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1120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唑来膦酸的安全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PM0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入组210例PMOP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05例)与阿仑膦酸钠组(105例)。唑来膦酸组患者每年1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阿仑膦酸钠组每周服用1次阿仑膦酸钠70 mg。两组疗程均为24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进行疼痛状况的VAS评分;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唑来膦酸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腰椎、髋部骨密度分别为(-1.56±0.35) g/cm2和(-2.21±0.54) g/cm2、(-1.91±0.32) g/cm2和(-2.16±0.26) g/cm2,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53和3.633,5.834和3.251,P均<0.05),但唑来膦酸组的腰椎、髋部骨密度增加量均比阿仑膦酸钠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21、5.262,P均<0.05)。阿仑膦酸钠组和唑来膦酸组治疗后12、24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02±0.50)分和(3.01±0.44)分、(2.95±0.36)分和(1.82±0.2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唑来膦酸组治疗后12、24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阿仑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3、3.647,P均<0.05)。阿仑膦酸钠组发热发生率为2.86%(3/105),低于唑来膦酸组30.48%(3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01,P<0.01)。

结论

唑来膦酸注射液与阿仑膦酸钠均能有效治疗PMOP,但唑来膦酸增加骨密度效果更好,减轻骨痛程度,且依从性更好,虽然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但耐受性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细胞学与组织学无创方法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中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疑似EC高危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和组织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以诊断刮宫或宫腔镜取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判定细胞学、组织学及联合检查对EC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符合率。结果76例疑似EC高危因素患者经"金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经我院临床初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4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本组344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42例,其中单纯子宫内膜息肉136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癌6例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质量增加速度、相关血清学指标对新生儿身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经OGTT诊断为GDM患者并住院分娩的孕妇133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分娩前1周空腹血糖值、总胆固醇含量、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分娩前3周母体体质量增加速度;根据分娩后1周身长、体质量标准,将新生儿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IF)和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3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IF组(33例)和HA组(30例)。IF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术,HA组患者采用HA。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对术后1、2年两组
目的探讨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ZFX)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病理中的表达,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对照组为通过正常体检排除肿瘤存在可能的正常人40名。通过对全部观察者治疗前后进行抽血检验,定量检测外周血ZFX的含量,组织形态学鉴定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ZFX表达检测。结
目的研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110例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髋关节功能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对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术后功能锻炼时间等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例老年股骨
目的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骨水泥型组35例和生物型组35例。分别实施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和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相关指标及随访指标的差异。结果骨水泥型组手术时间(61.2±11.3) min长于生物型组(53.3±10.4
目的探讨不同降糖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的影响,以寻求更科学、合理的临床干预模式。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行HTO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方法进行血糖干预;观察组采用维格列汀+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方法进行血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空腹血糖(FPG)、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联合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收治的65例复发性M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用三氧化二砷+VAD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VAD治疗方案。经4个疗程治疗后,分别检测和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7%(24/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