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期望绩效差距的调节作用

来源 :商业会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y2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选取2009—2019年我国沪深A股全部非金融上市公司有关数据作为样本,探究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管理层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更能抑制管理层私有收益.进一步分析证明,随着企业期望绩效差距的增大,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私有收益的抑制程度有所减弱,此时机构投资者有可能从上市公司的监督者角色转变为公司管理层的合谋者,这也表明随着组织内部期望绩效差距的变化,机构投资者的角色和参与公司治理的行为发生了改变.文章结论支持了有关机构投资者的“有效监督假说”和“战略联盟假说”,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活动以及国家监管机构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以2011—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在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审计人员对管理者风险偏好高的企业会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盈余管理在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文章对我国2010年到2020年3月交通运输产业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剖析,并与发行公司债和增发两类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相比于增发公司,交通运输行业中发行可转债融资公司具有大规模、低杠杆、低成长的特征;相比于公司债发行公司,可转债融资公司具有成立时间短、未来投资机会多、获取经营现金能力强、较多自由现金流量和股权集中的特征.
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检验现金持有价值与异常审计费用的关系及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持有价值会显著增加正向的异常审计费用,而对负向的异常审计费用没有影响.且现金持有价值与正向的异常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是由于审计师增加了审计投入而产生了审计溢价,而不是由于发生了审计意见改善.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我国资本市场上非常普遍,其大部分融资资金用于自身或第三方企业,并非被质押的上市公司,这一质押投向行为会直接影响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文章以行为金融学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从股票流动性的视角考察质押资金用于自身或者第三方企业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者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价格冲击、买卖价差呈显著负相关,与成交量正相关,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升了股票流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关系仅存在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的上市公司中,这表明股票流动性上升是由于质押期间控股股东
城市空间结构是经济布局和产业联络模式的反映,流通业发展则进一步加速跨地区要素流转和经济关联,进而引致城市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化.基于流通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在关联机制,本文采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夜间灯光卫星数据所构建的中心度指数对城市空间结构予以表征,进而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流通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性进行考察,同时将其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进一步地,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重点考察经济集聚对流通业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流通业发展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具有倒U型非线性特征,流通业发
创新是企业发展源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利用其自身特点,可以为企业创新带来多方面的支持.私募机构不仅提供单纯的资金投入,也一定程度上实现深度的业务合作和赋能,以满足企业更深层次需要.文章以宁德时代为案例,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的进入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从研发投入及创新产出方面分析,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股权质押在缓解融资约束难题的同时,也面临着质押后股价崩盘风险和控制权转移风险,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和业务风险,势必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文章以2016—2020年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信息披露质量视角下,实证研究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正相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审计收费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在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效应;通过稳健性检验得出,当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况时,上述相关关系依然存在,部分检验结果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对
上市公司以税后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形式发放股票股利,即通常所说的“送转股”,是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投资主题,特别是“高送转”,因为具有很强的财富传导效应,一直是投资者追逐的热点.而“送转股”是否需要缴纳所得税、是否影响计税基础,财税如何处理,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如何填报等既是业界探讨的热点,也是难点.文章以上市公司合泰盟方为例,结合国家财税的有关政策,对以上关键环节的财税处理进行探讨,供业界参考.
城乡收入差距是反映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指标.文章采用全国31个省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从普惠金融视角实证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首先,无论是基准回归还是稳健性检验均显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大于对中东部地区的抑制作用;其次,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发现政策农业保险可以间接提高农民收入,从而缩小相对城乡收入差距.为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
文章以2015—2020年中小企业板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委托代理理论、监督理论、薪酬契约等理论为基础,建立多元回归经济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长、短期绩效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管薪酬激励正向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相较于公司长期绩效,对短期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区分股权集中度进行分样本检验发现,在高股权集中度组,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短期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对公司长期绩效也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说明股权集中度高反而削弱了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长期绩效的促进作用;在低股权集中度组,高管薪酬激励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