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冷冷的老师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86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命运的波动,我换了工作。跟在一个中年男人后面学写材料。
  他中等身材,黑黑的脸庞不苟言笑、稀疏的已经快要盖不住头顶的灰发,更让我印象深的是他有一双犀利的眼神,在那眼神里,我能读出威严,不,更确切点说是让人不寒而栗。我是在极热的三伏天的上午报到的,可是,自见他以后,我心里就生生跳出个“冷”字来。他让我想起了包公。
  介绍我来的领导,临走时不断地叮嘱我说:“你要勤快些,比他早一个小时到办公室,打扫桌子,洗好茶杯,泡好茶叶。写东西时给他把关时,不管他怎么发火,用什么语言来抽打你,你一定要忍耐下去,因为,你要记着你是学习写的。”他语重心长的样子,让我想起送我上学离开时的父亲,心底忽就涌出好多的五味杂陈来。
  材料是種很严肃的东西,习惯于写散文、杂文的我,很不适应这种枯燥无味的氛围。每天按他的要求,要迅速浏览全国各地的报纸,更要理解新的形势,这对我一个连平时新闻联播都不怎么看的人来说,真无异于天方夜谭。读懂上面,吃透下面,方能游刃有余。而我,每天接过报纸,强迫着自己去读,却仍记不清楚。更可怕的是,我时常会写错别字,每次交到他手里的时候,都会遭到痛批,明明检查过十几次了,每一递到他面前,他便燃起一支烟来,然后,呷口茶。开始审我的稿子。站一旁的我,极其讨好适当地递个烟缸,或是朝杯里续点水,小心翼翼地赔笑等候发落。而他,只眼一斜,那个错字就活生生地被揪出来,虽然没有惨到要伸出手来被打板子,那种切肤的耻辱已被批得淋漓尽致,越是怕越出错,每每都是胆战心惊进去,悔恨交加出来。继而,找个没人的地方,痛哭流涕去省悟一遍。那种日子,我想古时候,私塾的学堂也不过如此吧。我也不得不佩服他,只要他眼睛扫过的地方,他都能一下子记住出处,他,有超强的记忆力。
  不光我怕,其他各科室送材料的人也怕。他说,我管他什么官,到我这里来,我只拿材料质量说话。所以,但凡能绕着他走,决不去碰面。有时候,命运却非和你开开玩笑,越想躲你却偏偏躲不开,硬着头皮上前打个招呼,偶尔,他嗯一声,有时候他会没有半点反应。但凡被批过的人,对他可谓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谁让你技不如人呢。时间久了,他积攒的人缘儿可想而知,性格造就命运,在机关部门待了近三十年,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地在灯下码字,也仅是参编。
  他也并不是古板到一点不近人情,我第一次搬宿舍,他还亲自跑去关照了一下房东,继而又告诉我邮局、银行、医院的方位。早饭,食堂里和他一张桌子,我吃得慌张,他斜眼淡淡地说,早饭要吃饱啊。我弱弱地回了个嗯,像老鼠得到释放一样,逃出门外。偷偷回首透过玻璃,看到他那依旧是没有表情的脸,好像也生出几分亲切。
  虽然,他极力想扶我做个写材料的高手,可是我在他面前连及格都不能做到。眼见着其他文友开始写小说、获大奖,我的心痒痒的,时不时也会偷偷地去写些小散文,参加些个小活动,但这些却又岂是瞒过他的,他不光翻看政务版面,副刊也不放过。抓到我的铁证时,他就冷冷地说:“要想修成正果,就要扔下执念,但凡与文学有关的事物全全要断了念想。”
  后来,我去了宣传办,写写新闻。但由于回家不方便,我的新领导又不近人情地分割本就不多的时间,冲动之下,索性离开那个充满官味十足的地方。走时,我给他留了言,感谢他的照顾。几天之后,他出现在我新的办公地点,问了我的生活情况,又对我新单位的领导作了拜托,而后离开了。
  看着他远去的、有些微驼的背影,那一刻,有个叫作感动的词儿,从脑海里便钻了出来。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清晨,标有“森林防火”字样的橘红色越野车把我们从喀纳斯村送到哈拉苏牧业点,我们在这里等待即将陪伴我们穿越山野的马队。  我们想在村子里找一户人家闲聊几句家长里短,但整个牧业点寂静得连一声狗叫都没有。陪同我们的喀猴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冬窝子,只有到了冬天牧民才会来到这里居住。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旅游季节,人们大都搬到喀纳斯村忙着挣钱去了。  往牧业点的尽头走,狭窄的山谷中是一片平坦的草场,草场被铁丝围栏
期刊
遏抑不住地释放好奇的心跳和视线。  崇仁乡崇明馆的“芳垂玉尺”古牌坊,是一代帝王褒奖一位接近人才标准的人的实物。我们心疼时光,在坊前思考须臾,匆匆赶往寨里镇“大洲谈判旧址”。  驱车前行的路上,仰视雨后闽北的天空,蓝得像深不可测的大湖,心里有惬意之感。十多公里的路程,绿水映带青山,有文友爱其仿似美逸劲爽的水墨画,一再央求停车拍照留影。  山川如此多娇,思绪在山谷里穿越。光泽县山峦相衔,千米以上的山
期刊
那个春天的上午,全国作家赴云南思茅采风团要到离景东县城五十公里外的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采风。  哀牢山是滇中高原与滇西纵横谷的分界线,终年温凉潮湿。森林中种子植物和苔藓蕨类繁多,林中生长着四百七十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近四百种鸟兽。这一切为其抹上了一层古老而神秘的色彩。不幸的是,我因头晚受凉闹起了腹泻,走路都头重脚轻的,坐在车里,人恍若隔世,一点精神也打不起来。只是觉得山越来越高,路两旁山上的树也越来越
期刊
那年,我七岁。  我们住的是旗委家属院,家属院有两趟正房一趟厢房,三十几户。家属院对门就是旗委机关。旗委机关不但有蓝色的起脊瓦房,还有大大小小的革命干部。我们这些子弟,也时常起早贪晚,一是去房后的暄土窝子里玩骑马杀仗的游戏,二人一组,一个人骑在另一人肩上,与另一组拼杀,倒地者为败。再就是去光顾那有些神秘的旗委机关大院,因为大院东南角有一个长方形的菜窖,两米多深,窖帮有黑土,周围有齐腰深的杂草。究竟
期刊
那一夜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洁啊!以至于从梦中醒来看到从窗外铺进来的明晃晃的月光,我还以为自己是睡在团场的老屋里,是那个爬起来急匆匆要赶去上学的中学生。  另一张床上,“温泉君”睡眼蒙眬地嘀咕了一声。我才醒悟过来:这是在特克斯,是在八卦宾馆,一个远离我的家乡200多公里的地方。  看看表,清晨六点,新疆的冬天,这时室外一定是寒气飘零,屋内的温度显得多么宝贵,这个时辰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睡是大多数人的状态。可
期刊
“房奴”,顾名思义,就是被房子“奴役”,而成为房子“奴隶”的人。我的父亲,一个让子女感恩敬畏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十足的房奴,他千辛万苦被房子奴役的那些艰辛往事,一幕幕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老家在农村,一个有山有水的小山村,门前,一块稻床,一池绿水,屋后,大片的青山松树。那还是上世纪60年代,父亲回原籍在村小代课,月工资十几块,钱不多,却要千方百计养活我们兄弟五人。那些年,农村特别难的事就是娶亲
期刊
喧嚣到头是安静。有些极其热闹的地方,有些异常火热的场面,有些时势红火的人,似乎会有清静的一天。谁会料到,这昨天的奢华饭局,却成了今天冷清的楼堂。我为这豪华“变脸”的奢华远去,生活回归了理性与平静而欢喜。  当我来到这曾经吃喝的豪楼不是吃喝而是做健康体检时,就叹这不久前灯红酒绿的饭局,怎会变成悄声细语的体检中心。我曾在这里大吃豪饮出一身毛病,却要在这里为曾吃出的毛病做体检和为病症开药,这多么滑稽和具
期刊
第一次见到你是中午,你还吊在你妈奶头上,走近你们母子,你划拉着小短腿,想跑,歪歪扭扭跑了几步,随看我的脚步靠近,你把头埋在草丛中,鸵鸟一样,我停下来,想转身走开,你却抬起头来,两枚黑眼珠儿泛着光泽。  我想我有点走不动了。  我揪着你后颈把你拎起来,你四条小腿自然下垂,不挣扎,可能还嗅了嗅我的鼻子。而你妈妈却远远地站着,不理不睬,不吠不凶,似乎是打酱油围观的,这一切与它无涉。毕竟你是有妈的孩子,轻
期刊
我家的柿子树,栽种在老屋猪圈的北墙脚下,已经有42年的树龄。  大侄儿出生那年,父亲喜滋滋地栽下了这棵柿子树,他选了一棵一年多的软枣做砧木,割出个倒“T”字形的切口,接芽切成倒“盾型”,把接芽严丝合缝于切口处,叶柄朝上,这种嫁接法为“倒接”。最后,父亲从口袋掏出捆绑切口的布条,谨慎地从上往下缠起,叶柄和叶芽留在布条的外边。阳光慢慢躲过沟边的椿树,越过南墙头,正好落在软枣树上,新接的芽片儿便闪着细小
期刊
年轻的时候,我曾怀疑母亲和父亲之间是否真有爱情。  母亲和父亲的婚姻,是他们的父辈在抗日的腥风血雨中“许下”的。当年,抗日的烽火燃烧到胶东这片土地,我的姥爷和爷爷双双投身到抗倭的斗争中。他们一起制土雷炸敌寇,一起夜袭日伪炮楼,也相约,革命胜利后让彼此的儿女结亲。  淮海战役后,再度负伤的父亲拖着一条残腿转业到地方,他第一次见到了小他五岁的母亲。第二次见面,他俩是结为夫妻。母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