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训练策略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ru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9.015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研究,初步探索体能训练策略。为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主要研究结论为加强对少年运动员的检测和监控,针对个体选择适宜的负荷与训练手段,在训练策略上,注重体能训练的整体性,训练计划的制定上要符合成才训练的目标;力量和耐力素质是重中之重,结合专项训练,符合专项规律,在少年期打好耐力基础,为成材期的训练和日后高水平竞赛铺平道路。
  关键词:少年 篮球 运员 体能特征 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3(c)-0015-02
  美国篮球名人堂著名教练比尔·非奇,在给美国著名篮球教练鲍勃·希尔扎高中时代就读的球队训练时,第一次课就提到体能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并在训练中反复强调体能强弱是篮球比赛胜负的关键。可见,美国许多篮球教练员十分重视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体能训练为训练的指导思想,贯穿在日常训练和赛季训练的全过程中。事实上,体能的发展与一个队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技战术、心理素质相近的情况下,体能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男篮外籍教练尤纳斯说过体能差是中国男篮的最大的问题,特别是速度耐力方面。欧美强队的比赛强度要求和对手进行长达40 min的高度对抗,而中国男篮的体能只能坚持25 min的比赛。由此可见,体能差是我国男篮的根本问题,要使我国篮球运动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体能差的问题,使我国成为篮球强国,就必须从小重视体能训练。而少年期是体能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发展运动员体能的关键时期。少年篮球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篮球运动水平的发展,因此,提出对少年期(12~18岁)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策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章以湖北省传统篮球项目学校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全面收集有关少年篮球训练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有关训练学、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和研究成果,综合评价与分析,形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联机检索的方法对互联网、图书馆和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资源进行全面搜索,获得最新的全面的资料,对该研究领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1.2.2 观察法
  通过在观察教练教学和队员训练的实际情况,了解有关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1.2.3 专家访谈法
  针对现阶段我国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相关专家、教授进行了多次访谈、交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篮球运动的项目和负荷特征
  篮球运动是身体对抗强烈、攻防转换快速的技能为主导、体能为保障的竞技项目。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表现通常由三个方面,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前两项是参与竞技运动的物质基础,这里的身体素质特指专项素质,表现出的是专项竞技能力。
  2.2 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
  青少年的身心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果运动训练手段的制定能适应青少年各个时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仅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体能,还可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2.2.1 生理机能
  递增负荷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增大,为适应肌体代谢的需要,心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现线性升高,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心率应增加5~10次/min。我国15岁男生安静心率平均为80.1次/min。
  2.2.2 身体素质
  对于篮球运动的专项运动素质,在少年期的运动员发育进程中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因此存在各种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要提高训练水平,必须在运动员训练的青少年阶段,把握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获得良好的竞技表现,适宜的少年期素质训练是关键。
  (1)速度训练特点。
  在9~12岁这一年龄段对反应速度进行针对性训练是非常有效率的,如果在这一期间对反应速度的训练缺失,将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改善。动作速度的发展有赖于神经肌肉控制,快速力量,肌肉关节的协调性,因此在13~14岁这个敏感期进行训练是事半功倍的。
  (2)力量训练的特点。
  以男性运动员为例,其自然生长最大力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位11~13岁,13岁以后速度力量开始快速增长,直至16岁开始减缓。而力量耐力在少年期是呈直线上升趋势。所以,少年篮球运动员应该在训练中增加专项力量训练,注重上肢和腰腹的力量发展要和腿部力量的增长相适应,并且逐步提高训练量和强度,并将专项体能训练逐渐和专业技术训练相结合。
  (3)耐力训练特点。
  少年运动员身体器官形态和机能已经接近成人。篮球比赛的场相对较小,对抗性强,攻防转换快速,有且特定位置的球员要求强力的身体对抗能力。特别需要高强度的、爆发式运动能力,短距离冲刺持续时间越长越好,连续起跳速度衰减越少越好。
  3 体能训练策略
  体能训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围绕一定的目标做出训练设计,包括年度的或多年的训练计划,运动员个人的体能状态,专项的训练方法设计等。并且这一目标的达成状况也是衡量训练效果的依据。
  3.1 训练方法围绕专项特征
  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是一般体能训练,而专项能力的提高又有赖于专项体能训练。专项体能必须是在一般体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一种竞技能力,讲究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3.2 提高力量训练所占比例
  在一般力量训练中做到大小肌肉群力量协调发展。青少年的肌肉增长有其自然规律,以15岁为基点,在此之前肌肉体积每年增长9%左右,而在15~18岁这个年龄段的自然增长率为12%左右。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训练让学生在力量增长的关键期,14~17岁得到必需的力量素质。15岁以后肌肉纤维才向增粗方面生长。
  4 结语
  (1)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但由于体育训练的作用,有了超前性。应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训练负荷强度。避免出现“揠苗助长”或“因噎废食”的现象。关键是加强对体能训练的监控和检测训练效果。
  (2)适宜负荷的体能训练强度,仅仅靠有球练习和场上练习来代替专项体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专项要求以及运动员个体特点,结合各种运动能力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去具体实践。
  (3)在训练策略上,注重体能训练的整体性,训练计划的制定上要符合成才训练的目标;力量和耐力素质是重中之重,结合专项训练,符合专项规律,在少年期打好耐力基础,为成材期的训练和日后高水平竞赛铺平道路。做好小肌肉群、核心肌群力量训练,是预防伤病,让大型化的篮球运动员更加灵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朱浩,薛正武,黄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初探[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2):29-32.
  [2] 刘新征.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6(5):114-116.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中式菜名的来源知之甚少,并且缺乏跨文化交流的背景知识.因此在中国的许多餐馆就出现了蹩脚的中文式英语
针对当地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现状,介绍了该病的流行情况、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并提出了防控和对症治疗的具体措施。
产业集聚可以有效地实现产业布局的集中优化,形成规模效应,继而产生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和“中国光谷”的实证分
摘 要:在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高职金融专业的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并提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高职金融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 金融专业 职业能力 实践课程体系  一、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经过广泛的调研,高职金融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柜员、证券
笔者于2002年2月-2006年2月对我所门诊就诊的112例儿童、青少年颜面部白癜风患者给予他卡西醇软膏(商品名:萌尔夫)联合0.1%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
摘 要:篮球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项运动。在篮球赛场实战中,假动作具有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在篮球教学中,假动作的教学训练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大学里的篮球课程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缺乏全面体系的假动作训练。笔者把篮球假动作训练作为研究对象,对篮球假动作的基本特点及教学培养进行分析探讨,深入的了解假动作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希望会对假动作的教学训练有一定的的帮助。  关键词:篮球教学 假动作 培养
本文通过会计的发展、会计环境、所处形势的研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运用类似与差别的比较处理方法来定义“会计存在”与“会计意识”,以及论述其相
伴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我国的教学也必然需要不断的发展,传统的内容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不断的提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动物卫生和动物性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在动物卫生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养殖环节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