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武器历来是美俄争锋的法宝和利器,核力量的发展也自然成为了美俄博弈的焦点与核心。自美国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以来,美俄两国围绕《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否续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本就波诡云谲的世界局势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美俄博弈将“核去核从”?
回溯历史,美俄核博弈渊源已久
美俄两国的博弈较量早在苏联时期已有渊源,作为当时世界上两大军事集团北约与华约的主导国,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斗争从未平息,而核力量的较量无疑是两国博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1945年,美国领先苏联成功研制并投掷了第一枚原子弹,奠定了自己的核垄断地位并不断扩大其核力量的建设。面对美国的核垄断以及杜鲁门频频进行的核讹诈,苏联被迫退让的同时,加大了对核武器研发的投入,并于1949年成功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成为了第二个有核国家。
之后苏联施行优先发展核武器并削减常规力量的核报复战略,这一核战略也使美国感到了强烈的威胁与不安,进而掀起了疯狂的核军备竞赛。
这一时期美苏两国将核武器的数量看作冷战争霸的实力标志之一,越多越好,越多越能彰显实力之强大、制度之优越,因而两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扩充核武库。在两国竞相追逐间,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在1975年达到了27519枚的巅峰,苏联的核武数量则在1986年以45000枚达到了冷战峰值。两国的核武发展不仅仅只是追求数量的领先,就质量方面而言,美苏两国在冷战中后期研发了众多型号核武打击平台,例如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B-2型战略轰炸机、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的SS-25白杨、SS-18撒旦、图-160战略轰炸机等。这些武器的威力和战场生存应用能力不可小觑,至今仍是美俄两国核武库中的重要力量。

1962年,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正是在两国针锋相对进行核军备竞赛时期发生的。1959年,古巴政权更迭,政府重要部门绝大多数被主张实行激进政策的人所掌握。美国政府担心古巴高层的变动会引起整个拉美地區的失控,动摇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因此对古巴新政权产生了不满,进而与古巴关系日益恶化。1961年,美国与古巴断交并对古巴实行了经济制裁,企图逼迫古巴就范。出于同美国争霸的需要,苏联正好有在拉丁美洲寻找立足点的意愿,古巴领导人向苏联寻求援助于苏联而言无疑是一次制衡美国的良机。赫鲁晓夫在取得政府批准后,决定秘密在古巴境内部署约60枚导弹,增加苏联对美国的打击能力,提升本国战略地位。1962年,美军飞机在古巴上空侦察时发现了古巴的导弹发射场,美国总统肯尼迪立即对古巴实行了武装封锁,美苏两国战争一触即发。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但在此期间,美苏两国多次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最终美苏两国相互妥协化解了这场热核危机。这场危机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是人类存亡最危险的时刻,由此可见苏联核报复战略的僵硬与脆弱以及核竞争的危机四伏。
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开始大规模扩充核武库,美国由于长期陷入越战泥潭消耗巨大,到60年代末,美苏核力量已基本处于均势。20世纪80年代,两国经过长期的军备竞赛都具有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核打击力量,同时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开始将核武器的应用转向以核威慑为主要目标。核武器发展更加平衡稳定,提升核威慑的有效性成为新时期两国核战略的需求,而在这一阶段提高核武器的生存能力成为了研发核武器的新方向与焦点问题,单纯追求核武器数量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核战略的需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原有的绝大多数核力量,也承继了与美国之间长期以来的竞争较量的外交关系,两国在核方面同样签订了一系列限制条约,以避免过度的核军备竞争给两国经济发展等造成过大的负担,两败俱伤。
冲突加剧,美俄核博弈不断升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俄“蜜月期”走向终点,紧张局势重现,摩擦博弈不断升级。
首先是政策方面的调整变化。2019年2月,美国政府以所谓“俄罗斯长期违反《中导条约》规定”为由,宣布美方将暂停履行该条约义务,并启动为期6个月的退约程序。随后,俄罗斯也宣布暂停履行《中导条约》。2019年8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重申,美国将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并再次指责俄罗斯违反条约规定。作为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威胁将在靠近美国边界地区部署导弹。《中导条约》是冷战结束标志性的一项军备控制条约。据报道,在条约签署不到5年的时间内,美俄双方共同销毁了约2692枚导弹。所以该条约虽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美苏两国的核霸权与核垄断地位,但对制约核武器发展和缓和东西方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导条约》的失效让美俄两国的关系再次紧张,如针尖对麦芒般,敌对局势一触即发。
紧接着,作为俄美两国最后一份牵制核武器发展的军控条约,《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将于2021年2月到期。《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美俄关于削减核武器的双边条约,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10年4月8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该条约自2011年2月5日生效,有效期为10年,经双方同意可延长5年。然而,近年来俄罗斯多次呼吁美方一同延长该条约有效期,得到的却只是美方的消极回应,双方是否续约问题仍然处于未知中。若两国没有延续《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无疑将引发两国间新的军备竞赛,破坏战略稳定,在国际矛盾日益深刻的大背景下,战略武器的失控可能给全球带来巨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