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太行山北端,恒山东麓,坐落着一个人杰地灵的县城——山西广灵,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广灵剪纸起源的美丽传说。周成王小时候和弟弟叔虞玩游戏,他拿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形,说:“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叔虞没想到周成王长大后仍记得儿时的承诺,当真把他封为唐国的王,唐国就是今日的山西。不管“桐叶封弟”是否真有其事,但在广灵人心中,剪纸是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几乎每次大同有名人来,我们都会制作一幅剪纸作品送给他(她),以传达大同人对名人的仰慕。”谈及送给蔡琴的礼物,张栋说。
2011年6月,《快乐中国行》节目来到大同,在节目高潮阶段,广灵剪纸艺术家李闽带着他的作品上台为董卿变了一个魔术。他先拿出10张零散的剪纸,然后一张一张地套放到一起,加到第四层的时候,他让董卿猜剪的是什么,董卿摇头,一直到第七层的时候,她看出了门道,但不敢确定,一直到第十层,一张惟妙惟肖董卿肖像展现在她面前,她兴奋地欢呼:“啊!我看出来了!”她激动的情绪感染了观众,观众也集体为广灵剪纸的神奇魔术欢呼。最后,她激动难平地和观众分享:“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神奇的剪纸。”节目播出后,贴吧、论坛、微博等互动网络平台涌起了一股对广灵剪纸进行大讨论的热潮。网友们纷纷表示“广灵剪纸太给力了!”
国外名人收到广灵剪纸礼物次数也不少。2009年11月,奥巴马就收到一幅广灵剪纸肖像画。在他之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和联合国三位重要领导人潘基文、纳赛尔和乔德哈瑞也收到类似的礼物。
创作国内外名人肖像,然后借助高曝光率场合送给名人本人,借用名人的影响力充分展示广灵剪纸的创新流派——新写实剪纸的魅力,这是广灵剪纸最常用的推广方法之一。而像《快乐中国行》这种受众面极广的场合,他们除了单纯送礼,还现场表演工艺,通过主持人、表演者和现场观众的合力来感染受众。
“广灵剪纸再美,也需要一个好的载体来表现,更需要有效的推广,名人效应目前看来是效果最好的。”李闽这样评价这种推广方式。
新面目 新产业
千百年来,广灵剪纸都以窗花的形式散存于民间,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但是现在,广灵县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剪纸艺人,剪纸作品也是随处可见,代表性企业广灵剪纸产业园近些年来发展成绩斐然。
产业园由张氏广灵剪纸家族第四代传人张多堂创办,建成于2011年,位于广灵县城城东,占地56亩。站在园区门口,看到一栋栋分布有序、青砖青瓦的晋式建筑,瞬间能觉察到浓郁的晋味。
据张多堂介绍,目前产业园区内设有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大同市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是集教学、研究、设计、生产、印刷、包装、剪纸产品展销、剪纸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体验园。
走进园区敞亮的剪纸车间,那里正有20多名剪纸工人正在低头专心作业。他们面前是一块长长的蜡板,上面铺着厚厚的多层白色宣纸,最上一层是用墨笔描绘的花样,他们沿着花样的线条一刀一刀地向下刻。为什么他们手上的工具是刻刀,不是剪刀?张老先生解释道:“用剪刀一次最多能剪十几层,用刻刀一次最多能刻八十层。从明朝末期开始,民间和宫廷对广灵剪纸的需求增多,供不应求时,工具就由剪刀改良成刻刀了。”细看那刻刀,每个工人旁边大大小小摆了十几个。“别看他们样子差不多,但是刻制不同部位要用不同型号和厚度的刀。”张多堂介绍道。
给力的传承
良好的宣传策略和得当的经营管理模式,让广灵剪纸在全国诸多剪纸流派中,成为发展的龙头。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工作,在广灵开展得如火如荼。
广灵县蕉山乡是广灵剪纸的发源地。为传承剪纸艺术,广灵县将剪纸列入了当地三所初中、职校的必修课,把传统手工技艺纳入中学教育必修课程体系,在全国教育界尚属首次。
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王兴利在蕉山中学执教剪纸已经十多年, “开设剪纸课,对孩子们来说,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是艺术熏陶和培养。有的同学升入高中后,剪纸成了他们的业余爱好和特长;而有的没能考上高中,就接着进行专门的剪纸培训,将它做成自己的事业。”王兴利说。而学生李海媛表示并没有想过是否以剪纸为业。“随着自己的心情裁剪点染,做出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我最享受这种惊喜!”她说。
王兴利的父亲和哥哥王兴才也是当地的剪纸好手,王家第三代传承人王缘意大学报读美术专业学习剪纸设计,现已学成归来。王兴才近期还将出版一本奥运冠军人物剪纸图谱,以传播广灵剪纸新技艺。
张栋是广灵剪纸张氏家族第五代传人,他从八岁起就已经掌握了广灵剪纸的全部技艺,现在主要帮助父亲张多堂管理销售团队。“现在,我们已经不说这是张家剪纸还是李家剪纸,广灵剪纸不只属于我们广灵,它应该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张栋说。
据张多堂介绍,长期以来,剪纸艺术品都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之作,而今,广灵剪纸经过华丽变身,已经走上世界各大艺术殿堂。可是,有一个现实不容忽视——广灵剪纸市场混乱。往往艺术家们花几年时间研发的新产品一上市就被仿冒,而仿冒的产品做工粗糙、质量低劣、价格低廉,非常影响广灵剪纸的市场秩序和品牌形象。他希望政府等有关部门能一起参与到广灵剪纸的市场整治工作来,好为这一项宝贵遗产提供一个有序的发展环境。

“几乎每次大同有名人来,我们都会制作一幅剪纸作品送给他(她),以传达大同人对名人的仰慕。”谈及送给蔡琴的礼物,张栋说。
2011年6月,《快乐中国行》节目来到大同,在节目高潮阶段,广灵剪纸艺术家李闽带着他的作品上台为董卿变了一个魔术。他先拿出10张零散的剪纸,然后一张一张地套放到一起,加到第四层的时候,他让董卿猜剪的是什么,董卿摇头,一直到第七层的时候,她看出了门道,但不敢确定,一直到第十层,一张惟妙惟肖董卿肖像展现在她面前,她兴奋地欢呼:“啊!我看出来了!”她激动的情绪感染了观众,观众也集体为广灵剪纸的神奇魔术欢呼。最后,她激动难平地和观众分享:“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神奇的剪纸。”节目播出后,贴吧、论坛、微博等互动网络平台涌起了一股对广灵剪纸进行大讨论的热潮。网友们纷纷表示“广灵剪纸太给力了!”
国外名人收到广灵剪纸礼物次数也不少。2009年11月,奥巴马就收到一幅广灵剪纸肖像画。在他之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和联合国三位重要领导人潘基文、纳赛尔和乔德哈瑞也收到类似的礼物。
创作国内外名人肖像,然后借助高曝光率场合送给名人本人,借用名人的影响力充分展示广灵剪纸的创新流派——新写实剪纸的魅力,这是广灵剪纸最常用的推广方法之一。而像《快乐中国行》这种受众面极广的场合,他们除了单纯送礼,还现场表演工艺,通过主持人、表演者和现场观众的合力来感染受众。
“广灵剪纸再美,也需要一个好的载体来表现,更需要有效的推广,名人效应目前看来是效果最好的。”李闽这样评价这种推广方式。

新面目 新产业
千百年来,广灵剪纸都以窗花的形式散存于民间,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但是现在,广灵县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剪纸艺人,剪纸作品也是随处可见,代表性企业广灵剪纸产业园近些年来发展成绩斐然。
产业园由张氏广灵剪纸家族第四代传人张多堂创办,建成于2011年,位于广灵县城城东,占地56亩。站在园区门口,看到一栋栋分布有序、青砖青瓦的晋式建筑,瞬间能觉察到浓郁的晋味。

据张多堂介绍,目前产业园区内设有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大同市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是集教学、研究、设计、生产、印刷、包装、剪纸产品展销、剪纸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体验园。
走进园区敞亮的剪纸车间,那里正有20多名剪纸工人正在低头专心作业。他们面前是一块长长的蜡板,上面铺着厚厚的多层白色宣纸,最上一层是用墨笔描绘的花样,他们沿着花样的线条一刀一刀地向下刻。为什么他们手上的工具是刻刀,不是剪刀?张老先生解释道:“用剪刀一次最多能剪十几层,用刻刀一次最多能刻八十层。从明朝末期开始,民间和宫廷对广灵剪纸的需求增多,供不应求时,工具就由剪刀改良成刻刀了。”细看那刻刀,每个工人旁边大大小小摆了十几个。“别看他们样子差不多,但是刻制不同部位要用不同型号和厚度的刀。”张多堂介绍道。

给力的传承
良好的宣传策略和得当的经营管理模式,让广灵剪纸在全国诸多剪纸流派中,成为发展的龙头。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工作,在广灵开展得如火如荼。
广灵县蕉山乡是广灵剪纸的发源地。为传承剪纸艺术,广灵县将剪纸列入了当地三所初中、职校的必修课,把传统手工技艺纳入中学教育必修课程体系,在全国教育界尚属首次。

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王兴利在蕉山中学执教剪纸已经十多年, “开设剪纸课,对孩子们来说,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是艺术熏陶和培养。有的同学升入高中后,剪纸成了他们的业余爱好和特长;而有的没能考上高中,就接着进行专门的剪纸培训,将它做成自己的事业。”王兴利说。而学生李海媛表示并没有想过是否以剪纸为业。“随着自己的心情裁剪点染,做出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我最享受这种惊喜!”她说。
王兴利的父亲和哥哥王兴才也是当地的剪纸好手,王家第三代传承人王缘意大学报读美术专业学习剪纸设计,现已学成归来。王兴才近期还将出版一本奥运冠军人物剪纸图谱,以传播广灵剪纸新技艺。
张栋是广灵剪纸张氏家族第五代传人,他从八岁起就已经掌握了广灵剪纸的全部技艺,现在主要帮助父亲张多堂管理销售团队。“现在,我们已经不说这是张家剪纸还是李家剪纸,广灵剪纸不只属于我们广灵,它应该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张栋说。
据张多堂介绍,长期以来,剪纸艺术品都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之作,而今,广灵剪纸经过华丽变身,已经走上世界各大艺术殿堂。可是,有一个现实不容忽视——广灵剪纸市场混乱。往往艺术家们花几年时间研发的新产品一上市就被仿冒,而仿冒的产品做工粗糙、质量低劣、价格低廉,非常影响广灵剪纸的市场秩序和品牌形象。他希望政府等有关部门能一起参与到广灵剪纸的市场整治工作来,好为这一项宝贵遗产提供一个有序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