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半干旱区等高植物篱面源污染控制机理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ling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坡面养分流失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本研究利用冀西北黄土丘陵区的试验小区的长年观测资料,并结合野外全坡面大型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及室外实验数据,分析了冀西北温带及半干旱地区等高植物篱对面源污染控制机理,得出在暴雨条件下细沟产生并导致侵蚀剧烈增加的临界坡长为10~15m。研究揭示出冀西北半干旱区面源污染形态以泥沙携带养分流失为主,等高植物篱控制面源污染的途径是控制土壤颗粒中的养分流失。
其他文献
模拟中温厌氧消化反应设备条件,以葡萄糖为共基质,测定了五氯酚的产甲烷毒性及其废水的厌氧可生物降解性,测定条件:COD1100-1200mg/L,PH7.2-7.4,COD:TVSS为0.8左右,接种污泥未驯化,其产生甲烷活性CH4/VSS为240ml/g。
  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是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技术方法.本研究在充分研究各类颗粒物排放源特征及排放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Al/Si摩尔比及制备工艺对聚硅氯化铝混凝效果的影响。比较PASC和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PASC较PAC混凝效果好。Al/Si摩尔比和制备工艺对PASC的混凝效果有影响。
为提高ZL107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了Ti、B、Cd、Mg、Zn、Ag等合金元素对ZL107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B使合金晶粒细化,改善显微组织;Cd、Mg、Zn可以提高合金
研究在不同的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对含硫气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在含水率为50%-75%,PH=3.25-8.62,较大的C:N条件下,各含硫气体的释放量较大,而当照条件下对于不同的硫源释放含硫气
采用低功率内送粉等离子喷涂设备,选择两种粒度不同的WC-Co粉末,在不同功率下,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WC-Co涂层。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对原始粉末和涂层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
以P204+正庚烷为萃取剂,将中空纤维膜萃取技术用于处理水溶液中镉离子、锌离子.研究了两相流速、初始浓度及溶液pH等因素对传质系数和萃取率的影响,计算了膜萃取器的传质单元
分析了太湖鼋头渚夜鹭卵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发现在禁用近20年后,HCH的异构体、DDT及其代谢物、异狄氏剂以及环氧七氯在夜鹭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β-HCH和p,p&#39
采集并测定了杭州市某居民区空气中12种具有代表性的多环芳烃(PAHs),测得各采样点空气中12种PAHs浓度为8.237~14.234μg/m3.该居民区内有些地方PAHs污染十分严重,空气质量较差
重点介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低交换速率的半干旱草原地-气间温室气体交换速率的采样分析系统的配置及操作,将静态采样箱置于采样点,用50cm^3或100cm^3的塑料注射器现场取样,转存于气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