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转型提质的逻辑——基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来源 :财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chu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反思侧重需求管理、总量调控的传统财政政策和侧重供给管理、结构调控的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局限性,进一步探讨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厘清政策传导机制,为探讨财政政策的转型思路提供理论基础.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中暴露的需求疲弱、供需结构性失衡、供求负向反馈等问题,叠加疫情影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提高政策质量,转变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逻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政策导向上,重新定位财政政策的目标取向,关注就业数量和质量提升;政策实施和税制改革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政策着眼于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和提升人力资本;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健全财政管理制度,拓展财政管理范围.
其他文献
信贷歧视相关研究发现了银行信贷配置中的金融错配问题,但是较少文献关注在金融资源进行二次配置时,因商业信用分配低效导致的金融错配问题.本文提出"商业信用歧视"概念,运用2004—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计算各行业年度的"商业信用歧视"程度并探究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商业信用歧视"现象;行业内商业信用歧视程度越高,行业加权的资本回报率越低.进一步检验发现,商业信用歧视对行业回报率的影响在行业竞争度较低、货币政策紧缩时更为明显;商业信用歧视会降低行业毛利率;支持行业内非国有企业增加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