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十八式”传奇——陈鸿寿创制紫砂文人壶的历史与设计思想研究

来源 :创意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嘉道年间,以著名书法篆刻家陈鸿寿为中心的一批文人、画家,与当时紫砂艺人合作,参与到紫砂壶的设计制作过程中,他们或在壶上题铭,或在壶上绘画,将文人化的审美观念与艺术趣味更为深入地融注于砂壶的创作中去,进一步提升了作为手工造物艺术的紫砂壶的艺术与审美价值,其中以陈鸿寿与杨彭年的合作尤为引人瞩目,他们所设计创制的紫砂壶被称为"曼生壶",历代文人与紫砂壶收藏家得之皆珍于拱壁,而陈鸿寿以艺术家身份对紫砂壶创作的深度介入,也成就了紫砂壶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曼生十八式"也由此被后人津津乐道,并引以为传奇,陈鸿寿更以此闻名于后世,有关陈曼生生平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着重从设计的视角来反思"曼生壶"现象背后的历史,探讨陈鸿寿创制文人壶此一事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其他文献
殷商至汉是中国书法的发展的起源完善时期,中国书法从开始的无意识到自觉而为,再到逐渐制定规范,最后走向异彩纷呈。这一时期书法的字体从甲骨、金文到篆、隶、草、楷、行得到全
听觉的临界频带(critical band,也有称临界带)理论为音乐声学中的重要概念,因其更接近音乐本质,且与音乐听觉心理关系密切,故在实际音乐运用和操作中具有较大影响。这一理论也与视
<正>清代乾嘉时期,在金石学与考据学兴盛发展之下,浙江地区的文人雅士在书法、绘画、篆刻以及诗文等诸多艺术领域也极为活跃。金石学与考据学开阔了学人的眼界以及可以取法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患者迫切需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另一方面患者对医疗行为的高风险、现有医疗条件下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以及个体差异等认识
[目的]总结长期间歇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重度COPD患者在抗炎、平喘、氧疗、康复锻炼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陈鸿寿的诗文书画乃至金石篆刻,虽精妙逸脱,但未能开宗列祖。其与名流陶工捏制砂壶则大开风尚,为艺林后世留下了佳话。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158例割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产前、
《诗经·氓》是一篇典型的弃妇诗,揭示了周代社会男尊女卑的不合理制度,反映了妇女地位的卑微。我们也可以通过情节分析推想出周代先民的婚俗观念,分析在这样特定婚俗观念下
【目的】探讨上唇系带纵行剖开新型手术进路拔除上颌中部埋伏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上唇系带纵行剖开翻瓣的方法,拔除18例上颌中部埋伏牙。【结果】采用本法术野显露清楚,明
民族音乐学是一种跨语言的、跨学科的、跨语境的整体研究,其研究手段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途径是进行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民族音乐学学科的标志之一。在田野工作中,不容忽视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