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克服效率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语文教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挖掘课程资源,拓展课程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只有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爱好,他们才能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运用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语文也应当是学生最感爱好的学科,可是不少学生对语文课却产生了“爱好危机”。但为什么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老师的学生们就那么爱学语文呢?他们是用什么秘诀吸引学生去学习的呢?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点燃”学生爱好,集中学生留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要害。而解决这个“要害”的要害在于我们如何在课初的几分钟内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预备,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例如我们在教《孔乙己》时,由于学生们没有真正了解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形象,于是,我们不妨设这样几个问题:①让同学了解旧社会读书人的穿着怎样?②旧社会人们穿着的区别?③他们进食的方式是怎样的等。通过一个连续的提问,巧妙的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对课文产生浓厚的疑问与爱好。
  二、运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渲染情境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本身就极富有感染力。这就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首先接受课文的启迪和熏陶,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得到统一,讲课时自然就会感情投入,很快进入角色。假如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彼此间灵犀相通,感情共鸣,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朗读渲染课堂教学情境,“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如在教《最后一课》时,我运用有感情的范读创设了庄重肃穆的情境,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之中,此时再来讲解课文则水到渠成。
  态势语言也很重要。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感情共鸣;另一方面还要密切留意学生表情、动作的反应,并根据此来判定学生感知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整情境,改变手法,推进教学。
  教学中的一些强调技巧,如语句的重复、停顿、加重或延缓,动作或表情的大幅度变化,巧妙的激疑问难或设问作答,组织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展开竞赛,把竞赛意识引入课堂等等,都是创设情境的好办法。
  三、想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所谓“设置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氛围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然要与情景的节奏相吻合,学生的思考就必然是积极的、主动的,因而也是灵敏的。比如:在讲授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我带领学生分析了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四位大作家的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在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后,我引导学生:假如你是莫泊桑,四位大作家这个时候正在福楼拜家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恰巧就在此时,你去登门拜访,请你根据这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你的到来呢?教师的话已经把学生领入了那个特定的情境之中,当他们通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已经逐步理解并把握了应该学到的知识,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时学生已经心有灵犀了。
  四、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学习资源创设美的情境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像、录音、幻灯、音乐等对创设美的情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来创设美的情境,使得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把握,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情操。
  在挖掘课程资源方面,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个“例子”的价值,拓宽教材、深挖教材也是在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如此,语文学习的途径就会变得宽广无比。如读《诗两首》,我们探究冰心的“母爱”专题;读《我的信念》,我们探究名人成功的秘诀;读《理想》,我们用“现代诗朗诵”“名人名言大观”“我的理想演讲”等活动开展学习。教材中的学习资源也是无限的。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的每一步行动,都必须以学生需求为准则,脱离了学生的需求,学习的设计都是无用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善于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强烈要求。如学《诗两首》,课后要求用象征手法写一两句话。假如仅仅限于此,就浪费了学生“生活体验”这一宝贵的语文学习资源。母爱是最轻易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可是用一两句象征性的话说尽母爱很显然不行。假如让爱唱的学生唱出母爱,爱画的学生画出母爱,会读的去读,能写的去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表现。
  教师在实施新的课程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题材,如生活中的问题、有趣的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作为学习的资源。这些资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彻底打破了以分数来选拔学生的传统,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进入初中就读。由于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数学基础差,加上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知识量的剧增、难度的加大,许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难以适应,产生厌学心理,导致了农村初中生流失率的增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迫在眉睫。在此,我谈一谈自己对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提高;农村;数学教学质
期刊
摘 要:思维培养是语文的心脏,语文是锻炼思维的体操,锻炼思维能力是一项永恒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严加重视。  关键词:语文;思维培养;教学;课程  问:“语文的本质是什么”?答:“语文是以言语为载体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的结合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语文学科是博大精深的,从而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语文应该是一门重要课程,它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但是素养的提升,又必须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新课程理念确立了思想政治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要发挥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要认真改进政治课教学方法,让思想品德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用行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切实受到
期刊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产业结构、工作、生活方式还是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以及“填鸭式”的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都显得力不从心,时代需要新的英语学习观,“学会学习”逐渐成为这一时期英语教育界的最强音;另一方面,随着电脑、书刊及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的发展,使多渠道、多方式,多途径的摄入语言信息成为可能。多媒体教育的出现为个体独立自主的学习语言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可见
期刊
多年的《品德与生活》教学,体会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必须让品德融于生活,在生活中感悟,与生活同行。  首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丰富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期刊
摘 要: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备课能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严谨,规范准确。可以说备好每一节课是教师所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怎样备好课却是值得深思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备课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现在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
期刊
数学哲学现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学观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静态的、绝对主义的数学观逐渐为动态的、易谬的(或者说,经验与拟经验的)数学观所取代。随着新的数学观的形成就意味着数学教育教学观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本质上来说,数学教学就是一种数学活动,教学不应看成一系列静态的现成结论的传授,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更应培养学生“好问、敢想、敢悟,善于批判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的怎么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当前数学教改的热点之一。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设疑激趣,使学生愿意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
期刊
摘 要: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提高能力  在新课标下实施因材施即分层教育,利用分层教学法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宽优生的学习面。当然,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科学、合理、正确的将理论融于实践,正是我们所追
期刊
摘 要:推行素质教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塑造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愉快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转变;素质教育  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解放学生的手与脑,放飞学生的心灵的翅膀,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为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思考新的教学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