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视域下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理解干预

来源 :中国特殊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44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理解缺陷是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可借助多种智能载体进行干预.相较传统的人工干预,智慧教育在自闭症情绪理解能力的教育促进中具有一定优势,且其干预效应能迁移至心理理论、社会技能等领域.但是,智慧教育在康复治疗应用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存在技术缺陷、方案可靠性验证困难、面向对象的个体差异较大,等等.未来应重视面部表情的自动化识别和神经生理信息的运用,在融入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体验—认知—表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入手,在分析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智慧校园建设为背景,提出了教务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构建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旨在促进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各项信息的良性流动,推动高校教务管理改革和智慧校园建设进程.
新形势下,着力培育高价值专利是落实“四个面向”、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涉及多个利益相关主体的高校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面临高校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研究矛盾、企业短期利益追求与长远良性发展冲突、政府监管引导地位与落实实效失调的问题.应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充分发挥高校源头创新作用、企业应用创新作用和政府监管引导作用,放大利益共同点,提高利益融合性,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和高水平管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为实现科技强国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命题.课程思政要以专业课教学为载体,实现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新格局.从“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针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积极探索艺术类高校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改革思路和建设路径.
以“多向设计命题”作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点,总结出四类命题的特征,通过分析命题与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融合过程,获得在多向设计命题下的不同课题研究路径,探索如何提升学生专项设计能力的途径方法.通过在理论学习、实践训练、能力提升、毕业设计四个教学阶段中的实践应用,检验多向设计命题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成效.系统阐述多项设计命题应用于创新性实践教学的过程,探索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对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采用在线课程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组织和设计,以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线上虚拟仿真技术辅助线下微生物实验课堂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牢固掌握知识要点,教学效果良好.通过对微生物实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可为加快教育教学方式现代化以及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IFT)作为国际食品科技界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开创了食品科学专业认证以及相关培养标准——IFT国际认证,其标准每十年修订一次.2019年该认证标准再次修订,为食品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意见.基于2019年新修订的IFT国际认证体系,从培养方案、结果评估、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对食品科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为培养全面掌握食品科学专业知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提供新思路.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高校全体教师、所有课程相互协作共同发力,而课程思政教育即为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在内的非思政类课程及教师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结合理工科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深入探讨课程思政的概念、特征、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后发现,通过提升教师德育意识与能力、制定课程德育教学大纲与教学指南、课上课下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与长效激励推广机制等措施,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结合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育人要求,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分析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要性,提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加深”的全方位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并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思政教学案例,最后通过教学效果验证教学改革合理性.实践表明,科学合理地设计思政教学案例,能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新工科的提出是源于新产业、新社会形态萌发的新需求,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都在开展有关“新工科”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电工电子学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仍然存在教材更新较慢、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强教材建设、合理分配学时、改进教学模式、强化实验教学等途径在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开展了试点教学.实践表明,这些举措能够有效提高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