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挂在天上

来源 :七彩语文·国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掛在天上,那么高,那么
  亮,仿佛能熔化一切似的。
  公路上有一队穿背心的解放军战士,挖的挖,挑的挑,来来往往忙碌得厉害。
  “干什么呢,他们?”小双凑过去问。
  “修涵洞呀!昨天下暴雨,那条路上的涵洞被堵了,水都流不出去。你没听队长说吗?”大双皱起眉头,很不满意地望着小双,仿佛责备他太不关心集体的事情。
  天真热,站在河边都浑身冒油,而且头顶上还有大树遮阴哪!那些干活儿的解放军战士,可真不是滋味儿吧?瞧他们的白背心,泥呀汗的,都变成灰的了。那个娃娃脸的小战士操起一只水壶想喝水,壶底都举到了天上,也没见有水流出来。旁边一个班长模样的老战士,赶紧把自己的水壶递过去。小战士挺不好意思,可是到底还是喝了几口。呀,那壶里水也不多了,顶多还有半杯吧。
  “你看见了吗?”大双捅捅小双的胳膊。
  小双眼睛一眨巴:“给他们弄点儿水来。”
  “嘿!”大双咧嘴直笑,“你倒是挺灵的。怎么说?回家弄点儿水来吗?”
  “弄两只大西瓜来吧!”小双爽气地说,“西瓜多好,又解渴,又解馋。”
  “好主意!快走。”他们急急忙忙收拾起钓竿什么的,一溜小跑往家走。家离这儿足有三里路,一个来回就是六里。走慢了,可别把战士们渴坏了呀!
  妈妈在地里给棉花整枝,也是热得满脸通红。大双和小双走过去,如此这般地对妈妈一说,妈妈连声催道:“快去摘,快去摘,挑那大个的,大的熟。”
  瓜地里满眼的绿色,乍看好像只见瓜蔓不见瓜,拨开瓜蔓一看呢,圆滚滚、绿油油的花皮大西瓜都在对你笑哪!
  大双弯下腰,用手指弹了弹,“嘣、嘣”,响得真好听。“熟啦,准是个甜得要命的沙瓤瓜。”大双很有把握地说。
  小双跑回家拿来一个大网兜,大双把西瓜轻轻摘下来,又轻轻放进网兜里。
  “行啦,把你们送给解放军,够光荣的啦。”小双拍了拍瓜皮。
  他们把网兜抬了起来。好沉啊,足有二十多斤啦。太阳底下要走三里路,当中还要翻过一个光秃秃的小山岗,这可不能算件轻巧事。
  “怎么样,能行吗?”大双问小双。
  “走你的吧!”小双撇了撇嘴。
  他俩一人揪住网袋的一边,抬着西瓜出了瓜地。两人的肩膀都耸起好高。走过棉田的时候,妈妈还朝他们招了招手,又叮嘱了一句:“路上小心,这瓜可脆,一碰就会破的。”
  “妈妈就会啰唆。”小双悄悄对大双说。
  “可是你老干坏事,老惹妈妈生气。”
  “你呢?”小双不服气地扬起脸,“你有多好?昨天还打碎一只热水瓶呢。”
  “可是我语文没考70分。”
  “我……不就这么一次吗?”小双理屈心亏地低下声来。
  大双提醒他说:“明天爸爸回来,你怎么对他说?”
  “反正我不考大学。我长大了去当解放军。”
  “当解放军也要考试。”
  “我不信。”
  “好吧。”大双说,“一会儿请解放军吃瓜的时候,你问问他们。”
  小双不说话了。想必他是不好意思问这个的。
  刚走上大路,网兜就变得沉了好多,仿佛不知不觉又添了二十斤似的。
  “换换手,好不好?”小双要求说。
  他们把网兜放下来,两个人交换了一下位置。
  小双把手伸出来看了看,手已经被网兜勒得通红通红,手指上有几道深深的绳印,指尖都有点儿发紫。
  “哎哟,好疼!不会把骨头勒断吧?”小双吸着气说。
  大双想了想,一把扒下身上的小背心。
  “给,拿它包住手。”“你呢?”“我的手比你经得起勒。”“那么我也不要。”小双把背心扔给大双,说,“你记住呀,我长大了可是要当解放军的。解放军可不能娇气,对不对?”他们又抬起西瓜往前走了。
  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有多高呢?不知道。可是仍然这么亮,这么晒人。亏得挂了好高,要不然,真要把人晒成人干儿啦!唉,不知道修洞子的战士们渴成什么样儿了,这会儿要是来场雨多好。
  “哥,你说那伙解放军是什么兵?”
  “普通的兵吧?没见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呀。”
  “我可是要当空军。”
  “海军好。驾上军舰在海上走,风一吹,那浪头白花花地扑过来,多带劲!”
  “可是空军能造雨,你懂吗?像这天气,开着飞机在头顶兜一圈,机屁股后头喷出一道雾气,转眼工夫雨就下来了。”
  “好,以后我种上一百亩西瓜,等你开飞机来下雨。”
  “那没问题。”小双得意地说。
  说着话,他们已经开始爬山岗了。这是一片石头岗子,一眼望过去一片光溜,几乎连根草也没长出来。太阳把石头晒得滚烫滚烫,人就像走进了《西游记》里的火焰山,汗水成串儿地从额头滚下来,汗出多了,喉咙里便渴得要着火,舌头都粘在下颚上,嘴皮子像绷上了一个布套套。
  他们翻过山岗,走下了公路。
  可是人呢?修涵洞的解放军呢?公路上空荡荡的,只有一片刺目的阳光。
  “哎哟,他们收工走了呀!”小双失声叫出来。
  大双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那个新修的洞口。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长长地叹出一口气。
  “下次……”大双咬起嘴唇。
  “下次……”小双也说,同时把脸扬了起来,“下次我们准能赶上!”
  90年前,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的枪炮声中诞生。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这支军队已经成长为完全有能力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正义之师。现在,他们仍将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其他文献
夏夜,星月相伴,山间林木葱郁,月光透过树枝斑驳地洒下来,安静而神秘。此时,小木正跟着夜观小组的队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紫金山上,他们要去探访一群小精灵——夜行性昆虫和它的小伙伴们。  什么是“夜观”?  夜观,就是夜间观察,以观察昆虫和节肢动物为主。大部分昆虫和节肢动物都是夜行军,喜欢在黑夜的掩护下活动。对于喜爱白天活动的小家伙们,在夜间也更容易观察到它们可爱的睡颜。  老师有话说:  ◆ 为了自
期刊
有一位老爷爷,无论是路边不起眼的小野花,还是树林里一棵长相普通的小树苗,他都能立刻叫出名字,而且还认识这种花儿和小树的其他“家族成员”。人们都说老爷爷像一本“植物大词典”,我国的植物几乎没有他不认识的,是不是很厉害?他是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征镒(yì)爷爷,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吧。  吴征镒出生在一个大家族,他家对面有一个荒废的院子,长满了好看的不知名的花花草草,那里是他的乐园。小时候的吴征镒最喜欢到院
期刊
《中国植物志》是一套大部头的书,堪称中国植物的“户口簿”。中国大地上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在“户口簿”里找到自己家族的来龙去脉。正是吴征镒和其他植物学家一起,花了四十多年,整理出了这本厚厚的“户口簿”。  吴征镒记得“户口簿”里大多数植物的名字、样貌、家族成员等信息,这些信息为植物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他还获得过被称作园艺界诺贝尔奖的“考斯莫斯国际奖”。世界上有三种植物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呢。  “原
期刊
迷失的风,迷失的种子,迷失的鸟儿,迷失的书,迷失的灵感……甚至还有迷失的心灵也住在这儿,就像漂泊不定的游子找到了家乡。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个浑身像笼罩着轻烟一样的人,他说他是迷失的灵魂。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我不记得了。”他的表情很迷茫。  “你连家在哪儿都不知道?”我很惊讶。  “嗯,我听说这儿能帮我找到回去的路。”他好像不爱多谈,径自走远了。  真是个怪人!  还有一次,我碰到了
期刊
吴征镒的脚是扁平足,走路时间久了就会疼。但植物研究必须实地考察,走山路、钻雨林,还要时刻观察周围的植物,一个不小心,吴征镒就会摔一跤。同行的人们笑称他是“摔跤冠军”。  有一次,吴征镒在一片密林里考察,不小心又摔了一跤。往常他一定会一骨碌爬起来,可这次却闷声不响地坐在地上不动了。  同事們吓坏了,以为吴征镒摔伤了,赶忙上前。谁知吴征镒忽然兴奋起来,他左顾右盼,不一会儿兴奋地大喊:“快来快来!这儿有
期刊
1.平地起风云,学校出大事  周三下午,袁爸爸给儿子留言:星期五晚上妈妈要回家,拿走她的衣物。因为周六小球妈妈会跟义工来家里整理,妈妈要把有用的东西先挑出来。  袁式杰很不喜欢面对家里堆积如山的杂物,但是想到妈妈要回来,他还是很高兴的。下课练球一结束,他就直接回家,然后到爸爸约好的餐厅一起吃晚餐。  妈妈已经到了,袁式杰问妈妈:“东西都找到了吗?”  妈妈说:“都是老旧的衣服,也不能穿了。倒是找到
期刊
吴征镒一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奔走考察,有时一个地方还会反复去考察很多次。他渐渐发现,由于环境变化等原因,许多植物变少甚至消失了。植物是大自然宝贵的资源,必须要保护起来。  在吴征镒的努力下,1980年,我国第一个森林生态站建立,后来一个又一个自然保护区陆陆续续建立起来。光有保护区还不够,吴征镒想得更远,他提出要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尽最大努力留住宝贵的植物物种。  2007年,種质资源库竣工,
期刊
把胜利装進袋子
期刊
小易跟着周双喜老师了解了有着“锦中之锦”之称的南京云锦。临别前,周老师向他透露了一种与云锦有着不解之缘的传统手工艺品,《红楼梦》(第七回)中也提到了。至于是什么,他卖了个关子,只说与花有关,让小易自己去甘熙故居找。  一回到家,小易就迫不及待打开《红楼梦》,快速翻到第七回仔细读了起来。“薛姨妈道 :‘把那匣子里的花儿拿来。’香菱答应了,向那边捧了个小锦匣儿来。薛姨妈道 :‘这是宫里头作的新鲜花样儿
期刊
酸甜苦辣咸,这是我结束了三天军训生活后的深刻感受。我经历了上上下下爬楼梯的酸,大太阳下练军姿时挥汗如雨的咸,吃饭前不停地“起立、坐下”的苦,还有黑夜里扯着嗓子唱歌的辣,当然还有顺利完成军训后的甜。  刚到达军训基地时,同学们都对新环境感到新奇,叽叽喳喳,有说有笑。教官看着我们,脸上带着似有似无的笑容,突然大声说道:“全体上楼,送行李!”话音刚落,大家就排着队,提着行李急匆匆地向位于四楼的宿舍快步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