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乐:90后车工“国手”炼成记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b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乐正在车床上专心致志地加工零件

  “呀!‘国手’回來了。”最近,在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90后”小伙马亮成了大家工余间歇讨论的热点话题!原来,数控车工马亮在10月13日举行的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决赛中取得了全国第十三名的优异成绩,并荣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成了公司上下乃至全国车工界的“名人”!
  从参加平阳重工“工匠杯”技能大赛脱颖而出,到代表公司参加山西省青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三名,再到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青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车工组第十三名……一路走来,熟悉马乐的人都知道,这是他靠自己的实力拼出来的。
  “公司的人见了我都叫‘国手’,怪不好意思的!我觉得没啥值得炫耀的。”10月30日,马乐略带羞涩地对《科学导报》记者说。
  生于1992年的马乐看起来还是个大男孩。15岁时,他受父亲“男孩子要学一门手艺、靠本事吃饭”这句话的影响,选择到平阳技校学习机加专业。“我一开始以为车工就是修汽车的,上学后才发现是操作车床加工零件的。”既然知道了车工是干什么的,他在学校安排的理论课程外,自己买了《机械基础》《车工技能》等书籍,利用课余时间“啃”了起来。
  “马乐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犟劲。在校期间,年终考试总是前几名,年年拿奖学金,在我们看来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但他却还是不满足,总认为还可以做得更好!”马乐的老师兼技术指导张拥军说。毕业后,马乐被分配到平阳重工机电制造分厂当了车工。经过3年的勤奋努力,他迅速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车工,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2013年,马乐成为了同批劳务工中第一个“转正”的,且成了分厂的青工骨干,并荣获公司“先进生产者”称号。
  一名好的车工手上功夫必须硬,手紧测量出的尺寸才会精确,才能保证产品精度。对此,马乐深有体会。那是2014年国庆节前,马乐所在的班组接到一个加工关键零件的紧急任务,拿到图纸后大家分头开始赶工。当师傅郑兰军加工完他自己的批次,过来拿尺子量马乐的零件时,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当即拿起图纸摔到了马乐的脸上:“后面的小数点被你吃了?”马乐拿起图纸仔细一看,直径后面还有一个“0.1mm”(行内人叫“10丝”,一根头发丝大概有6~8丝)。关键零件要求一丝都不能差,那批零件都废了,损失非常大。马乐至今都忘不了那次惨痛的教训。也正是经历过那件事之后,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次接到生产任务都要先仔细、认真消化图纸,吃透工艺,及时与工艺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并选择合理的刀、量、辅具,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然后才开始操作。也正是有了这套一丝不苟的准备工作和认真细致的操作,使得他的车工技艺有了质的飞跃。
  “马乐是个好学且爱动脑子的人。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他总要琢磨上半天;遇见难题,他总是不服气,想尽办法也要攻克。”厂领导如是说。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在某零件加工过程中,因材料为钼基合金,精度要求高,且钼基合金材料加工难、散热性差,导致粗加工时刀具磨损快、刀尖磨损严重,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工件夹刀、飞出的现象,零件加工尺寸难以控制。同时不断地刃磨刀具,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工件的尺寸精度、光洁度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交工时间也无法保证。接到这项任务后,马乐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钼基合金的性能,他尝试着选择刀刃锋利强度大的铝材质刀片,用机夹刀代替手磨刀进行粗加工,同时加注乳化液对工件进行冷却,减少了刀具刃磨时间,切屑也能顺畅排出,生产效率提高数倍,产品的质量也得到大幅提高。类似这样的攻关任务干得多了,厂里的质量检验员们又给马乐加工的产品送了个别称——“免检产品”。
  近年来,各级各类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多了起来,已成为分厂质量标兵和生产能手的马乐又有了新的目标,他渴望在这些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技艺,证明自己的实力。
  “马乐综合素质过硬,这次‘振兴杯’全国技能大赛中,对于车工选手增加了计算机制图考核,要求在电脑上绘制轴类零件图,很多参赛选手对于电脑制图一窍不通,而这恰恰是马乐的强项。”张拥军说。
  马乐什么时候学会的电脑制图?这让所有人诧异。原来,因为工作需要,2017年马乐被调到平阳广日公司从事数控车工工作,由车工转为数控车工,马乐只用了3个月时间就上手了。在此期间,他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就对照教程自学电脑软件的操作、在CAXA软件上学习制图,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缠着公司的技术员请教,没几天就能独立用电脑制图了。“当时想的就是要学会计算机制图,能够胜任岗位要求,没想到这次比赛还真用上了。”马乐说。
  据了解,平阳重工这几年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开通了不同岗位的职业发展通道。“通过参加这次‘振兴杯’全国技能大赛,我感觉对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能和全国的车工精英们同台竞技,从中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还要继续努力。我相信,我还可以做得更好!”面对记者,腼腆的马乐又露出了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马乐和他加工的国家赛样品
马乐在2019“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现场
其他文献
哺乳动物的大脑具有大量神经细胞和极高的通信密度,是已知最復杂的网络。德国马普脑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是绘制哺乳动物大脑的脑组织图,记录局部结缔组织,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寻找之前学习过程的痕迹。   日前,由马普脑科学研究所主任莫里兹·赫尔姆斯特德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一只4周龄小鼠大脑皮层的活检脑组织。该组织来自体感皮层,负责处理触摸信息。使用优化的基于AI的图像处理以及人机数据分析之间的有效交互,研究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11月1日,记者从晋能集团获悉,在马来西亚槟城刚刚闭幕的PV ModuleTech(PV模块技术)大会上,作为光伏产业前沿技术的风向标,晋能科技应邀出席,并与来自GW级全球领军组件供应商、公用事业开发商和EPC公司等全球各界行业大咖就高效技术助推度电成本下降作了重点分享。其推出的530W异质结组件将助力光伏实现平價上网。   晋能科技认为在平价上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度电成本
期刊
不用带手机、不用带钱、不用带卡,刷脸就可以过闸坐地铁;走过一体化智能安检闸机,就可以实现票务、安检一体通过;站内迷失方向或要找洗手间等,用手机扫描车站二维码,就可以实现站内导航……  近日,智慧地铁示范车站在广州地铁三号线、APM线广州塔站和二十一号线天河智慧城站正式上线,旨在让乘客乘坐地铁更安全、更便捷、更智慧。 300毫秒完成人脸识别快速通行  走进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塔站进站口,原来的玻璃票亭
期刊
孙忠良院士是个特别勤奋的人,他每年只有年三十和初一不去实验室,经常在实验室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二十几个小时,白天黑夜连轴转。   孙忠良院士住在丹凤街,他家离学校只有五六百米。如此近的距离,他也做不到每天回家。有一次,为了赶一个项目,他甚至连续几天不回家,吃住都在实验室。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窦文斌教授说:“当时正值盛夏,孫院士身上已经出了很多汗了,但他依然心无旁骛地工作,完全没有觉察到。” 
期刊
进入四季度,各项工作处于冲刺收尾阶段,为切实抓好2019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同煤集团轩煤公司刘家梁矿立足“四个强化”狠抓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   一是强化党政同责,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严格落實“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稳定有效。二是强化现场管控,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规定,确保生产现场安全稳定。三是强化意识教育,确保安全执
期刊
一块巴掌大的白色“塑料片”,材料成本1元,能卖到100元;  一份智能“图纸”,不增加硬件投资,能使非标供应链成本降低80%,生产效率提升20%;  一种10微米的薄膜,能让国外大公司几次上门询问何时量产……  这些令人惊奇的创新,不在海外,而在中国广东;没有世界500强企业背景,全部来自于广州黄埔区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我们区的这些明星企业虽小,但全都瞄准高精尖,在‘卡脖子’领域求
期刊
“我被五步蛇咬了一口,怕毒发身亡,干脆把手指斩断了。”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室,面对60岁的张先生,医生都叹了口气。   这已经不是第一位走极端的蛇咬伤患者了。   被蛇咬伤后,很多患者会用刀割、火烧、捆绑等错误方式自救。医师表示,其实完全没必要。   像张先生这样的极端患者并不少见,不少患者处理伤口的方式都是错误的。   有人用刀砍断手指或脚趾,用绳子或铁丝狠狠捆绑结扎被咬一侧肢体,甚至企图用火烧
期刊
化学家终于合成了具有奇异电子性质的二维碳化合物,这些材料或可用于量子领域。   最受欢迎的二维碳化合物是石墨烯,它由單层碳原子组成,这些原子以环状六角形结构连接在一起。目前,研究人员已经预测到其他由六角形和非六角形环构成的二维碳化合物的存在,但并未合成这些化合物,因为它们很容易重新排列化学键,形成更稳定的六边形结构。   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Michael Gottfried和同事将两种有非六
期刊
在车间里随便扔一块砖,即使没砸中一个“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能砸到一个“全国技术能手”。这是流传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83厂的一个段子。说是玩笑,却并非虚言。在马景来班组里,有4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3人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冠军。   10月28日,《科学导报》记者从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马景来的第一代徒弟曹彦生、第二代徒弟常晓飞、第三代徒弟曹彦文,均是本校毕
期刊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是机械制造行业严苛的准则,而刘平在这毫厘之差间奋斗了31年。作为重庆2019年“巴渝大工匠”,今年50岁的刘平是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他多次参与神舟系列火箭零部件制作,用一双巧手为中国航天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每天早上8点,刘平准时到达车间,技术支持、夹具安装、新人培训……车间的一线工作他都密切参与。   “你看,旁边这三台是公司新进口的设备,从早上8点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