诵读古诗并说说读后的感受。三是补充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落榜回家的张继,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首诗。四是播放音乐《汉宫秋月》,教师描绘意境,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采用导语铺陈方法教学,让学生和诗人心灵对话
  在执教《题临安邸》一诗时,我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感慨发自肺腑:“曾经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金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那些只会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们已经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会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想到这一切,你着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酒囊饭袋们!”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质问:“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教师又提示:“你们忧虑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担忧。紧接着,教师再提示:“想到临死还牵挂国家统一的陆游,想到‘南望王师又一年’的遗民们,你们憎恨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学生们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概,他们瞪大眼睛,紧握拳头,犹如爱国的诗人林升,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概、憎恨。在这扣人心弦的“三问”中,学生每一次的激情朗读,层层深入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美妙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它需要老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例如,教学小学四年级《江雪》,这首诗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然而,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费老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无疑于“推波助澜”,能激起学生的心灵震荡。这种感情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是有所体会的。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由于古诗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古诗中出现的片段很难让学生去接触和体会。所以单靠教师的讲解时很难是学生很清晰的去理解古诗的意境、诗意。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声像、视频去了解历史、了解过去,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意,也帮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多媒体不仅可以展示历史,还可以带学生领略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帮助他们理解诗意。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因为许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庐山,单靠一些呆板的图片是无法体会庐山的雄伟和壮观。这时,在教学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庐山的视频,使学生仿佛到了实地,感受到庐山壮观的气势,从而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样就会使诗文简单易懂,同时,教师也体会到运用多媒体上古诗文课自己也轻松很多,学生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直观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总之,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诗词的言外之意。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词中去欣赏它,学习它。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传统。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让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上献言献策,齐心协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炬一代代传下去,让古诗文化源远流长。
其他文献
摘要: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陶行知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促进学生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活动的本质。因此,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是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思维能力不断加强,求知欲也很高,它们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倡导“
期刊
素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笔者从事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工作以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这里我想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谈一下我在素描教学中的体会。高一阶段很多学生都是刚刚加入到美术专业的学习当中,他们中很多学生对美术专业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积极与学生培养好师生互动关系:  高一的专业生绘画基础薄弱,不管学生在课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本身就是一个美的海洋,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理解、鉴赏、创造美,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一、以文本为中心,提升审美能力  1.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的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经过不断地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数学运用生活化  在应用活动中生趣,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数学是一门应用性
期刊
摘要:当前正在进行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了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了课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对于贫困的农村地区的中学来说则更多的是严峻的挑战,文章以农村语文教育为落脚点,针对农村语文学科教学实际分析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而针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语文教学预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课程改革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让语文教学也随之有了越来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提出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其对策,为我们的老师和孩子解决困惑,力争让我们农村小学英语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开设背景; 农村小学英语; 突出问题; 对策  在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进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问题,比如:起步晚、底子薄,优质师资缺口大,学习环境相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逐渐提高创新能力,为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实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实践创新,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善教善放,引导质疑,培养创新能力几个方面对创新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 教学实践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师生要有
期刊
摘要:识字写字是学好词、句、篇的前提,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段教学重点。由于段儿童自我约束力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识字任务重。为提高识字效率,我认为培养识字兴趣,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识字,让识字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教会识字方法,拓宽识字渠道。  关键词:识字教学; 创景; 激趣; 提高效率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制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一定要重视教学探究以及相关研究。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讨以及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写作方法;技巧;阅读。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小学生能够对小学阶段的作文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日后的小学语文作文教育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写好作文对小学生来说是学好
期刊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音乐对学生的启迪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音乐课上,学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过对音乐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