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萍:追寻语文的诗意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根粗黑且长的辫子,一副和蔼可亲的笑容,一身随性却不随意的着装,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惬意。这位“文艺范儿”的女教师被人亲切地称为“长辫子老师”,也是我们采访的“主角”——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郭学萍,一位追寻语文诗意的特级教师。
  阅读是写作的“素材库”
  郭学萍曾不止一次地被人问到:“你觉得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如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她的回答是:“教学生写作文,就像炖鸡汤,讲究原材料、火候以及炖汤时的心态与功夫,文火慢煴,最后才能汤清而味浓。学生写作首先要解决原材料的问题,然后学习相应的‘技’,最后才能渐臻‘法’的境界。”
  在写作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忽视“写什么”的问题,重技巧和操作,所言多是如何套用模式、如何安排例子、如何添加各种能获高分的“佐料”等。对此,郭学萍指出,写作是一种倾诉,或倾诉情感,或倾诉观点,以表达欲望为基础,所以学生心中要有“料”,知道要倾诉什么、表达什么,这样才能写出像样的作文来。
  那么,学生如何获取“原料”?途径是阅读。在郭学萍看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是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郭学萍首先把自己变成一只“书虫”。她爱读书,无论是儿童读物,还是文学名著、理论专著,她都读,每天至少安排30分钟的阅读时间。她还带领学生一起阅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阅读活动、组建各式各样的阅读兴趣小组等方式,把阅读的热情一点点“传染”给学生。她还大力倡导课外阅读,多次在国内各大图书馆做课外阅读专题讲座,与教师、家长分享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何保持孩子阅读兴趣、怎样进行亲子阅读等经验,并因此获得了“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称号。
  教学中,郭学萍致力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课堂搬进大自然,和学生一起翻捡小石块,一起观察蚂蚁搬家,一起拍摄花开的过程……她还鼓励学生写日记,将每一天的观察和感受,用文字一一记下。
  “只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学生才会获得丰富的素材,才能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从心底里生出写作的热情。”郭学萍说。
  让作文充满创意
  多年前,郭学萍曾收到一位困惑的母亲发来的电子邮件,信后附了一篇孩子的作文《秋天》:“秋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礼服来了。秋风是个马虎的理发师,它把梧桐树的‘头发’先染上了黄色,不好看,又将它的‘头发’卷了起来,还是不行,最后,只好给梧桐树剪了一个‘光头’。秋天也是个伟大的设计师,它让苹果树提着‘小灯笼’,葡萄架拿着大串大串的‘冰糖葫芦’……”
  这是一篇被否定的作文,理由是没有按照既定的模式写。这封信对郭学萍的触动很大。“这是一篇多么美的作品呀!有趣独到的比喻、活泼可爱的语言,小女孩用她的视角观察秋天,写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充满了童真童趣。老师为什么会否定这样的作文呢?”郭学萍质疑道,“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成人的思维去审视儿童的世界,甚至意图去规范和纠正,这就会抹杀学生的灵性、僵化学生的思维。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能写出一篇有美感的文章很难,更别说进行别的创作了。”
  郭学萍认为,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不应过于关注技法,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她说:“技法往往是枯燥、死板的,过于强调容易挫伤学生的写作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按照一定程序填格子的机器,而不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人。”
  郭学萍一直致力于创意写作研究。“创意写作”是通过广泛的阅读、精心的示范、灵活的实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表达欲望和思维活力,从而实现超越常识、超越常道、超越常规、超越常态的教学境界。在实践中,她提倡“三放”:一要放松,即不要把作文教学想得太深奥,而是以轻松的游戏、灵活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二要放低,教师要放低身段,以儿童的视角分析和设计教学;三要放开,教师不应以固定的模式限制学生的思维,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和创意空间。
  “‘长辫子老师’的作文课太有趣了,我以前不喜欢写作文,觉得作文很难写。但自从‘长辫子老师’教我们后,我就爱上了写作。我现在每天都要写点东西,或是一篇日记,或是一首小诗。我觉得很有趣,很快乐。”郭学萍所教的学生张盛杰一边说,一边给记者看他的新作:“雾就像一个大篮子,把学校给装了进去/我摸摸垂丝海棠的枝头/咦,昨晚没有下雨,怎么枝头是湿的呢/我想这大概这是大雾留下的脚印吧!”真是一首好诗!
  语文教学需要诗意
  郭学萍说:“语文的诗意是一种大道至简的概括,是一种回归本真的追求,是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缺少诗意的语文,便缺少一份灵动,缺少让学生由衷喜欢语文的因子。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体验。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语文的诗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这种诗意?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
  郭学萍从童谣教学开始了“诗意语文”之旅。她进行了《指导小学生进行绿色童谣创作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组织学生搜集童谣,编辑成册,然后反复吟诵、歌唱;开设童谣创作课,介绍各种童谣的特点,引导学生自编童谣;利用语文大阅读课、班队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表演童谣、描绘童谣,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童谣世界。
  儿童诗教学是郭学萍“诗意语文”的重要探索。她组建了“香樟树下”诗会,通过开辟班级诗栏、组织诗歌诵读擂台赛、制作儿童诗手抄报、建立“香樟树下”儿童诗博客等一系列措施,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特有的淳朴魅力,鼓励学生创作儿童诗,营造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中,郭学萍通过追寻简单本色的语文课堂来体现诗意。如在《爱如茉莉》一课教学中,她先以优美的文字解释“爱”——“爱,是一个温暖的字,如三月的春风,能融化寒冷的冰雪”“爱,是一个深情的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蕴涵着心与心彼此的感动”,让学生轻读、大声地读、深情地读,一步步调动学生的情感。然后通过片段分析,深化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体悟父母的爱情是如此浓烈却又淡香如茉莉。整节课没有教师的过度讲解,只是通过反复的诵读和灵活的对话,让学生进入字里行间,感受那一份真挚的情感。
  二十五年来,郭学萍在语文教学上做了许多尝试和研究,始终不忘初心,正如她写的那首小诗:我一直在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模样/她的心中应该装满炽热的理想/就像装满星星的糖罐/就像装满彩石的海滩/她会用爱与诗歌的力量/把孩子们带到梦想可以抵达的地方……
  (责编 周伟琳)
其他文献
当前学校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存在疏离大于协作的状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直接产生影响。结合高校实际,应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来推进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融合,协同育人,共建
目的建立LabUMat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对妇女、儿童尿液分析镜检的复检规则。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9月在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儿童和妇女的随机尿液常规标本共1 0
SEW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约有职工4800名。该公司位于GrabenNeudorf的工厂里有1800名员工,在这里生产并组装驱动技术装置部件(图1)。SEW公司在传动装置制造方面经历了一段不平静的历
英国在水价管理制度运行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以泰晤士水务的水价管理制度为例,其价格上限制定是水务公司提交商业计划、相关利益群体充分参与和监管者制定最终裁决方案的过
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为例,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新校区弱电工程中甲方在方案设计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内容涉及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数据中心系统、技防系统、
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视频会议,指出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运用推广积分制,推动解决乡村“关键小事”,取得良好
针对装甲车辆的热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发动机等因素对坦克热特性的影响 ,为装甲车辆红外辐射特征的理论建模和模型校
普玛宝BCe Smart折弯机以最新现代技术制造,汇聚了自1995年以来折弯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通过技术创新和提升结合操作人能力的智能,BCeSmart折弯机为现代半自动机器引入新标准,
目的 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9例经血培养确诊的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正>《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于5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有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推进"两美"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