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67-01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不断拓展创新的空间
  近几年来,尽管我们的语文教学搞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课堂上。仍然存在着不足。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教师仍然担当着主要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仍然是导演行为。多年来我们的教师一直充当着"牧羊人",学生的行为、思想始终围绕着"牧羊人"手中的鞭子转。也就是说哪里有"草","羊群"就往哪里"赶",更不允许个别的"羊"走出"羊群"。其实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的观点是教师应该放下手中的"鞭子",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活动的空间。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应该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活动场所、自由广泛的创新机会,尽量让学生减少行为思维的无谓限制,尽量让学生走出"羊群",让其自由驰骋,自由表现,最好能让其发现新的"草地"。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多鼓励,少挑剔,使学生消除顾虑,货的安全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把学生是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创造敢于开口的人、敢于怀疑、敢于发问、敢于说"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享有学习语文的自由。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古人曾经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疑是创造的源泉。创新意识。源于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牛顿如果没有质疑的精神。就不会有"万有引力"的诞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启发、有道、鼓舞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及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发展。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就应该启发,不同种方法能否把象的质量称出来?
  三 、促进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科学需要异想天开语文更需要异想天开。没有异想天开也就没有发明创造。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事实。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激烈讨论。教会学生立体思考问题,求的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带领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你能想到其他办法让乌鸦也喝到水吗?
  四、启发学生创造想象
  创新伴随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但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应找准相形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文中,可设疑延伸想象;假如乌鸦再找到一块肉,狐狸又想得到这块肉,情况又怎样?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寻求不同结果。
  总之,要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仅靠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的精神,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抓住一切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在能得以张扬。
其他文献
会议
我是一名发展学校中的语文老师,每每看到这样画面:“下节什么课”?“语文课”,一拳头砸在桌上,头重重埋下。黑板上布置语文作业,一看有语文作业,直呼烦死了,嚷着做百道数学题也不愿做
《四化建设报》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公司主办。它是一张4开4版、反映奋战在化工建设战线的职工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的企业报。创刊26年来,该报推陈出新,成为公司一万多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