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二次内镜检查对于出血预防意义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L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二次内镜检查是否能有效预防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

方法

系统检索Medline/PubMed、Ovid、Elsevier ScienceDirect、EBSCO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收集关于早期胃癌术后有二次内镜检查与无二次内镜检查的对照研究。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均为因早期胃癌行ESD治疗的患者;(2)研究终点需要至少包括ESD术后出血发生率。排除标准:(1)重复的研究,综述类、评论类、指南类等文章;(2)非对照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合并分析早期胃癌ESD术后二次内镜检查出血的比值比(OR值)。

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3篇随机对照研究(RCT),3篇非RCT(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968例患者接受了二次内镜检查,1 287例患者未接受二次内镜检查。纳入的3项非RCT研究文献质量评价总分分别为7分、5分、7分。只有2项RCT研究描述了随机序列产生的方式;3项研究均没有描述盲法,但这3项研究均对不完全数据和选择性偏倚进行了描述。纳入3项RCT研究的总体质量都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未接受二次内镜检查组的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1%(40/1 287),接受二次内镜检查组的早期胃癌患者出血发生率为4.1%(40/968),两组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5,95%CI:0.79~1.98)。对RCT研究和非RCT研究分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CT研究(OR=1.45,95%CI:0.79~2.65)与非RCT研究(OR=1.02,95%CI:0.50~2.08)中接受与未接受二次内镜检查的两组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二次内镜检查并不能有效减少早期胃癌ESD术后出血的发生,因此不推荐将二次内镜检查作为胃ESD术后预防迟发性出血的例行常规。

其他文献
目前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是否会增加吻合失败的风险尚无定论,本文分别从解剖因素和技术特点等不同层面来探讨taTME的吻合问题。从低位直肠的解剖生理特点来看,对taTME吻合而言,Hiatal韧带和直肠周围间隙的致密程度是不利因素,而直肠的脱垂状态则有可能是一个有利因素。由于taTME独特的技术特点,导致吻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直肠远侧断端的尾侧间隙未能充分游离,尤其对男性、低位的器械吻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创建于2009年4月7日,至今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在中国肿瘤外科治疗的历史进程及行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回顾这10年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时代机遇和医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得益于科室全体人员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和学科带头人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过严苛训练的洗礼,科室能力稳步增强,竞争力逐渐提高,逐步确立了以腹腔镜胃癌手术为主,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
我国高校正在蓬勃发展,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大学,管理好这样的大学成为我们的新课题。而燕国加州大学在这方面负有盛名,为此,美国加州大学事业部制的内涵、事业部的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在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推动其成为精准医疗时代肿瘤靶向治疗的经典模型。多学科诊疗和全程化科学管理是GIST临床诊疗的关键,国际和国内相继有多个GIST诊疗专家共识推出,以日本、韩国及我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均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推出了英文版的GIST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上述国家地区的GIST专家共同制定了第一版的《亚洲GIST诊疗专家共识》(《亚洲共识》
期刊
针对山地板栗栽培中普遍存在的株间生长结果不一致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找出了立地条件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和分比例存在着显著差异,以及其传统经验施肥技术的盲目性,我们提出了采
事实似乎已经证明,MBO是堵不住的.叫停MBO,并没有减缓MBO的步伐.转入地下的MBO不仅使原来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着,而且由于更加隐秘,就更加难以监管,与此同时,这种暗箱操作的MB
近日,诺基亚公司发布新型手机--诺基亚2300,进一步丰富了其移动产品系列.诺基亚2300是一款拥有优化的话音、信息、娱乐和个性化功能的入门级产品.它特别面向中国、印度和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