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能遏制“官煤勾结”吗?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zhe_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查2005年的报纸,出镜率最频繁的新闻莫过于对“矿难”的报道了,从江西“官煤腐败窝”案,湖南娄底“官煤勾结”大案,黑龙江七台河市新富煤矿的瓦斯爆炸大案,到广东大兴煤矿特大透水事故等等,无不伴随着一串串遇难矿工的死亡数字。可以说,“矿难”与“官”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大部分完全是由于“官”的作为与不作为引起的。而导致官员丧失人性、不顾矿工的死活、宁可丢掉乌纱也人股煤矿的直接诱因就是丰润的经济利益。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有5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官煤勾结”的官员们不正是这样吗?
  “每年投入20万元,收益至少是20万元”,甚至有些官员分钱不了以权力入股(俗称“干股”)。曾有人形象地比喻官员入股煤矿“比抢银行都来得快,并且不承担任何风险”。这种官员与矿主暗里勾结,使执法者和违法矿主成了猫鼠一家,“穿”成了一个利益链:你是我的“摇钱树”,我是你的“保护伞”,违法挖掘,却有恃无恐,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一起起“矿难”的发生。
  可以说,“血煤”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不能承受之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明确指出:官煤勾结的腐败害莫大焉,直接威胁着千百万矿工的宝贵生命和家庭和谐。然而在这种严峻情形之下,有关部门在执法和惩治力度上却以“怀柔”的政策,期许官员能用道德的准绳自制、自律、自控。
  国家部委下发的“要求公职人虽主动撤出入股煤矿投资”的通知要求:公职人员只要按预定期限主动撤出人股煤矿投资,‘就可以免受处分;不然,凡查出者就地免职。可就是这份带着太多道德约束成分的通知在一些地方却成了一纸空文,甚至还有人狂妄地发话:“宁可撤官也不撤资。”
  诚然,做人要讲良心,做事要凭良心,可这样的道德律,一旦放在经济利益面前权衡,就难于律己,更难以律人。因为“官”与“商”的勾结,是从商品社会形成之日起就已形成的一种社会毒瘤。当少数人掌控了支配稀缺资源的权力,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刚性法律时,就足以形成少数人垄断一个行业的现实。因此,所谓“官煤”也好,“官商”也罢,只要是与经济利益挂钩,勾结就不是偶然的。
  有些人的良心在经济利益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因此,只有把人的道德约束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建立一整套防止因个人私欲膨胀而影响其他个体利益的获取的刚性法规,并予以严厉执行,像当年解决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案一样,贪则严惩,提高腐败“投资”的成本,只有这样法律才有震慑力量,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就算侥幸清理了“官煤勾结”,难保今后“官油勾结”、“官房勾结”、“官券勾结”、“官x勾结”不浮出水面。如此,“官煤勾结”何时可了呢?
  编辑 陈霖
其他文献
不安全  打车时司机师傅中途接了一个电话,一手扶方向盘一手拿着电话说了5分钟还没有说完。  我觉得比较危险,就提醒了司机一句:“边开车边打电话不安全。”  司机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  然后他就把车停到路边继续打电话。最美妈妈  放学后我们家的一对双胞胎对我说:“妈妈,今天我们班评选一位最美妈妈,你当选了。”  我连忙问:“我怎么会当选呢?”  他们说:“大家都投自己的妈妈,我们有两票,所以
问:  我与丈夫是半路夫妻。我今年69岁,丈夫76岁,他常年對我实施家暴。我是农民,没有收入,丈夫是退休教师,他的工资数额从不让我知道,每月只给我500元的生活费。2019年12月1日,我欲向丈夫多要一点生活费,他却对我实施家暴,把我的三根肋骨打坏,致使我住进医院,之后他不仅没有给我钱看病,也没有来医院看过我。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  根据你的描述,如果男方存在家暴行为,你可向居委会、妇联等单位
居家度日,唠叨就像感冒,稍不留心便悄然来袭。感冒一股无大碍,小药可医,而唠叨却是一种精神顽疾,很可能会导致全家人的幸福惨遭扼杀,使生活蒙上阴霾。这不是危言耸听。唠叨对家庭生活的负面影响实在太大,完全可以将它与叫骂、牢骚、争吵等情绪癌瘤并列。因此,如何避免这一不良沟通方式是我们每个有家之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不久前,有位朋友登门找我,她是位母亲,一见到我就大吐苦水,显得十分焦灼无奈。原来,她12岁
问:  3年前,我与牛某离婚。当时牛某要求抚养5岁的女儿,加之我的经济条件一般,就同意了。最近,我得知牛某与张某再婚了,在探望女儿时女儿说她不喜欢张某,不想隨父亲牛某继续生活了。现在,我买了房子,还考取了公办大学的教师岗位,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应该说具备了抚养女儿的条件。因此,我就向牛某提出变更女儿的抚养权,可他拒绝了我的要求。请问,我若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女儿的抚养权,法院会支持我吗?答:  民
在中国当代文坛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当属张贤亮。他在小说创作与影视创编都很成功的时候,1993年初,张贤亮突然“下海”,创办了华夏西部影视城,成为文人下海的代表。他以70万元不到的投资,短短十几年,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华夏西部影视城被誉为“中国一绝”。  张贤亮以一个现代文化人睿智的眼光做大做强了自己的企业,更重要的是他以一个中国作家兼儒商的双重身份,在创业中
许多普通大学“出身”的毕业生,面对招聘方挑剔的目光乃至傲慢的态度,只能无奈地选择黯然退场,怪罪自己的学校名气不够响、学历不够硬。然而,同样的学历背景,同样的公司职位,有的人可以顺利通过,有的人却吃了闭门羹。这是为什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求职中技巧也十分重要。  咄咄逼人的问询语气、阴气森森的问询陷阱、现实残酷的“死亡通牒”,是众多普通大学毕业生们在求职路上必经的坎坷。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甘拜下风,坐
上世纪中叶的中国式“集体主义”,自从在世纪末之前,逐渐分解以及还原为对个人和个体的尊重,初步建立起个人的权益保障系统之后,“我们”——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已被更为普遍的“我”所替代。  我喜欢说“我”,也因此欣赏其他的那些“我”。如果没有“我”的确立,没有无数“我”的合作,“我们”必定是空洞、脆弱、空心化以至于不堪一击的。  然而,在“我”和“我们”之间,是以“他人”作为连接点的。
问:  孙大伯的妻子早已病故,孙大伯一直与女儿一同生活。2019年3月,孫大伯的好友赵大伯向孙大伯借了10万元,并立下借据,约定两年后归还。不料,半年后孙大伯病故。2021年3月,孙大伯的女儿拿着借据找赵大伯,要求他归还欠款。赵大伯认为钱是向孙大伯借的,不能还给小孙。请问,小孙能要回借款吗?  答:  根据民法典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
李玫瑾教授说过:“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要让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的学习成绩的确很重要,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家长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不能唯分数论成败,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注重以下4个方面的家庭,更加容易培养出优秀且乐观自信的孩子。1.善于鼓励孩子的家庭  李玫瑾教授曾经在讲座中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13岁少年张潇艺跳
2004年9月下旬,我接到一封信。是一封读者来信,不过是一堆滥美之辞,并无特别之处。之所以对这封信有些印象,是因为,这封信寄自韩国。似乎是一位在韩国打工的年轻人,又似乎是一位在韩国定居的华人,无论看笔迹还是看语气,都感觉年龄不大。信握在手里,很轻,就像一片树叶。事实上那里面真的夹了一枚干树叶:绿色,脆弱,手掌形,叶脉清晰。信在书桌上躺了一天,黄昏时我有了些空闲,想给他写一封简短的回信,却正好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