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

来源 :教育科学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lei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33年6月至1934年,中央苏区开展的查田运动,是“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土地改革。查田运动中发生了“左”倾错误,给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带来危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历史原因,开展的三个阶段和评价问题等三方面分别来分析评价这段复杂的历史事件,力求能客观地评价查田运动中的是非功过。
  关键词:查田运动,中央苏区,“左”倾错误
  1933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开展的查田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查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给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带来危害,但在毛泽东主持领导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央苏区的发展和社会变化,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 查田运动开展的原因
  1933年6月开始,在中央苏区开始进行了查田运动。发生在土地革命前期的查田运动,有当时社会环境和战争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思想意识方面原因,特别是当时中央苏区领导人“左”倾主义的干预和指导。
  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需要。1927年至1932年的土地革命斗争,“由于革命根据地流动性大,阶级斗争尖锐复杂和缺少土地革命经验等原因,一部分地主豪绅和富农隐瞒成分,打击陷害土地革命中积极分子,阻碍和破坏土地革命的进行。”[2]P191在苏区的许多区域中土地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分清阶级阵线,清查出漏划的地主、富农,深入解决土地问题,只有通过查田运动才能彻底推翻农村中长时期存在的封建半封建势力,查出地主、富农隐瞒的土地,分给贫农、雇农,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贫雇农的革命积极性,促进革命的发展。
  战争的需要。苏区的一切经济工作为革命战争服务,这是当时的客观环境所规定的。[3]第五次反围剿迫在眉睫,迫于战争的压力所需要的“扩红”与“筹款”都需要查田运动来实现,因为只有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才能鼓起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共产国际和王明“左”倾思想的影响。共产国际要求中国共产党执行反对富农的“左”倾政策,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者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制定《土地法草案》,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没有从革命根据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机械地、教条地照搬当时苏联消灭富农经济的做法,否定了毛泽东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正确原则,提出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的土地政策,实行肉体上消灭地主,经济上削弱富农的错误主张。
  二、 查田运动的三个阶段
  对于查田运动的阶段问题,学术界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张永泉、赵泉均著《中国土地改革史》中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查田运动大致分为:从1932年春—1933年春为第一个阶段;1933年春—1934年春为第二个阶段;1934年春—十月为第三个阶段。赵效民主编的《中国土地改革史》中,则将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概括为:试点阶段(1933年2月—1933年6月);全面铺开阶段(1933年6月—1933年8月);健康发展阶段(1933年8月—1934年3月);出现反复阶段(1934年3月以后)。本文结合第二种观点,将查田运动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阐述:
  1. 试点阶段:1933年2月—1933年6月。这个阶段以毛泽东正确的指导思想占主导,其结果是值得肯定的。
  1933年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博古发表文章《为着布尔什维克的春耕工作》,提出“要彻底进行老苏区的查田运动与新发展区域中的迅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将其平均分配给雇农、苦力、贫农、中农,实行正确的土地分配。”[4]P1231933年春,毛泽东派王观澜到瑞金叶坪乡开展查田运动的试点工作。毛泽东强调:“一定要注意防止侵犯中农利益。要有明确的阶级路线,让地主、富农混入贫农团是有害的,将自己的人划到敌人方面去同样是有害的。”[5]P222根据毛泽东的要求,王观澜在叶坪乡走访群众,走入基层,了解农民的真实情况。在叶坪乡成立了查田委员会,对每一个被查的对象都收集材料加以分析并进行讨论,有些甚至经过群众大会通过,最后报告上级审查,以防出现漏划和错划地主、富农的情形。他明确阶级路线,分清敌我,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并致力于帮助和培养教育当地的干部以完成任务。
  2.全面发展阶段:1933年6月—1934年3月。这一个阶段是查田运动的纠偏阶段,出现了“左”倾错误思想,毛泽东努力纠正“左”倾错误,提出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值得肯定的功绩也有值得否定的错误。
  1933年6 月1日,苏维埃政府发出《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对查田运动的必要性和查田运动的领导责任、力量组织、工作部署及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要求。6月2日,中共中央局作出《中共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指出“查田运动成为发动群众深入农村中的阶级斗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与肃清封建半封建势力的有力方法。”为了充分发动群众,指导运动的顺利进行,中央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查田大会。在八县查田运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要注意纠正‘左’的倾向,特别是在查阶级中的问题,既要查漏划的,也要查错划的,不要使中农变成富农、富农变成地主。毛陆续发表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查田运动是广大区域内的中心问题》等重要文章,强调“查田运动中坚决执行阶级路线、争取群众的大多数为消灭封建残余而斗争。”由于”左”倾思潮在党内占统治地位,这个阶段在划分阶级成分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地主,富农越划越多,有不少地区将富裕中农划成富农,将富农划成地主。”[4]P126毛泽东在8月《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中,指出了“侵犯中农的倾向是最危险的倾向”“要注意纠正‘关于富农问题不正确观念’,要严格区分富农和地主的界限。”9月,中央局做出《关于查田运动的第二次决议》,承认了查田运动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10月,中央政府颁发了毛泽东的《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并确定毛泽东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作为划分阶级界限的根据。《决定》的颁布和实施,这两对查田运动中产生的一些带有含混不清的问题,作出了具体、明晰的规定,使这个阶段的查田运动得到健康的发展,左倾错误有遏制,其成绩是显著的:按照《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的阶级划分界限,纠正了过去错划的成分,澄清了阶级阵线;查出了一些因为右倾漏划的地主、富农,清除了一批混入党政机关地主、富农分子,纯洁了革命队伍,巩固了工农民主专政;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革命、生产的积极性,推動了根据地的其他工作,解放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关于土地斗争中的一些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不仅纠正当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而且是以后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斗争,开展农村工作和划分阶级成分的依据,对中国的土地革命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3.反复阶段:1934年3月—6月。这个阶段中,“左”倾错误进一步加深,推翻了前两个阶段中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刮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破坏了毛泽东两个文件的贯彻实施,是完全错误的。
  1934年3月15日,人民委员会发出中字第一号训令《关于继续开展查田遇到的问题》,提出“右倾机会主义是目前的主要危险”,规定“暴动后查田运动前已经决定的地主与富农,不论有任何证据不得翻案。已翻案者作为无效。”这个训令从根本上否定了纠正“左”倾错误的需要,把决定权归属于大多数的群众,否定了毛泽东关于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的科学性。[2]P200在反对机会主义主义的口号下,把已经纠正的错划成分又当作翻案而被翻回去,使刚刚开始摆脱“左”倾政策影响的查田运动,又重新陷进愈益加深的“左”的泥坑中。5月20日,人民委员会发出中字第三号训令《关于地主、富农编制劳役与没收征发问题》,规定“地主的家产全部没收,地主家属一律驱逐出境或移住别处”。这次的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同过去的肃反、检举运动相结合,并认为“开展广泛的检举运动,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是迅速的广泛的继续开展查田运动目前的头等任务”。 [2]P201在极“左”路线的推行过程中,毛泽东对查田运动的领导地位被剥夺,查田运动在张闻天领导下,“左”倾错误逐步加深,严重侵犯了中农的利益,过分打击了富农、地主,断绝了地主、富农的生活出路,使得地主富农走投无路,由于土地一分再分,所有权一变再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而且大批地主富农逃往白区,赤白对立日益严重,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遭到很大的损失。查田运动与肃反运动结合,不少地方“将过去对革命有功而成份不好的一批一批打下去”“甚至当了几年红军的富农出身的分子,也不问表现如何,政治坚定与否,都开除了党籍”伤害了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
  三、 对查田运动评价
  对于这场运动的历史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看法是全盘肯定,认为这场运动由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取得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第二种看法是全盘否定,认为这场运动是王明等党内领导人“左”倾错误的产物;第三种看法是对查田运动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全面肯定也不全面否定。[1]本文认为在评价查田运动时,把握其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政策和发展阶段才是正确评价查田运动的关键。
  查田运动最初没有遭到党内的反对,无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正确指导思想的同志还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他们都积极倡导查田,而评价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条路线采取的指导思想不同: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认为:按人口平分土地,“彻底推翻封建剥削”,其政策是:土地以乡为单位,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按人口平均分配。[7]在查田运动过程中,始终坚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正确的方针:查田运动是查阶级,不是按亩查田;查田运动的阶级路线:是以工人为领导,依靠贫农,联合中农,去削弱富农,消灭地主;查田的运动方法:查阶级,讲阶级,通过阶级,没收土地。并要求严格区分地主和富农,反对消灭富农经济的倾向。毛泽东从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关于土地斗争中的一些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了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对“左”倾错误进行了抵制,减轻了“左”倾危害,并且丰富了土地革命建设理论。[7]
  第二种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他们认为:土地革命就是使地主不再有一点土地,富农不再有一丘好田,这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如果地主及其家属“都分得土地”,富农及其家属分得“同样多,同样好的田”,就是地富“窃取土地革命的果实”,忽视了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具体情况,严重分离了贫雇农与中农的团结,从根本上否定了党的正确的领导。
  从查田运动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在查田运动的试点阶段,对划分剥削阶级的阶级成分时掌握剥削的方式、剥削的时间和剥削的数量,区分地主同富农的界限,特别是富裕中农同中农的界限方面,取得了许多的经验。[8]这是值得肯定的;
  在查田运动的全面开展阶段,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查田知道路线占主导地位,指导方针、路线、政策等也基本上是正确的,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虽然在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发生了左倾错误,造成部分地区出现漏划、错划的现象,造成决策的错误,但毛泽东及时发现并解决了问题,特别是《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和《怎样分析农村阶级》这两个文件的指定和公布,不仅及时纠正了查田运动中的左倾错误,第一次划清了富农与地主、富农与富裕中农的界限,对区别地、富的“劳动”与“不劳动”或“附带劳动”、区别富农与中农的“经常剥削”与“少量剥削”或“轻微剥削”,既给予了时间的规定,又给予了明确的数量限制,参加红军的地、富及其家属也作了特别规定。对农村各阶级的分析,就开始建立在较科学和准确的基础上。对我国整个民主革命阶段的土地革命斗争都是有实际的指导意义。[9]这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个阶段是左倾错误进一步加深,恶性发展,占了主导地位,使运动走向了错误的轨道,它从根本否定了前两个阶段的成果,导致在整整进行一年的查田运动后,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也没有从根本上肃清封建残余势力,更是给当时的广大群众带来灾难,特别是严重损坏了中农、富农的利益。这应该给予否定。
  四、结语
  查田运动的发生、发展和最后的结束,都与党内两种思想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左”倾思想占上风的情况下开展的查田运动,虽然毛泽东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左”倾土地政策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他始终没有改变“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这一“左”倾政策的主张,他所提出的正确划分阶级成分的主张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查田运动的错误的方向。土地革命原本是一场极其复杂而又激烈的阶级斗争,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它不能一帆风顺,而是需要漫长的一段时间去进行探索。在评价整个查田运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定王明的“左”倾错误但要肯定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参考文献
  [1]龙观华.近二十年中央苏区史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
  [2]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李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查田运动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2008.
  [4]李志英.博古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5]何东.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6]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M]. 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7]溫锐.关于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研究的几个问题 [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8]陈学明.试评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J]. 江西大学学报,1984(3).
  [9]袁征.关于查田运动评价的几个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1985(3).
其他文献
摘要:石油钻探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油气层,正确评价油气层和最大限度的开发油气层。然而,从钻开油气层到投产,都会对油气层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钻开油气层时,在正压差的作用下、钻井液的固相和液体进入油气层造成孔喉堵塞,其液相进入油气层与油气层岩石和流体作用,改变油气层原有的平衡,从而诱发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造成渗透率下降。如果开发油气层过程中注意保护油气层,就会大大减小对油层渗透率的损害,提高油层的采收率,
期刊
摘要:目前大多数热采井分段封隔器是采用耐高温的金属铅封隔器,尽管能耐高温,但密封长度短,变形量小,不能适用于密封井段长、井眼不规则的环境。因此开展热采井管外封隔器的研制十分有必要,通过研制该工具,可以实现稠油热采水平井的有效分段,防止汽窜、水窜的发生。  关键词:热采井 管外封隔器 研制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胜利油田利用热采水平井开发稠油油藏取得了显著效果,成为油田保持高产、稳产的主要技术手
期刊
目的:旨在明确接受亚低温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其与同龄儿童在适应学校生活方面的重要因素是否存在差异,如精细运动技能、执行功能、语言和总体认知能力。方法:对比31例接受亚低温治疗(无脑瘫、平均年龄5岁4个月)的HIE患儿和20例未患HIE的正常儿童(平均年龄5岁6个月)。结果:HIE患儿的精细运动技能、执行功能、记忆和语言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结论:总的来说,接受亚低温治疗的HIE患儿其认知能力和表现尚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会在一些具体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更特异性的检测来识别。亚低温治疗的
期刊
摘要:花山煤矿4238综采工作面受到断层影响,煤岩体破碎、煤壁片帮,给回采的顺利进行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严重断层破碎带顶板,采取掘送注浆通道及超前注浆加固的方式,并使用天固加固材料浆液。结果表明,回采前方破碎煤岩体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避免了煤壁片帮,控制了顶板冒落,保证了施工安全和综采面顺利通过断层,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效果。对于类似条件下,这种加固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造船是一个涉及到成千上万个的零件以及部件的装配及焊接的复杂过程,由零件装配成部件,再由部件装配成分段,再装配成总段在船台或船坞合拢。这个过程中分段的合拢效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影响分段合拢的效率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论述合理的控制精度、余量以及焊接变型量的控制可以很好的提高分段的合拢效率,缩短造船周期,提高船台的利用率。造船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了,如果数据错误那么造出来的分段肯定是不吻合图
期刊
祁连山东端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黄河流域中上游和石羊河流域源头位置,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的林业生态大县。被誉为“绿色保姆”的祁连山东端水源涵养林,是下游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在维護生态安全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涵养水源。发源于天祝水源涵养林区的两条外流河和六条内陆河,灌溉着下游200多万亩耕地,保证了数以百计的
期刊
目的探讨术中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行择期手术的65~80岁老年结肠癌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右美托咪定剂量再分为DD、DM、DX组。各组麻醉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麻醉后DD组以0.7 μg·kg-1·h-1持续泵入,DM
丙泊酚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神经影像技术为解析丙泊酚诱导镇静催眠的大脑功能网络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途径。文章对利用这些技术探索丙泊酚对大脑局部代谢、血流以及功能网络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网络层面阐述丙泊酚诱导镇静催眠作用的相关机制。
目前对于全身麻醉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睡眠觉醒环路、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皮质网络以及其他环路的探索。文章综述了丘脑和皮质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并从神经环路水平阐述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皮质网络以及丘脑-皮质-皮质网络在全身麻醉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机制将为深入探讨麻醉和意识问题以及治疗意识障碍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2019—2020年度流感病毒的活动情况及流行规律。方法对黑龙江省流感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优势株进行抗原性、耐药性检测和测序。结果黑龙江省2019—2020年度流感样病例百分比(percentag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ILI%)为1.74%。全省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2 571份,阳性1 443例,阳性率为11.48%,以A(H3N2)和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