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英语听力的理解障碍及解决途径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完善,让更多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文化不断的碰擦、摩擦以及融合,语言障碍成为了各国之间合作交流的一大难题,国际通用语也因此诞生,其中,英语作为目前最简便实用的语言,被中国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之一。所以学好英语,不论是为将来走出国门,还是为了更好地交流,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英语学习当中,许多学生对于英语听力总是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国界之间的区域差异,发音句式习惯不同(中国式英语);二是不熟悉的英语单词:三是学生语感较差,无法连接所听到的内容。针对这个问题,解决途径如下:
  1. 摆脱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是许多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共通的问题。地域之间的差异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就如我们中国南北方,南方人语言内敛温柔,北方人粗犷豪放,语言习惯也千差万别,由此可以理解中外语言叙述方式差别只会更大。所以在学习英语时,学会并运用外语语言习惯会让发音变得更完美。在翻译时,英译汉可以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但是在汉译英时,一定要根据英文习惯进行翻译。多看视频,多读英语基础读物,对英语口语的帮助很大,训练听力及翻译速度。在熟悉英文习惯之后,对于英语听力也就没有之前中国式英语的国界差异感。
  2. 熟悉英语单词重在积累
  对单词不熟练,就会连句子的意思都联系不起来。将英语比作一个金字塔,单词作为英语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果连单词都无法吃透,那么登上顶端也只会摇摇欲坠,这座金字塔随时都可能崩塌。初中课本有将近三千单词,每天背诵十个也不过是一年时间,加上考试可能脱大纲的单词,也不会太难记忆。而且大部分单词其实是有关联的,关联性有以下三种:一、前缀后缀。例如,在学习成功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延伸作为动词、名词,作动词时可以加后缀变成形容词,副词以及名词。二、短语相近。以英语第一个字母开头的短语就有许多,相似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三、单词相似。单词“litter”和“little”之间差别只有一个字母,“bed”和“bad”之间也只是一个字母差距,这种类型的单词非常常见,注意区分和关联记忆,记住单词并不难。有了足够的单词作为基础,在听听力的时候,就不会有只能听懂几个单词的尴尬。单词记忆不仅仅只是记住这个单词的意思和组成,发音以及所能形成的短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单词,听说读写都要会,不会读就听不懂聽力,不会说也就不知道发音差别,不会写也就看不懂题,中国教材的优越性就体现在样样俱到,想要完整理解听力,单词是重中之重。
  3. 语感较差应多读多想多看
  语感很重要。语感差,那么不论朗读多少次都很可能做不到流畅地表达,就比如我们的母语,有些人多读两次就可以轻松流畅抑扬顿挫地读完全文,而另一些人则是怎么读,读再多次,到最后也是磕磕绊绊,毫无起伏。所以培养学生听力前,让学生加强自己的语感,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为更好的听写做好准备。语感怎么培养?多读多想多看。多读,不单单指多读几遍,时间花费多效果也不尽人意,跟着英语有关的音频读,先熟悉文章内容,熟悉发音,理解句意,再进行通读,发音准确,句意完全理解,全文句式单词熟悉,朗朗上口只是时间问题。多想,辨清主干,找出关键点,概括中心思想,举一反三,延申出更多相似句子,根据其特点进行归类,之后遇到相似的句子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准句式特点,更快地朗读句子。多看,多看一些文章,累积更多的句子特点,同时心中默念文章,训练口感,另一方面多看还可以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外语知识,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模式,对语感的训练事半功倍。打个比方学习一篇文章,初三的第一章:我怎么去学习英语?拿到这篇文章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找出生僻词并且学会发音,然后跟着磁带诵读几遍,再脱离磁带,自己朗读,遇到少见的句子单词可以记录下来,做好笔记并尝试造句,将好的、可能经常用的类似句式句子记录下来,多看多读,也就完成了一个训练项目。多读多想多看看似简单,却需要十分的耐心和大量的时间,毕竟语感不是一篇篇只需要背诵通读的文章,而是个人的一个天生特性,有好坏之分,想要改变先天条件,自然需要更多的努力。事在人为,只要找对方法并给予付出,总会有所收获的。语感越完善,听读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总之,英语其实并不难,相对于中国母语而言,英语要简单得多,学生们从出生开始接触的都是汉语,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语言知识的不断输入让语文学习更简便,所以当接触外语时才会觉得学习外语更难。学生们的理解障碍主要来自于中西方的差异,事实上中西语言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语言都是主谓宾为主干,定语补语等等都是枝叶,这些组成撑起了一棵棵名为句子的小树,构成语言的森林,而汉语和英语则是有重叠部分的两片大森林。掌握更多的中西方知识,理解障碍自然而然不复存在。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获得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将知识点用直观的图形引导模式呈现出来,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思路,以期能够为实现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参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期刊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它是学生知识输入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词汇储备量,灵活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文法分析能力等。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做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课外阅读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之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价值,教师应当要及时地正视当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并主动思考摸索出应对策略。  1.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
期刊
写作作为一项运用语言知识来实现语言输出的重要技能,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英语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展现学生语言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因素。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育中要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念和输入对写作教学的驱动作用入手,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特点,做好完成产出任务和教育指导工作,培养好学生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教育目标。 
期刊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学习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与之沟通和交流。然而,在当下的英语学习中,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只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就使大多数的高中生只重视课本知识的识记,仅通过大量刷题来提高英语成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忽略了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1. 提高中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很多传统考试体制下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一旦离开“课堂”这个英语坏境,他们的
期刊
“差异性”模式就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满足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边际需求配置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实现学习能力的最大化提升。听力是初中英语中的难点,不同英语素养和基础的学生在听力学习中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为确保每个学生的听力学习都能够获得进步与提升,教师需要结合他们的不同认知及诉求等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合理优化教学条件,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期刊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多分析语法成分,重视句子的表面,而忽略了句子的本身的衔接性,大量练习听力却没有有效的讲解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提不上去,这是有违初心的。而语篇分析则补齐了此方面的短板,在教学中深入应用语篇理论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1. 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分析理论出现的时间非常晚,大概在六十年代才发展起来,而我国更是到八十年代才在这
期刊
听力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有一半的时间是花在听上面的,由此可知只有增强听力水平,学生才能把英语知识实践于现实生活中。然而,许多高中生对于英语听力训练缺乏热情,甚至有着些许忌惮,这就增加了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难度。如何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是所有高中英语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1. 以听为主,帮助学生掌握关键内容  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
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中,班级管理艺术的渗透意在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因势利导,完善英语教学的每个细节,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通过规范班级的秩序,维系和谐、稳定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产生学习兴趣。但是班级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不断优化与完善每个细节,认真落实每一项工作,长期持续将班级氛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才能切实对学生英语
期刊
对于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而言,在单词的记忆上并不是依靠“死记硬背”,而是采取“拼读”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自然拼读”法。自然拼读法的教学方式受到各个国家的欢迎,它不仅可以促进英语国家学生在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上提高,还可以提高将英语做为外语学习的初学者对于读音规律和拼读技巧的掌握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迎合了小朋友对于新语种的兴趣喜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改善了语言类学习的枯燥教学环境,燃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结合教学主题创设生活教学场景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应用情境教学法实施教学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多年来反复对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实践研究,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具体可采取如下方法:  1. 创设讨论情境  所谓讨论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而创设是一种教学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