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德育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ccia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2010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在全国推行,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由此,我国长时期以来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也有了新的面貌。 德育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方面。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开设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思想品德(7-9年级)等课程,以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强调德育在各学科环节的渗透。加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实践环节,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的界定有所变化。由于道德教育内容与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内容往往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所以我们习惯于把三者统称为“德育”。以前,受阶级斗争的影响,“德育即政治教育”的观念曾经长期流行,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强调“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九十年代末以来,关于德育的定义又有了新的变化:1998年3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随后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独立内容,正式列入各级学校德育大纲。
  德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在学校的各科教学中。而历史学科在德育中有着突出的优势。那么在中学历史新课程中,德育有何新的表现呢?在这里,德育主要对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改变过去历史教学中过多地强调政治教育,进而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从终生教育观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新的教学目标理念强调,历史教学应该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以历史的眼光,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类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内化,提高人文素养。
  开设活动课。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有这样的安排。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实践性的课程,主题可以是教材中规定的,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学生获得参与历史探究的体验,由此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与欲望,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并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合作与分享,进而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内容扩展,多样复杂。情感是一种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态度是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倾向;价值观是对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取向标准。历史新课程标准对道德感的具体要求为“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对美感的具体要求为“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对理智感的要求具体为“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科学态度”等。这些目标超出了以往历史教学大纲政治思想的范畴,德育的内容由此扩展到环境教育、科学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另外,历史知识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基于中学历史新课程中德育目标的变化,历史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变化,更好地落实新德育呢?
  首先,了解相应的道德发展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柏格应用“道德两难法”来研究道德的发展,即不把学生当作“德性的口袋”强行灌输,而是将其置于情感冲突的情境中,用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他们寻求符合社会利益的正确答案,并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我们可以结合历史教学内容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如:二战结束之前,美国人该不该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现代社会该不该发展克隆技术等。总之,尽管柯尔柏格的理论并非无懈可击,但对于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依然具有诸多的借鉴作用。
  其次,丰富历史内容,凸现人文气息。发展学生的品德情感如果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会比较多地依赖于榜样示范。事实证明,历史上的人物,尤其是正面人物对学生的感染力特别强,而青年时期的学生更注意培养这样的个性心理品德,并把自己和理想人物加以比较,以确定自己学习这一理想人物所应当发展的心理素质条件和品德。由于教材介绍大多简略,不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所以丰富史料就是非常必要的,在榜样的影响下会更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讲美国的历史,就应该充实开国总统华盛顿的事迹,他是美国“民主共和国的成功试验者”,在君主制盛行的十八世纪,他拒当国王、谢绝“尊号”、否定终身制,以建立纯正的共和制,其不居功、不恋权的精神令人钦佩;在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可引用一位参加万隆会议的大使说过的话“在万隆会议期间,有人曾经计算过,在7天会议的168个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个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个小时。”通过这些具体的史料和数字,学生能真切地了解周总理忙碌的工作状况。从而认识到我国的外交成就离不开中共领导人的辛勤努力。
  另外,历史教学中还要重视名人名言的作用。如:孔子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孙中山的“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鲁迅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等。作为文化的名言,这是一种动态生成的鲜活的德育资源,优秀的名人名言代表着人类生活经验的结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资源,它时时弥漫着一种尊重科学、追求真知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长期熏陶下,师生能够摆脱世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以开阔的胸怀对待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成果,以执著的精神对待学习和工作,为追求进步而不懈努力。当学生从名言中读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当学生被那些名人名言激起心中的某种共鸣并产生震撼时,名人名言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教育内涵,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
  再次,教学中要注重体验和过程。历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要既有智商又有情商、既有才能又有品德。怎么才能做到呢?要注重体验,这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人的成 长学习中尤其是情感、价值、道德等都需要人的亲身体验才能有更好的领悟,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可以解决的。历史过程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体验历史就是对人生、生活、社会的一种间接经历。教学中的体验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情景体验,包括诗、故事、歌曲、影片情景和史料型情景等。如在学习五四运动时,如果只是简单地介绍背景,学生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不会有太深刻的体会,这时可以选择电影《我的一九一九》,它是根据当事人顾维钧的回忆录改编的,基本尊重史实,还有当事人对当时历史的亲身感受。事实证明,学生看过这部影片后,大都流露出震撼:弱国无外交对个人人格的屈辱感,弱国的外交家原来如此之难,原来以为近代中国外交家都是卖国贼,看来屈辱不是个人所能改变的等等。二、活动型体验,包括角色体验、课堂演讲与辩论、模拟采访、情景剧扮演、说图解画等。当遇到有争论或意见分歧比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辩论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辩论结束后,教师不一定指出明确的是非。但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每方辩论中成功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真正使学生“辩”有所得。关于角色游戏,是以历史人物的特定身份出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从而体验历史人物当时的情感,模拟历史人物的表现,以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实施时要注意三点:指导学生搜集足够的资料,帮助其准确理解和体验角色;尽量让较多的学生参与,做好分工与合作工作;注重角色体验的内容,不可过于追求形式,否则会影响角色内心思想的体验和表达。三、探究性实践活动体验。包括历史小习作、调查访问、历史小报、课件制作、资料收集等。如果教师觉得有必要通过学生亲自体验去解决问题,不妨将课堂搬到社会生活中去,通过走访社会,目睹历史,间接体验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给人们的真实感受。社会调查要关注社会生活的本质,要体验、探讨如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实施调查、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以由师生合作共同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在制作演示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可以由加深对人类发明创造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制作演示的过程与交流,是培养学生历史鉴赏、审美能力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还可以的模拟历史学科研究法,主要指:模拟考古、模拟博物馆物品分类、模拟史料收集与考证、模拟文物修补、模拟古迹开发旅游,等等。活动步骤一般有:制定方案——分配任务一查阅资料——准备用具一交流操作——撰写报告一汇报结果、说出心得。模拟历史学科研究,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了课外知识,每一步研究活动,都要学生亲自去实践,有利于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更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最后,所有的历史研究和教学都是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尊重客观史实,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对学生言传加身教,这才是历史教学中能够真正落实新课程和新德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其他文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
现阶段,普通公众的权力心态如何,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官场权力的?权力为何会让人“上瘾”?“权力瘾”又有哪些危害?近日,人民论坛杂志在人民网、搜狐网、人民论坛网推出“公众权力心态
摘要:如何积极有效地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和职业生涯进行准确的规划、设计和定位,努力增加他们的知识“内存”和“外存”,是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所面临着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亟待解决的现实性课题。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努力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竞争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指导;高职高专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  
乡派、村治与县政难以适应我国拥有庞大农村人口的现实其实寻找基层支撑点的背后就是寻找一条适合现在基层经济社会新情况的治理模式。取消农业税以后,许多基层政府悬浮起来无
<正> 在广东省海康县房参区那南村外的绿树丛中,有一座砖石结构的明见寺。这里僧尼的正常宗教活动受到保护,以自养性为主的农副业生产得到很好发展。当地宗教部门告诉笔者:在
通过理论探讨与教学实验,尝试精读加视听说的教学模式,创设语境,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岩石类型、重矿物组合等特征,重点应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鄂尔多斯盆地洛川地区延长组进行了物源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洛川地区的物源主要来自北
分析了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特征,探讨了设置教学展示构件的必要性及教学展示构件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介绍了教学展示构件设置的原则以及构成体系和构成内容。
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气藏气水平面分布规律入手.从目的层段地层水性质、气藏压力、压实作用与流体单元、沉积特征与砂体连通性及气层的纵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学规模与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开发整合教学资源,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整体效率最大化,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