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化瘀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泌尿系结石的用药

来源 :世界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ong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利水化瘀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泌尿系结石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提供临床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100例324份电子病历及处方,并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药物频数、频率统计及系统分层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9味药出现频率超过5000%,8味药出现频率介于2500%~5000%,13味药出现频率低于2500%。28味中药可以凝聚为4类。结论:利水化瘀法从下焦膀胱湿热瘀阻论治,着重使用膀胱经药物,重视其药物的归经,并且采用地道药材,因地制宜,具有岭南中医药特色。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湿热瘀阻型;利水化瘀法;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用药规律;膀胱经;岭南中医药
  Medication Rules of Draining Water and Dissolving Stasis Therapy in Treating the Urolithiasis of Dampheat and Blood Stasis Obstruction Type
  Lin Mouqing1, Xu Jiahui1,2, Zhao Dong1, Zhai Sheng1, Cai Zefeng1, Fu Yongsheng1
  (1 Guangdong No.2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85, China; 2 Guangdong Institute of TC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8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draining water and dissolving stasis therapy in treating the dampheat and blood stasis obstruction type urolithiasis, which could be the guidance for treating the urinary calculus on TCM.Methods:A total of 100 medical records and 324 prescription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The frequencies and rat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for studying the medication rules.Results:The frequency of 9 drugs was over 5000%, and 13 drugs less than 2500%, as well as 8 drugs between 2500% and 5000%.Then those 28 drugs were classified into 4 clusters.Conclusion:Focusing on the medicines of bladder meridian, draining water and dissolving stasis therapy was used to treat the urolithiasi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dampheat and blood stasis obstruction type on the lower Jiao, which was concentrated on the channel tropism and adjusted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with Lingnan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Key WordsUrolithiasis; Dampheat and blood stasis obstruction type; Draining water and dissolving stasis therapy; Hierarchical cluster; Data mining; Medication rules; Bladder meridian; Lingnan TCM
  中圖分类号:R289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8.10.065
  泌尿系结石(简称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占首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发病率为3%~4%,且我国是世界3大结石高发区之一[1]。而地处南方地区的广东尿路结石发病率可达5%~10%。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复发率均高,1、3、5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67%、280%、418%,10年复发率高达50%[2]。尿路结石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与结石的组成结构、地域、性别、年龄、职业、饮食等密切相关[3]。本病属中医学“石淋”“砂淋”范畴,石淋指因湿热之邪蕴结下焦,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停阻于肾系[4]。以腰痛,尿血,或尿出砂石,或检查发现结石作为特征的结石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尿路结石。利水化瘀法是课题组临床经验疗法,作为特色治疗项目已愈十余载,对湿热瘀阻型尿路结石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具有独创性与中医药特色。数据挖掘技术是数学领域的数据分析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为此,基于数据挖掘及聚类分析回顾性分析利水化瘀法在治疗湿热瘀阻型尿路结石的用药规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泌尿外科泌尿系结石住院患者的的电子中药处方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12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5]符合西医泌尿系结石(ICD10:N20900)診断:临床以泌尿道疼痛、血尿及排尿困难为主,腹部CT提示泌尿系结石。参考中国中医中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41994)[6]的中医石淋病(中医疾病诊断编码:BNS030)诊断标准与中医湿热瘀阻型(中医证型诊断编码:ZBMRL0):少腹痛,尿频、尿急、尿痛且以绞痛为主,或排尿困难,小便混赤,舌暗红,苔黄,脉弦数。
  13纳入标准符合ICD10:N20900、中医疾病:BNS030及中医证型:ZBMRL0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80岁,男女不限。临床结局为临床治愈,即泌尿道疼痛、血尿及排尿困难等主要临床表现消失,结石排出体外,影像学提示已无结石成像。
  13排除标准1)不符合ICD10、中医疾病诊断与证型诊断编码。2)年龄小于18岁或者大于80岁。3)不符合临床治愈的临床结局。3)不符合甲级病历要求。4)缺乏中医药治疗及中药具体处方。5)其他诊断存在严重心脑、肝肾功能不全者或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6)病程记录中有抢救、危急值相应记录者。7)目前或已经参与临床试验者。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中药处方中的药味进行频数及频率统计。采用分层样品聚类分析法,选择Word法作为聚类分析手段,平方欧氏距离(SEP)为度量方法,使用凝聚过程表显示数据凝聚情况,使用树状图表达分析结果。最后,依照SEP情况将数据中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数据归为一类[8],进而探讨其用药规律。
  2结果
  所筛选的患者共计100例;通过手工筛选不符合标准的患者19例,主要原因是单纯西药和中成药治疗、中药不对症等问题。最后选取符合所有标准的住院患者共计81例,处方数为324份。
  21单味中药的使用频数和频率所选取的81例患者324份处方中,共有30味中药,4首主要方剂(三金汤、八正散、石韦散、小蓟饮子)。见表1。其中,出现频数最高的是324次的广金钱草,最低则是12次的厚朴;有9味药出现频率超过5000%,8味药出现频率介于2500%~5000%之间,13味药出现频率低于2500%。
  22按药物分类及归经的中药味数和比例所统计的处方中,在药物分类方面,共有利水渗湿药13味,清热药3味,止血药3味,活血化瘀药3味,化湿药1味,消食药1味,理气药2味,补虚药3味,解表药1味;而在药物归经方面,膀胱经13味,肺经12味,脾经7味,胃经10味,心经8味,肝经8味,大肠经3味,小肠经8味,肾经6味。见表2。
  3讨论
  跨学科结合研究与大数据分析是未来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8]。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目前对其治法与方药枚不胜举,学说众说纷呈。中医学中的经方历史悠久,但其药味组成繁杂,故而在加减斟酌与推广应用中存在经验与技术瓶颈。如何总结归纳与传承创新中医药特色治疗成为了目前现代中医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已有研究将数据挖掘聚类分析技术应用于中医证候学研究中[9],为指导中医药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前期通过临床研究[1011],证明利水化瘀法在治疗泌尿系结石中具有显著疗效。然而,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重视个体差异与临床加减运用,为此,本研究结合聚类分析技术继续深入研究利水化瘀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用药规律,为剖析该法治疗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中医药治疗石淋病提供思路与参考依据。
  从上述频数及聚类分析结果,利水化瘀法强调膀胱经药味的使用,结合本病为下焦疾病与药物的特性辨证论治,主方多采用三金汤与石韦散加减。首先,Ⅰ类药物使用频率相对最高,是为诸方常用之君药。广金钱草是豆科植物广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金钱草”“铜钱草”,具有通淋利尿、解毒消肿、利湿退黄的作用,为治疗泌尿系结石、小便涩痛、砂淋、热淋的要药。海金沙,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之功效。《普济方》中海金沙是主治五淋涩痛的良药。鸡内金能消坚涤石,正是张锡纯所言“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化之”。此3药常为三金汤、石韦散的君药,亦是治疗泌尿系结石常用的配对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海金沙煎剂对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以及革兰阳性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金钱草不仅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免煎剂型能显著增加草酸钙结晶的排泄量,提示金钱草对肾脏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广金钱草、海金沙及鸡内金3者相加连用,能显著加强利水通淋、清热利湿之功效。而膀胱为水府,乃水液都会之处,故为州都之官、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药典》言其功效为逐瘀痛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可见其逐瘀、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对于泌尿系结石瘀血阻滞下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再者,君药广金钱草与海金沙为岭南道地药材。其次,Ⅱ类药的使用频次明显多于Ⅲ类和Ⅳ类药物,多为臣药。Ⅱ类药中主要以利水渗湿药为主,石韦是其代表中药。石韦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膀胱经;能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肺热咳嗽、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由于其归膀胱经,具有利尿通淋和止血功效,对于泌尿系结石引起的尿血有奇效[13]。然而,本类药物中还有1味活血化瘀类药物王不留行。王不留行为传统的常用中药,味苦,归肝、胃经。具有行血通经、止痛治疗效果,用于治疗血淋、小便不利,淋涩疼痛等多种疾病。与牛膝相配伍,可加强活血行血,通经止痛功效。再次,从频数及聚类分析可知,Ⅲ类及Ⅳ类药则为佐使药。Ⅲ类药中冬葵子、滑石、川木通均有利水通淋之功效,起到佐助的作用;其中黄芪、茯苓为健脾益气药物,对于长期泌尿系结石梗阻,耗上正气,脾气亏虚者可佐之;对于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者,可用肺失宣发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胧,敷布于肾,水湿郁而化热灼伤津液,炼液而成结石,其中热毒甚者,用蒲公英清热解毒、佐以通调水道;白茅根、益母草两者均有活血止血且有补血功效,对于尿血反复发作且长期存在的患者[1415],具有良好的疗效;甘草为调和诸药的要药。最后,Ⅳ类药物主要为使药,其中有瘀血阻滞,碍于气机的运行,用厚朴、陈皮、枳实可助于行气活血之疗效;泽泻、小蓟、淡竹叶、藕节多为膀胱经药物,可起到利水通淋、凉血止血之功效;山药、薏苡仁与黄芪、茯苓起到健脾益气同样的功效,对于脾气亏虚的患者尤为适合;牡丹皮、桂枝均有活血利水之功效,对于下焦膀胱湿热瘀阻尤佳;灯芯草为引经药。性甘淡,味微寒,归心、肺、小肠经。甘淡能渗湿、性寒能清热,故可清热利尿通淋,适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另可清心火,又可利尿泄热以引导心火下降,故常用为下焦膀胱湿热之引经药。   综上所述,利水化瘀法从下焦膀胱湿热瘀阻论治,着重使用膀胱经药物,重视其药物的归经,并且采用地道药材,因地制宜,具有岭南中医药特色。
  参考文献
  [1]巩昭勇.中医治疗石淋的临床举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2,6(12):145146.
  [2]李乃卿.实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715721.
  [3]邓韬,黄琳,林谋清,等.中医临床路径指导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观察与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6):518521.
  [4]张丽,刘辉,于小英.中医对石淋的认识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25,71.
  [5]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9165.
  [6]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写委员会.石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8):250.
  [7]徐嘉辉.余德钊教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慢性咳嗽用药规律[J].中医学报,2015,30(1):2528.
  [8]罗旭,刘友江.医疗大数据研究现状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5):1014.
  [9]吴皓萌,徐志伟,敖海清.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2):127129.
  [10]林谋清,赵冬,翟胜,等.三金颗粒剂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144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45(9):5253.
  [11]林谋清.三金颗粒剂联合坦洛新治疗输尿管支架综合征35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1314.
  [12]黄亮辉,苏琪,赵婷婷,等.海金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1,34(1):150154.
  [13]马越,畅洪昇.石韦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4):8790.
  [14]江灵礼,苗明三.白茅根化學、药理与临床应用探讨[J].中医学报,2014,29(5):713715.
  [15]张雪,宋玉琴,杨雨婷,等.益母草活血化瘀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5,38(2):214217.
  (2017-09-28收稿责任编辑:杨觉雄)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討丹参酚酸B不同给药浓度和不同给药时间窗对缺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TLR4NFκBTNFα炎性反应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出生1~3 d 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缺氧细胞模型。丹参酚酸B(SalB)大、中、小剂量浓度分别为10-5 mol/L、10-6 mol/L和10-7 mol/L并按照缺氧前6 h、缺氧同时和缺氧后6 h 3种给药方式进行干预。qRTPCR法检测心肌细
期刊
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青龙颗粒进行组方特点的研究,观察其组方是否具有预测小青龙颗粒制剂质量水平的特点。方法:首先制備小青龙颗粒供试品溶液、4种组方药材供试品溶液并优化色谱条件:进样量为2 μL,研究中选用250 mm×46 mm的C18色谱柱,柱温为35 ℃,而流动相A为01%磷酸水+002%庚烷磺酸钠;流动相B为82乙腈:10无水乙醇:8(水+024%磷酸),检测波长为220 nm。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通窍止鼽汤联合常规西药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反应介质、焦虑情绪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R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通窍止鼽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并于治疗结束后至少随访3个月。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改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肝氣郁结证患者脑深部神经核团及扣带回微结构损伤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肝气郁结证患者16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者13例,进行磁共振DTI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后处理计算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分别测量两侧海马、杏仁核、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头和扣带回的FA值和ADC值。2组感兴趣区对应测量相同部位。并对2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苦苣菜水提物對小鼠的镇咳、祛痰和抗炎作用。方法:制备急性炎性反应小鼠模型,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模型及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小鼠模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苦苣菜水提物剂量I组、苦苣菜水提物剂量II组、苦苣菜水提物剂量III组,每组均为10只,截取耳廓和足跖,测算肿胀度;制备及提取血清样本、组织液,应用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5组小鼠的镇咳作用(咳嗽次数、潜伏期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232首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处方,得到了方剂中药物的证候分析、归经、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22个,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肠愈宁颗粒对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和肠愈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和病理组织学。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β、TNFα、钙卫蛋白(Calproteein,CP),W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贵州青钱柳水提液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20只。通过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STZ模型组、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200 mg/kg)阳性组、青钱柳水提液低剂量组(15 g/kg)、中剂量组(3 g/kg)、高剂量组(6 g/kg),另外设立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藥12周,每4周检测空腹血糖,最后用药后检测血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年龄、性别、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并分析该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中医证型、中医体质,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患者男89例,女153例,平均年龄(477±124)岁。男性患者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占25例(281%),女性患者以阳虚质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