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资源开发劳动技术课程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one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因此,学校劳动技术课程兼顾劳动技术课程要求、学校育人需求和劳动教育育人目标,构建了以基础课程和竞赛课程为主体的课程结构,并在基础课程中进行了技术装点校园课程的开发,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完成更多适合校园环境的劳动成果,并将成果呈现在校园內,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学生劳动实践的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一是基于真实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技术装点校园课程让学生基于校园实际,将已有的技术应用到校园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九思楼’楼牌的设计和制作”课程的开发源自于学生在校园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学生刚入学时就发现总找不到教学楼,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发现校园里各个教学楼都只在一个面有楼名,当绕到没有楼名的那几个面时,就容易出现找不到教学楼的情况。于是,学生就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为我们的教学楼做一套楼牌,让不熟悉校园的人更方便快捷地找到教学楼?就这样,“‘九思楼’楼牌的设计和制作”课程诞生了。“九思”源于《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九思楼”寄托着学校对学生的期望。
  名字确定之后,楼牌该如何设计呢?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列举出一系列设计要素,并决定将师生对楼名的解释作为楼牌的内容之一。学生在调研后确定了需要制作的楼牌数量和尺寸,如思问楼,共有9个门,正面有楼名,2个门不使用,3个门在同侧,所以只需要做4个楼牌。学生们带着尺子实地测量,以5米内能看到为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楼牌的尺寸。学生还认识了制作底板的几种材料,比较了木板、PVC和透明亚克力板的优势和劣势,最后一致认为透明亚克力板为最佳底板材料。在接下来的设计中,学生们结合各个教学楼的使用性质进行创意设计,如思贤楼是图书馆,所以思贤楼的楼牌设计中包含了书的元素。在制作环节,学生们结合已学的木工曲线锯割技术完成了楼牌的设计和制作。
  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引导学生使用调研、测量、讨论等方法完成课程任务,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升,成就感、价值认同感也显著增强。
  二是开展丰富的技术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
  劳动技术课程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技术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与感知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
  例如,在“校园开关贴的创意设计和制作”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使用老师提供的一块三合板为校园内的开关设计开关贴。开关贴是一种中间有空洞,套在开关外边缘的装饰性物品。开关贴中间的空洞需要与开关的尺寸相符合,空洞太大容易在开关贴与开关之间形成空隙,影响美观,空洞太小则影响安装。
  学生在广泛调研了开关的尺寸后发现,很多开关的尺寸是一样大的,这是技术规范性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设计和制作脱节的问题,设计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了空洞的尺寸,但是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技术能力水平的限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偏差,有的空洞大了,有的空洞小了,这时,学生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在进行开关贴的外观造型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问题,如将物理实验室的开关贴的外观设计成了电压表的样子,与物理实验室的功能性相吻合。
  在类似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学生真切地参与到了技术实践中,提高了技术意识。
  通过技术装点校园课程的实施,劳动技术课的价值在校园内得以体现,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既参与了劳动又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学校的育人理念,达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校园资源开发视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研究——以北京市育英学校为例”(课题编号:CDDB18223)的研究成果
  编辑 _ 于萍
其他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作为党员教师,在红色教育的实践中,我与学生们一起经历了灵魂的洗礼,坚定了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信念。  1.让课堂成为播种红色基因的沃土  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党的怀抱里的“70后”,对党的信仰从小就根植心中。我最早学会写的字是“我爱祖国,我爱中国共产党”。后来,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校党支部每次组织生活都会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在信息全球化的新时代,学生的综合能力涵盖道德品质、专业知识、体能素质、社会行为能力、团队精神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在信息全球化的新时代,学生的综合能力涵盖道德品质、专业知识、体能素质、社会行为能力、团
网络化班级管理依托虚拟的网络化环境,信息传递是扁平化组织结构,每位成员之间的信息接收、交流互动都是平等的,这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发挥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网络化班级管理模式由“自上而下的单方管理”过渡到“多方协商管理”模式,结合我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组建线上学习小组,各组自定规则  学习小组不仅是形式上将人员组建在一起,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延续班级开展“学习小组”的传统
校长是一所学校思想与实践的引领者,而引领的前提是被接纳、被认可,并得到支持,只有这样,其思想与实践才能落地。那么,到一所新学校任职的校长,应该如何快速成长呢?  1.在言语中话情缘  到一所新学校,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语言是一个重要工具。第一次和全体教师见面,我将讲话的主题定为“情缘东方,路在脚下”,讲述了与学校缔结情缘的过程。从作为一名师范生走进学校实习时的欣喜,到成为一名语文教師来到学校讲观摩
学校自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的实践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的变化,学校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研究内容涉及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习惯养成、课程建设等,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研究重点,但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学习投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基于集自主、合作、探究于一体的快乐教育学习方式,学校通过给学生创设兴趣盎然、智慧共生、快乐体验、具有生命力的快乐教育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