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窦鞍区非垂体源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355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蝶窦鞍区非垂体源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24例蝶窦鞍区非垂体源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良好18例,包括蝶窦囊肿7例、颅咽管瘤6例、脊索瘤2例,鼻息肉伴鼻结杆菌感染侵犯蝶窦鞍区、蝶鞍神经鞘瘤、鞍内异位松果体瘤各1例。恶性肿瘤6例,分别为蝶窦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腺样囊腺癌1例,蝶窦低分化癌1例,鼻咽癌侵犯区肺癌蝶窦转移各1例。从临床表现、体征、曩像学检查及诊断治疗上进行了分析、讨论。
其他文献
介绍微型渗透压泵进行耳蜗灌注的方法,达到耳蜗慢性给药。方法 将耳蜗埋置和置于5只灰鼠耳蜗底回鼓阶中,再将渗透压泵埋置于动物背部,利用泵内,外渗透压之差将泵内液体缓慢挤压释
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carcinoma,EMC)是主要发生于涎腺的罕见肿瘤[1,2],发生在鼻窦者极罕见。我们对其病理表现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患者男,46岁。因2年多来左鼻阻、反复鼻出血,鼻内肿物二次术后...
目的 观察P物质(SP)作用于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粘膜引起的离子分泌改变导致的上皮表面短路电流的变化。方法 以鸡蛋清蛋白致敏大鼠后,用Ussing室技术测定鼻粘膜上皮表面短路电流。并观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中RB1基因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发现和定位新的抑癌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选择13号染色体上RB1.20座位的微卫星多态标记,对58例喉鳞状细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粘膜的转归过程并对此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方法 对32 8例 (均为双侧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后粘膜形态学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90 %以上的
唐有华主任医师是重庆市开县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德艺双馨,博学多识,经验宏富。笔者有幸侍诊唐老左右,得其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令笔者受益匪浅,然天资愚钝,未能受其